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6)
2023(9892)
2022(8920)
2021(8467)
2020(7125)
2019(16694)
2018(16669)
2017(31988)
2016(17756)
2015(19754)
2014(19887)
2013(19748)
2012(18040)
2011(16258)
2010(15951)
2009(14462)
2008(13834)
2007(11798)
2006(10370)
2005(8649)
作者
(51911)
(42896)
(42585)
(40585)
(27373)
(20772)
(19259)
(17063)
(16439)
(15348)
(15139)
(14265)
(13684)
(13538)
(13264)
(13043)
(13010)
(12775)
(12354)
(12324)
(10834)
(10333)
(10329)
(9844)
(9693)
(9637)
(9577)
(9432)
(8653)
(8586)
学科
(68234)
经济(68165)
管理(47247)
(44588)
(36900)
企业(36900)
方法(33247)
数学(28141)
数学方法(27800)
(18295)
地方(17307)
(17231)
中国(16052)
(15139)
业经(15030)
农业(12607)
理论(12160)
环境(11415)
(11284)
(11035)
贸易(11030)
(10639)
技术(10354)
(9906)
(9849)
财务(9791)
财务管理(9777)
(9405)
企业财务(9262)
教育(9196)
机构
大学(245949)
学院(245680)
管理(99859)
(88035)
理学(87172)
理学院(86157)
经济(85935)
管理学(84497)
管理学院(84082)
研究(81791)
中国(57820)
科学(55833)
(53346)
(41512)
(41457)
业大(40109)
(39311)
(38805)
研究所(38532)
中心(36561)
(34700)
师范(34337)
北京(33001)
农业(32771)
财经(31803)
(30373)
(29421)
(28773)
师范大学(27916)
技术(26424)
基金
项目(177628)
科学(138578)
基金(127465)
研究(126964)
(111957)
国家(111046)
科学基金(95027)
社会(76990)
社会科(72810)
社会科学(72789)
(71709)
基金项目(69639)
自然(64790)
自然科(63183)
自然科学(63170)
自然科学基金(62006)
(59548)
教育(57446)
资助(52946)
编号(51859)
成果(40863)
重点(39705)
(37925)
(37859)
(36318)
课题(35852)
科研(34367)
创新(33819)
计划(33296)
大学(32226)
期刊
(95527)
经济(95527)
研究(66997)
学报(42619)
中国(42063)
科学(39098)
(36817)
管理(34586)
大学(30999)
学学(29153)
(26944)
教育(26565)
农业(26139)
技术(20223)
业经(16816)
(16281)
金融(16281)
图书(14158)
财经(13916)
经济研究(13854)
资源(13513)
(13177)
科技(13096)
理论(12418)
问题(12280)
实践(11741)
(11741)
(11594)
(11538)
林业(11398)
共检索到343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全喜  张小峰  袁晶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产输沙条件复杂。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里和海哈林法和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对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控制站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跃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显著水平0.05下,长江上游在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河流输沙量在1991年后出现了明显减小的质变过程,干流寸滩站1991~2005年年均输沙量为3.13亿t,较1953~1990年均值减小了32%,特别是2001年后输沙量减小更为显著,2002~2005年仅为2.11亿t。水库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减沙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长江上游输沙量时间序列出现跃变现象的主要原因,1991~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燕  韦杰  
利用长江上游主要水文站1956~2010年输沙量数据和雨量站日降雨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研究流域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并估算长江上游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总体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为2 362 MJ·mm/(hm2·h·a)到3 814 MJ·mm/(hm2·h·a),多年平均值为3 006MJ·mm/(hm2·h·a);各子流域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差异较大,其中乌江子流域最大,为5 055 MJ·mm/(hm2·h·a),金沙江子流域最小(1 560 MJ·mm/(hm2·h·a)),不足乌江子流域的1/3。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极值比大小嘉陵江>岷江>乌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张志强  邓燕  程根伟  
运用GP算法 ,利用长江上游亚高山 12a的降水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 4 32 )和 9a的径流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32 4 )构建n维嵌入相空间 ,拟合得到了该区降水时间序列和径流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 2 4和 2 8.该值具有不随时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意义在于可以从某一时段降水或径流时间序列的信息中获知更长时段的信息 ,也可以从长时段序列信息中提取某一时段的信息 .而且该分维数的求取可以说明至少有 3个因子在影响着该区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万新宁  沈焕庭  
长江来水来沙直接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以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大通站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一个关键界面,有近50年左右的输沙量和流量连续观测资料(1953~2001 年)。利用肯德尔、有序聚类和熵谱分析等方法,着重对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大通站径流量在保持稳定的情势下,输沙量在过去49年中有明显的下降。输沙量变化主要呈跳跃式下降,同时表现出16年左右周期性阶梯下降规律,1968 年和 1984 年分别为阶梯下降的跳跃点。尤其1984年后,年均输沙量比1984年前下降26.4%,且最大值未超过1984年前的平均值。输沙量减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末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俊  师长兴  张守红  张鸾  
