- 年份
- 2024(3965)
- 2023(5795)
- 2022(4870)
- 2021(4239)
- 2020(3498)
- 2019(7899)
- 2018(7379)
- 2017(13812)
- 2016(7180)
- 2015(8037)
- 2014(8176)
- 2013(8175)
- 2012(7938)
- 2011(7597)
- 2010(7831)
- 2009(7416)
- 2008(7039)
- 2007(6246)
- 2006(6107)
- 2005(5479)
- 学科
- 济(60235)
- 经济(60212)
- 地方(20643)
- 管理(16326)
- 方法(16041)
- 地方经济(13353)
- 数学(13281)
- 数学方法(13172)
- 业(12681)
- 学(10667)
- 业经(10625)
- 中国(10459)
- 农(10155)
- 企(8675)
- 企业(8675)
- 环境(7861)
- 农业(7783)
- 经济学(6846)
- 发(6643)
- 理论(5976)
- 资源(5974)
- 产业(5850)
- 制(5813)
- 和(5748)
- 融(5601)
- 金融(5599)
- 贸(5459)
- 贸易(5453)
- 体(5333)
- 易(5105)
- 机构
- 学院(117743)
- 大学(113923)
- 济(56948)
- 经济(55893)
- 研究(46796)
- 管理(40384)
- 理学(33894)
- 中国(33557)
- 理学院(33387)
- 管理学(32759)
- 管理学院(32521)
- 科学(28528)
- 京(24772)
- 江(23967)
- 所(23942)
- 财(22877)
- 研究所(21781)
- 中心(19927)
- 经济学(18408)
- 财经(18169)
- 农(17747)
- 范(17620)
- 师范(17450)
- 院(16926)
- 经济学院(16179)
- 经(16157)
- 省(15312)
- 业大(15198)
- 科学院(15184)
- 州(15182)
- 基金
- 项目(74932)
- 科学(58908)
- 研究(53809)
- 基金(53584)
- 家(47013)
- 国家(46655)
- 科学基金(39494)
- 社会(36391)
- 社会科(34550)
- 社会科学(34538)
- 省(31350)
- 基金项目(28696)
- 划(24622)
- 自然(24331)
- 自然科(23575)
- 自然科学(23569)
- 自然科学基金(23099)
- 教育(22780)
- 资助(22623)
- 编号(19986)
- 发(19507)
- 重点(17486)
- 发展(15946)
- 展(15749)
- 课题(15389)
- 部(15356)
- 国家社会(15280)
- 成果(15125)
- 创(14403)
- 江(14293)
共检索到186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白志礼
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流域经济 经济区 空间范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王宁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关键词:
经济 人口 空间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小光 丁瑶 余贵玲 尹虹潘
《改革》2005年第1期发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思路及政策选择》一文,从战略目标、思路重点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笔者拟就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取向作进一步阐述。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琴
通过对GDP和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分析出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预测了2009~2020年成渝经济区的GDP、能耗、CO2排放、森林固碳量等,得出走低碳经济是成渝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未来,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屏障 碳源 碳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刘鹤 王岱 许旭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总体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全国战略视角,从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成渝经济区更好的贯彻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华 何维达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登科 杨林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 新格局 成渝经济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承红 刘攀
成渝经济区是四川盆地中部最发达的地区,这一经济区域像一根扁担一样在长江上游乃至西南地区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但这根扁担能挑多重,它的经济增长极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在比较成渝经济带与三大经济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找出成渝经济带现在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渝经济区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承红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则纲要》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西部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后两个规划2009年已经出台。2008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启动,2009年12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