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5)
- 2023(11500)
- 2022(10203)
- 2021(9527)
- 2020(8026)
- 2019(18659)
- 2018(18562)
- 2017(35214)
- 2016(19645)
- 2015(22162)
- 2014(22201)
- 2013(21807)
- 2012(19713)
- 2011(17883)
- 2010(17711)
- 2009(16096)
- 2008(15531)
- 2007(13341)
- 2006(11693)
- 2005(9849)
- 学科
- 济(72738)
- 经济(72670)
- 管理(54131)
- 业(49151)
- 企(41309)
- 企业(41309)
- 方法(34917)
- 数学(29177)
- 数学方法(28802)
- 学(19768)
- 农(19502)
- 中国(17879)
- 地方(17469)
- 业经(16696)
- 财(16607)
- 理论(15799)
- 环境(15207)
- 农业(13413)
- 和(13112)
- 技术(11752)
- 贸(11639)
- 贸易(11633)
- 教育(11562)
- 划(11334)
- 务(11275)
- 易(11229)
- 财务(11211)
- 财务管理(11195)
- 制(10798)
- 企业财务(10609)
- 机构
- 学院(273189)
- 大学(272400)
- 管理(108711)
- 济(95846)
- 理学(94652)
- 理学院(93521)
- 经济(93464)
- 管理学(91700)
- 管理学院(91235)
- 研究(90082)
- 中国(63742)
- 科学(61410)
- 京(60101)
- 农(45582)
- 所(45412)
- 业大(45095)
- 江(44092)
- 财(42318)
- 研究所(42203)
- 中心(40559)
- 范(39356)
- 师范(38928)
- 北京(37513)
- 农业(35428)
- 财经(34799)
- 院(33992)
- 州(33081)
- 师范大学(31516)
- 经(31504)
- 技术(31361)
- 基金
- 项目(195986)
- 科学(152178)
- 研究(141790)
- 基金(138947)
- 家(122198)
- 国家(121188)
- 科学基金(103264)
- 社会(85168)
- 社会科(80426)
- 社会科学(80402)
- 省(79441)
- 基金项目(75537)
- 自然(69739)
- 自然科(67933)
- 自然科学(67918)
- 自然科学基金(66663)
- 划(66081)
- 教育(65738)
- 编号(58733)
- 资助(57406)
- 成果(46454)
- 重点(44281)
- 发(41764)
- 部(41454)
- 课题(41047)
- 创(40249)
- 科研(37560)
- 创新(37374)
- 计划(36156)
- 大学(35780)
共检索到384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该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 ,根据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 ,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和 6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 ,并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留量数据以及“影子工程”等方法 ,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涵养水资源量为 2 397 2 81 4× 1 0 8m3 ,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 1 6 0 6 1 79× 1 0 8元 ,相当于该区域 1 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 4。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经济价值 长江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菊 傅斌 张成虎 胡治鹏 王玉宽
岷江上游是中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水源生命线,该文使用InVEST模型与影子工程法,对其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与空间制图,可为当地水源地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小流域水源涵养量多年平均值为219.36 mm,总量为49.19亿m~3,价值为40.83亿元,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汶川中南部,低值区多集中在松潘县与茂县境内。受评估方法的限制,不同学者对该流域的相关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但是岷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水源涵养价值。空间化评估结果可直观的反映水源涵养量与价值的空间差异,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效益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张彩霞 盖力强
基于多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了亚热带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里骆杉木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年内林冠截留量曲线呈现单峰型,而宜山龙桥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曲线则呈双峰型。5种森林生态系统累积林冠截留价值的过程曲线基本一致。里骆杉木林和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大,而龙桥3种类型的年内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小。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月平均水文调节量依次为西江坪常绿阔叶林>里骆杉木林>龙桥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龙桥马尾松林>龙桥杉木林。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功能过程曲线呈现与水文调节功能曲线相似的规律,对应的月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分别是751.92、486.92、33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彭强
水源涵养林在京冀流域水源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野外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筛选及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量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为39 343.1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20 792.87万元;水土保持效益为278.01万元;固碳制氧效益为4616.25万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为5673.9万元;改善小气候效益为2466.8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5515.3万元。本研究的计量结果将为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林
为了克服传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估算所面临的空间尺度问题,将遥感技术引入到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评估中,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森林涵养水量,并进一步估算了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与样本点实测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对比发现,tvdi模型能适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估算。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排序为:马尾松林>桉树林>杉木林。
关键词:
森林 TVDI 土壤含水量 价值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勇 何勇 张健 陈秀兰 曾维忠
针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现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支付卡形式设计了374份调查问卷,调查了岷江流域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岷江流域60.80%的居民家庭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44.00元。按照岷江流域现有家庭数量计算,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是5 507.48×104元。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支付意愿与个人社会经济变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作了环境经济学解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刘纪远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王浩然 杨存建
基于四川省石棉县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通过综合蓄水能力法估算了石棉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分析了植被类型和立地条件差异下森林水源涵养服务的特性。结果表明:石棉县森林面积合计13.27万hm2,水源涵养总量为1.06亿m3,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的贡献率分别为29.03%、6.72%和64.25%;冷杉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42.20%),云杉次之(14.83%),竹林最小(0.15%);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大小为云杉>冷杉>经济林,竹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低(323.79 m3/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雪婷 邱孝枰 朱付彪 徐云 黄天志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脆弱敏感与经济社会滞后交织,理清生态系统服务与多要素多层级福祉的关系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人类福祉框架识别2000年以来居民福祉水平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与层级差异。结果表明:(1)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福祉显著提升,2000~2018年福祉指数增幅达79.99%,但仍以中低福祉层级为主,东西部差异明显,收入福祉偏低是限制福祉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2)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SV)与居民福祉呈负相关性,其中与教育福祉负向关联最强;(3)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具有层级异质性,随福祉层级递增PESV负效应趋于弱化,耕地和林地是影响居民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边际效应方向相反,高福祉层敏感性更强;(4)二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非生态驱动因子,在不同福祉层级均施加显著正向影响,对低福祉层正向边际贡献更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焱 周旺明 于大炮 周莉 谷晓萍 吴志军 吴胜男 王晓雨 代力民
森林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对于估算碳收支与平衡有重要意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作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不仅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且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1988~2008年5期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长江上游地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期、二期)等资料,基于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2000~201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天保工程实施前后10a长江上游六省区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二期(2011~2020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司今 韩鹏 赵春龙
针对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内涵理解不同,不同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迥然的现象,总结现有方法深入分析其内涵,并选取5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两个小流域方法间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其中以纸坊沟为例,综合蓄水能力法、当量法、水量平衡法Ⅰ及降水储存量法Ⅰ所得价值最高可相差1.5×106元,而南方女儿寨小流域同比相差最高为2×105元,且三个流域利用水量平衡法Ⅱ计算所得结果皆出现反常现象。分析表明:降水储存量法Ⅰ与水量平衡法Ⅰ内涵接近,反映实际水源涵养价值;综合蓄水能力法则反映潜在水源涵养价值,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出现实际蓄水能力低于理论值,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水量平衡法Ⅱ计算公式无法代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