利用1956-2007年径流—输沙序列,分期定量研究了长江上游近期主要干支流输沙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①长江上游1994-2002年输沙量减少1.43亿t/a,人为减沙占91.2%,主要来自嘉陵江措施减沙;2003-2007年减沙4.50亿t/a,径流减沙占14.1%,前期持续的人类活动减沙占39.8%,三峡水库蓄水拦沙、金沙江措施减沙等新增人为减沙占46.2%。②金沙江1983-2000年输沙量增加0.48亿t/a,人为增沙占74.7%,主要是工程增沙;2001-2007年输沙量减小1.183亿t/a,全部为人为减沙,包括二滩等各型水库拦沙、水保减沙和工程增沙减少。③嘉陵江1985-1993年输沙减少0.827亿t/a,人为减沙占81.4%,主要人为减沙包括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导致的土壤减蚀和水库拦沙;1994-2007年输沙量减少1.285亿t/a,其中自然径流减沙占29.6%,前期持续人类活动减沙占42.1%,宝珠寺等新增水库拦沙和水保减沙占23.4%,另有4.9%的人为减水减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辉伍  段辛斌  汪登强  刘绍平  陈大庆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巧  马芊芊  李斌斌  吕红健  付梅  姚维志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师长兴  
针对一般编制输沙模数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侵蚀量加权平均绘制输沙模数图的方法。利用1956~1987年152个水文站输沙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将各水文站观测数据插补延长到同样的长度,通过侵蚀量加权空间插值制作了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输沙模数插值结果要优于直接插值法的结果。所绘制的输沙模数图显示长江上游高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两个条带:一个是从北向南沿陇南和川滇山地延伸,另一个是从秦巴山地向东南,过川中丘陵北部,至黄陵背斜。同时,该图也揭示出在低产沙区存在局部高产沙斑块或条带;在高产沙区则存在局部低产沙斑块。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强烈的产沙空间变异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红艳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测定了采自3个地理位置(宜宾、江津、思南)共45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913 bp序列中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45尾个体中发现26种单倍型。中华沙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较低(0.00365),而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较高(0.986)。中性检验Fu′sFs值为-9.49536(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刘志雨  吴吉东  张雷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60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0年-2009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干流区屏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控制站同期径流资料,分区域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年降水量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别分布在屏山站以上流域和屏山站以下流域;屏山站以下流域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近50年呈现下降趋势,屏山站以下流域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是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②整个长江上游月降水量趋势从1月-7月以上升趋势为主逐渐转变到8月-12月以下降趋势为主,且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有从3月份至9份月由屏山站以下流域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该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 ,根据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 ,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和 6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 ,并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留量数据以及“影子工程”等方法 ,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涵养水资源量为 2 397 2 81 4× 1 0 8m3 ,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 1 6 0 6 1 79× 1 0 8元 ,相当于该区域 1 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 4。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婵  殷淑燕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旭  刘志武  李波  
降水是洪水预报重要的输入因子,是保证洪水预报精度的前提条件。提出一种从站点、子流域以及全流域3种空间尺度上评价水情遥测降水数据精度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为基准,针对覆盖宜昌-宜宾425 000 km2的377个遥测雨量站降雨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在日、月时间尺度上,综合评价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所属的遥测雨量数据精度特征。结果表明,其遥测雨量数据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度,相关指标R2到达0.81。部分数据受到地形以及站点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为雨量站的调整和补充提供重要依据。为验证其他遥测站网的降水数据精度提供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