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1)
- 2023(18909)
- 2022(16083)
- 2021(15019)
- 2020(12433)
- 2019(28777)
- 2018(28545)
- 2017(53484)
- 2016(29385)
- 2015(33113)
- 2014(33033)
- 2013(32247)
- 2012(29854)
- 2011(26930)
- 2010(26947)
- 2009(24126)
- 2008(23491)
- 2007(20576)
- 2006(18173)
- 2005(15533)
- 学科
- 济(116130)
- 经济(116007)
- 管理(79901)
- 业(74130)
- 企(59280)
- 企业(59280)
- 方法(48600)
- 数学(41277)
- 数学方法(40694)
- 中国(34616)
- 农(33855)
- 地方(31484)
- 业经(27188)
- 财(26777)
- 学(26737)
- 农业(23171)
- 理论(21077)
- 环境(20794)
- 贸(20168)
- 贸易(20150)
- 制(19710)
- 易(19447)
- 和(19006)
- 技术(18500)
- 银(17973)
- 银行(17924)
- 融(17626)
- 金融(17623)
- 行(17189)
- 发(16629)
- 机构
- 学院(402530)
- 大学(400226)
- 管理(155074)
- 济(152994)
- 经济(149402)
- 研究(138691)
- 理学(133290)
- 理学院(131688)
- 管理学(129103)
- 管理学院(128395)
- 中国(102761)
- 科学(88881)
- 京(86820)
- 财(69864)
- 所(69471)
- 农(69410)
- 中心(63783)
- 江(63753)
- 研究所(63487)
- 业大(62003)
- 范(57814)
- 师范(57174)
- 财经(55193)
- 北京(54585)
- 农业(53927)
- 院(51607)
- 经(50228)
- 州(49851)
- 技术(46291)
- 师范大学(46028)
- 基金
- 项目(279329)
- 科学(218781)
- 研究(205102)
- 基金(198996)
- 家(174228)
- 国家(172735)
- 科学基金(147881)
- 社会(126155)
- 社会科(119287)
- 社会科学(119256)
- 省(111926)
- 基金项目(106176)
- 自然(96907)
- 教育(95491)
- 自然科(94546)
- 自然科学(94521)
- 划(93774)
- 自然科学基金(92744)
- 编号(84852)
- 资助(81040)
- 成果(68319)
- 重点(63613)
- 发(62888)
- 部(60375)
- 课题(59672)
- 创(57911)
- 创新(53986)
- 科研(53336)
- 大学(51520)
- 教育部(51297)
- 期刊
- 济(172886)
- 经济(172886)
- 研究(115879)
- 中国(85150)
- 学报(65917)
- 农(63303)
- 科学(60175)
- 管理(57014)
- 教育(54973)
- 财(52276)
- 大学(49562)
- 学学(46227)
- 农业(44015)
- 技术(37751)
- 融(34540)
- 金融(34540)
- 业经(30694)
- 经济研究(26152)
- 财经(25772)
- 图书(23537)
- 业(23025)
- 问题(22292)
- 经(22068)
- 资源(20181)
- 科技(20066)
- 版(19254)
- 技术经济(18207)
- 理论(18133)
- 现代(17632)
- 商业(17601)
共检索到601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该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 ,根据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 ,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和 6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 ,并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留量数据以及“影子工程”等方法 ,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涵养水资源量为 2 397 2 81 4× 1 0 8m3 ,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 1 6 0 6 1 79× 1 0 8元 ,相当于该区域 1 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 4。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世庆 许英明
川西北高原牧区是我国八大牧区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林区之川西林区的主体,还是我国第二大藏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是生态脆弱区域和生态关键区域,其独特的生态地位、生态价值和战略意义,使其成为西部生态建设的先行区。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的生态建设,取得许多积极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转型任务:沙化及荒漠化继续向东蔓延,人口压力和牲畜超载依然严峻,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矛盾加剧,生态建设与牧区发展未能有效链接等。川西北高原牧区新一轮生态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政策深化方向是: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构建易于操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借鉴对口援建方式推进生态建设,继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樊杰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以金沙江区段为主的长江上游地区在流域生态屏障建设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实地调研,以地处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3省结合部的昭通市为例,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互动机理。首先分析了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昭通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昭通市应通过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 昭通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雪婷 邱孝枰 朱付彪 徐云 黄天志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脆弱敏感与经济社会滞后交织,理清生态系统服务与多要素多层级福祉的关系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人类福祉框架识别2000年以来居民福祉水平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与层级差异。结果表明:(1)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福祉显著提升,2000~2018年福祉指数增幅达79.99%,但仍以中低福祉层级为主,东西部差异明显,收入福祉偏低是限制福祉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2)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SV)与居民福祉呈负相关性,其中与教育福祉负向关联最强;(3)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具有层级异质性,随福祉层级递增PESV负效应趋于弱化,耕地和林地是影响居民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边际效应方向相反,高福祉层敏感性更强;(4)二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非生态驱动因子,在不同福祉层级均施加显著正向影响,对低福祉层正向边际贡献更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小林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建设体系 环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瑞平 王锡桐
生态屏障是一个地域和功能概念,是指位于特定区域的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屏障区域的生态安全系统,同时又是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过滤器"、"净化器"和"稳定器"。不同地域建成的生态屏障,其结构和功能是有差异的。建设生态屏障,不能局限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还应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局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还应包括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本文在深入探讨生态屏障的涵义、功能和特性基础上,认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体系至少应包括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小的水土流失和优质水源,并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培坤,蒋宣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全长6380公里,总落差5400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源头至干流宜昌段称为上游,长4511公里,流域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8个省区的348个县(区、市),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长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志 刘兴年 曹叔尤 何文社 张之湘
四川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将大力进行开发。根据四川境内的四大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资料 ,经初步分析 ,认为水土流失与河道泥沙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者成正相关态势。然后 ,进一步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在阻挡流失水土进入长江主河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表明 ,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阻拦了流失水土进入长江河道 ;与此同时 ,水利工程 ,如电站、水库等的库容却大大减少 ,降低了工程效益发挥 ,缩短了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 ,还探讨了控制水土流失 ,大力开发四川水力资源和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措施。在四川水力资源开发过程中 ,对四川 ,对整个长江流域 ,必须工程效益和生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翟长旭 周涛
以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为例,对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已建滨江路规划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城市滨江路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重庆 滨江路 亲水性 城市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