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6)
2023(6844)
2022(5739)
2021(5361)
2020(4548)
2019(10038)
2018(9660)
2017(17728)
2016(10242)
2015(11281)
2014(11458)
2013(11245)
2012(10842)
2011(10084)
2010(10315)
2009(9419)
2008(9546)
2007(8577)
2006(7862)
2005(7008)
作者
(34030)
(28754)
(28580)
(27091)
(18449)
(14047)
(12753)
(11166)
(10997)
(10493)
(10336)
(10326)
(9909)
(9471)
(9429)
(8861)
(8735)
(8730)
(8610)
(8439)
(7461)
(7426)
(7233)
(6892)
(6555)
(6515)
(6505)
(6237)
(6022)
(5995)
学科
(43507)
经济(43439)
管理(21831)
(18968)
地方(15619)
方法(15382)
(14263)
(13689)
企业(13689)
数学(12314)
(12265)
数学方法(12103)
中国(10185)
地方经济(8950)
业经(8688)
农业(8620)
(8204)
环境(7766)
(7486)
理论(6471)
(6377)
(6328)
金融(6325)
(5749)
贸易(5746)
(5597)
(5574)
银行(5527)
(5451)
(5425)
机构
学院(154389)
大学(154008)
研究(63010)
(53200)
经济(51940)
管理(50756)
科学(45777)
中国(44936)
理学(43449)
理学院(42608)
管理学(41482)
管理学院(41177)
(35189)
(35189)
(35015)
研究所(32742)
(30935)
业大(27949)
农业(27884)
中心(27507)
(25724)
师范(25369)
(25317)
(23601)
(22476)
北京(21210)
师范大学(20954)
(20330)
科学院(20083)
财经(19823)
基金
项目(110259)
科学(85259)
基金(78824)
(73588)
国家(73046)
研究(72891)
科学基金(59293)
社会(45236)
(45005)
基金项目(42710)
社会科(42620)
社会科学(42609)
自然(41030)
自然科(39882)
自然科学(39865)
自然科学基金(39138)
(38612)
教育(32105)
资助(31969)
编号(27666)
重点(27034)
(25802)
计划(23515)
(22854)
成果(22373)
科研(21759)
(21605)
科技(21557)
课题(21194)
创新(20497)
期刊
(64253)
经济(64253)
研究(40895)
学报(34586)
科学(31425)
(31320)
中国(30239)
大学(24112)
学学(23196)
农业(21280)
(16889)
管理(16136)
教育(13951)
资源(12187)
(11799)
金融(11799)
(11428)
业经(10772)
技术(9582)
(9498)
业大(9476)
林业(9474)
财经(9184)
经济研究(8634)
问题(8527)
科技(8358)
(7966)
(7855)
农业大学(7275)
(7218)
共检索到228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魏榕  董晓华  林青霞  章程焱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区域植被生长状态及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MOD13A3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法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晓曦  第宝锋  袁媛  黄靖  张梦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长江上游实施已有十余年,剖析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长江上游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与生态建设投入间的响应关系,对区内未来生态建设的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年际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 NDVI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趋势拟合等方法,研究长江上游地区2002年至2013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分析长江上游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与生态建设工程投入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整体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年均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修信  朱启疆  梁宗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鸽  韩琳  唐信英  金之川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首次利用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采取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定量化的分析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金沙江流域年均NDVI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速率最快的是农田植被,增加趋势最显著的是灌丛植被;季节平均的NDVI空间分布与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季节ND-VI的变化趋势也存在空间分异性,春、夏、秋和冬季金沙江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洪鹄  张平仓  刘宪春  信忠保  岑奕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勇  奚砚涛  刘欣婷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集,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R/S分析,研究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像元和区域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持续性特征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NDVI、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2江苏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苏中>苏北>苏南;3苏南、苏中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苏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江苏省植被覆盖未来呈现出持续退化稍大于改善的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子娟  范蓓蕾  王玉庭  周清波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顾萍  陈国民  邵怀勇  仙巍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善植被观测的时空尺度和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植被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基于MODIS-EVI数据,使用Sen和Mann-Kendall模型,结合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探索了金沙江流域近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近16年中,金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EVI增速为0.011/10a;(2)植被覆盖改善区和退化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5.53%和28.95%;(3)植被覆盖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2.627%和28.265%。在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在半湿润和湿润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但地形和植被类型会改变气候与植被覆盖之间的相关性;(4)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对气候的响应不明显,在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覆盖对温度的响应要慢于降水,响应时间也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植被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要快于低海拔地区,农作物和草地对气候的响应更快,针叶林和混交林对温度的响应要快于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飞  刘高焕  
通过比较MODIS植被指数产品NDVI和EVI的差异,选择利用2000年-2009年的NDVI产品来分析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了澜沧江流域NDV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该流域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澜沧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较好,年均NDVI都大于0.45,年际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但流域平均NDVI季节性变化明显,呈典型的单峰分布,NDVI最低值在3月,5月份开始迅速上升,最高值在8月。NDVI在0.35至0.6之间波动。澜沧江流域月均NDVI与气温、降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严俊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楠  高吉喜  苏德毕力格  罗遵兰  李岱青  
基于1∶10万的1980、200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采用转移概率矩阵和地形-面积频度方法,分析了1980~2005年长江上游地区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1980~2000年,草地、林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变化趋势与2000~2005年相反。后5 a,可能由于退耕的土地出现反弹现象增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出现缩减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两个分析时段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趋势类似,包括农业用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林地向农业用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裸地的转化。2)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区而林地、草地则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区。低海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玉福  邓良基  刘宇  蒋双龙  李翔  陈波  王钰婷  
【目的】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大渡河上游丹巴段1989—2012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89,2000和2012年3期TM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首先运用RS软件计算提取研究区3个时期基于TM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图和基于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的海拔、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图;然后在Arc GIS软件平台下,对植被覆盖度图及3种地形因子图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将对应年份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分别与海拔等级图、坡度等级图、坡向等级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获得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及时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