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1)
- 2023(9666)
- 2022(8132)
- 2021(7439)
- 2020(5949)
- 2019(13643)
- 2018(13315)
- 2017(25206)
- 2016(13908)
- 2015(15022)
- 2014(15348)
- 2013(15104)
- 2012(14124)
- 2011(13022)
- 2010(13196)
- 2009(12050)
- 2008(11880)
- 2007(10667)
- 2006(9693)
- 2005(8933)
- 学科
- 济(65227)
- 经济(65175)
- 业(33066)
- 管理(32119)
- 企(23811)
- 企业(23811)
- 地方(23764)
- 方法(21724)
- 中国(21217)
- 农(18732)
- 数学(18066)
- 数学方法(17853)
- 业经(14792)
- 农业(13347)
- 学(13283)
- 发(12542)
- 地方经济(12412)
- 财(11686)
- 环境(11049)
- 融(10919)
- 金融(10917)
- 银(10656)
- 银行(10641)
- 行(10399)
- 制(10232)
- 技术(9375)
- 发展(9339)
- 展(9317)
- 贸(9258)
- 贸易(9247)
- 机构
- 学院(197350)
- 大学(193099)
- 济(77790)
- 经济(75941)
- 研究(75920)
- 管理(70661)
- 理学(59514)
- 理学院(58606)
- 管理学(57511)
- 管理学院(57132)
- 中国(55862)
- 科学(49194)
- 京(43664)
- 所(39667)
- 农(37425)
- 江(36632)
- 研究所(36064)
- 财(35645)
- 中心(34078)
- 范(30867)
- 师范(30512)
- 业大(30093)
- 农业(28937)
- 院(28042)
- 财经(27526)
- 北京(27178)
- 州(26482)
- 省(26441)
- 经(24781)
- 师范大学(24647)
- 基金
- 项目(131927)
- 科学(104016)
- 研究(94579)
- 基金(93436)
- 家(82742)
- 国家(82017)
- 科学基金(69523)
- 社会(60329)
- 社会科(57269)
- 社会科学(57253)
- 省(55484)
- 基金项目(50329)
- 划(45348)
- 自然(44880)
- 自然科(43767)
- 自然科学(43755)
- 自然科学基金(42905)
- 教育(42017)
- 资助(38198)
- 编号(36941)
- 发(34997)
- 重点(30541)
- 成果(29207)
- 课题(27952)
- 发展(27763)
- 部(27640)
- 展(27276)
- 创(26836)
- 创新(25193)
- 科研(24969)
共检索到309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乾
选取长江上游作为研究区域,以县域国土空间为基本单元,在分析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多要素空间叠置方法,开展国土空间城镇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资源承载力高值区以成都为原点,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位于嘉陵江上游、川西山原、川南和川西南河谷区、乌江中下游沿岸。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约束力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以西的高原山区、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带、三峡库区等地。社会经济支撑力高值区以省会城市向外扩展呈圈层状,城镇开发潜力高值区主要沿成—绵—乐经济带、成渝高速沿线和长江干流宜宾—重庆段分布。长江上游城镇空间开发适宜性整体得分不高,较适宜和适宜开发区国土面积仅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3.43%,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沿成—绵—乐沿线、成渝高速沿线、川南城市群、渝西经济带及贵阳、昆明两座省会城市周边。据此认为,长江上游城镇空间开发应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科学划定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充分发挥已有交通干线、长江黄金水道等发展轴线的联动作用,优化长江上游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关键词:
国土开发 城镇空间 适宜性评价 长江上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培坤,蒋宣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全长6380公里,总落差5400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源头至干流宜昌段称为上游,长4511公里,流域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8个省区的348个县(区、市),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长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为了克服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立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率-人均GDP的修正Logistic模型,对全国2005~2008年省际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估计了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城镇化路径。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城镇化在人均GDP达到2.9万元左右时出现拐点,在拐点之前城镇化水平加速上升,拐点之后开始减速上升;四省市城镇化之间差距也相应在拐点处由发散转变为收敛趋势,并在较高水平上步伐趋于一致。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王成超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春风 陶和平 刘斌涛 史展 郭兵 华娟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长江上游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库,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土壤质地进行转换,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亚类的可蚀性K值,将其链接至长江上游土壤图的属性表,得到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图,进而探讨土壤可蚀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土壤可蚀性以较低可蚀性、中等可蚀性和较高可蚀性为主,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三峡库区区域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地区;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低海拔谷地;平均K值为0.239 0,最大值0.41,最小值0.07土壤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勇翔
分析了煤炭资源的分布、开发及供应情况,论述了长江上游地区煤炭开发的优势及开发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煤炭开发与电力、冶金等产业发展的关系,对开发战略、西能东送等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小琪
长江上游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且开发利用程度低。在长江上游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成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发和保护的有力支撑和保证。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保护,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沿海与内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谭志雄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治城市污染、协调流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协调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角度出发,依据"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实现路径,将长江上游流域分为:源头区、深谷区、山地丘陵区及三峡库区。根据流域各区段特征对各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辉 李勇
在讨论农业土地持续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本区情况, 提出今天的土地管理趋向持续性发展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土地持续管理的指标制定应强调人为干预, 而不仅是生物物理变化的影响; 从预防性的角度, 而不仅是从土地退化后的恢复角度考虑; 结合农民和地方的经验; 注意收集信息的长期性贮存; 必须考虑简单、低成本。根据这些基本原则, 需要以土地质量指标对土地持续管理进行评价,但该指标并不是土地质量本身的简单反映,而是包括了环境因素,特别是土地管理的人为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
农业强度 农业多样性 土地质量 持续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攀 彭轲 赵幸悦子 王新峰 梁川 程刚
长江中游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大。通过充分分析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学角度构建港口码头、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划定出三种工程类型一级岸线(适宜)、二级岸线(较适宜)、三级岸线(一般适宜)与四级岸线(非优先开发)区域范围。由结果可知:长江中游岸线港口码头以非优先开发区域为主,长度合计931.47 km,占岸线总长的46.71%;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以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域为主,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长度合计分别为1550.75 km、1224.18 km,占岸线总长的77.77%、61.39%。最后,针对三种工程类型适宜性等级特征提出相应地学对策建议,为重大工程部署规划提供地学理论依据,促进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以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保护大长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以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差状态,生态安全三级区及以上区域占到了长江上游农业主产区耕地总面积的83.04%;从空间分布来看,耕地生态安全较差区域在空间上呈现"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眉山市、巴中市、达州市、攀枝花市和重庆市的万州区、梁平县、长寿区,生态较安全区及生态安全区呈现"插花分布"格局。该研究以期为长江上游耕地生态安全态势的预测与预警,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空间特征 长江上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巧 马芊芊 李斌斌 吕红健 付梅 姚维志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滔 刘建虎 张春霖 郑永华 冯兴无
为分析三峡蓄水后长江上游支流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特征,2012年11月—2013年3月对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抱龙河的长江断面、窄门子断面、葡萄坝断面和纸厂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的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24科35属12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88种,分属10科18属,占总种数的70.4%;浮游动物3门12科19属56种,其中轮虫种类最多,为29种,占总种数的51.8%。长江口、窄门子、葡萄坝和纸厂四个断面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7、3.40、2.36、4.34。通过4个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可以看出,葡萄坝段的水质有轻度污染,其余段水质清洁。从四个断面...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抱龙河 浮游生物 多样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智利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地区,其水能资源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自80年代以来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以及西南水电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市场经济模式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南水电 区域经济 持续发展 长江上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兴述 田代贵
培育长江上游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大特点,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空间发展战略构架。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经济带 战略目标 空间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