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7)
2023(13314)
2022(11431)
2021(10294)
2020(8661)
2019(20047)
2018(19641)
2017(37859)
2016(20554)
2015(23003)
2014(23433)
2013(23651)
2012(22907)
2011(21041)
2010(21547)
2009(20194)
2008(20023)
2007(18181)
2006(16357)
2005(15201)
作者
(62728)
(52589)
(52560)
(50009)
(33592)
(25425)
(23920)
(20411)
(19912)
(19135)
(18092)
(17830)
(17172)
(16892)
(16606)
(16463)
(15635)
(15630)
(15366)
(15350)
(13574)
(13125)
(12911)
(12213)
(12017)
(11969)
(11713)
(11661)
(10743)
(10467)
学科
(113704)
经济(113619)
(52782)
管理(52719)
(39953)
企业(39953)
方法(39910)
数学(34034)
数学方法(33785)
地方(31730)
中国(29529)
(28921)
业经(23704)
(21921)
(20311)
农业(19839)
地方经济(18307)
(18102)
(17844)
贸易(17833)
(17092)
(16162)
金融(16159)
(15696)
银行(15663)
环境(15466)
(15187)
(14768)
产业(14572)
(14519)
机构
学院(310250)
大学(307757)
(138971)
经济(136183)
研究(116211)
管理(113187)
理学(95604)
理学院(94347)
管理学(92875)
管理学院(92261)
中国(87380)
科学(70459)
(67100)
(60883)
(60633)
研究所(54981)
(54391)
(52491)
中心(51551)
财经(47438)
业大(44397)
(43589)
经济学(43566)
师范(43144)
北京(42740)
(42627)
农业(42343)
(41234)
(39413)
经济学院(38981)
基金
项目(196384)
科学(153810)
研究(144196)
基金(140222)
(122164)
国家(121136)
科学基金(102280)
社会(92452)
社会科(87735)
社会科学(87710)
(78911)
基金项目(74407)
(65275)
教育(64343)
自然(63604)
自然科(61990)
自然科学(61971)
自然科学基金(60867)
资助(58092)
编号(57813)
(49841)
成果(47196)
重点(45217)
(43025)
课题(41413)
发展(40443)
(40311)
(39810)
国家社会(38100)
创新(37862)
期刊
(168522)
经济(168522)
研究(97066)
中国(65696)
(50456)
学报(46837)
(45540)
科学(44883)
管理(41824)
大学(34698)
农业(34004)
学学(32768)
(31067)
金融(31067)
教育(30620)
技术(27620)
业经(27314)
经济研究(27232)
财经(24040)
问题(22352)
(20973)
(18253)
技术经济(17639)
(17267)
商业(15808)
世界(15730)
统计(15388)
国际(15194)
资源(15075)
经济问题(14428)
共检索到48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高吉喜  张远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张益伟  张宏丽  熊萍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良好对接;其发展定位应是:注重特色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为增长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并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玉芳  张超  张之超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关系和含义的探讨,对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潜力与有利条件,以此探索实现上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有效途径。认为,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但两地具有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诸多潜力与有利条件:(1)两地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2)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3)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劲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立力  孙畅  
本文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对长江上游各地区36个二位数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产业集聚强化、形成、退化和劣势四个部分,并对4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纪平  
为了克服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建立了一个关于城镇化率-人均GDP的修正Logistic模型,对全国2005~2008年省际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估计了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城镇化路径。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城镇化在人均GDP达到2.9万元左右时出现拐点,在拐点之前城镇化水平加速上升,拐点之后开始减速上升;四省市城镇化之间差距也相应在拐点处由发散转变为收敛趋势,并在较高水平上步伐趋于一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锡桐  
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段,长4511公里,占长江全长的70%,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五省(区),支流还布及甘肃、陕西、贵州三省,共涉及八省区的348个县,流域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589%,人口16亿,占全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筑牢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具有全局性意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7年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动态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从综合得分看,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市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得分也不断提高;从动态排名看,各省市的历年排名也相对稳定,基本呈现出"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动态排名格局;从一级指标权重大小看,创新支持、发展效率和结构优化指标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看,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指标综合得分非均衡性、动态排名非平稳性的特征显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李利锋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宗臻铃  欧名豪  董元华  杨林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态重建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经济、粮食、就业等问题 ,其中经济问题是最根本的 ,仅靠上游地区是难以解决的。就此问题 ,笔者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运用对策思维方法 ,提出建立经济补偿机制 ,实行内部补偿、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实现长江流域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重建初期 ,以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主 ,内部补偿为补充 ;待上游地区经济补偿能力提高以后 ,则以内部补偿为主 ,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为补充。内部补偿重点在于挖掘自身的经济潜力 ;外部补偿的最佳模式是进行造血式经济补偿 ;代际补偿除给予资金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利英  吴映梅  徐燕苗  
地处我国西南的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而其产业结构却演进为"三、二、一"形式,欠发达的经济水平与表面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从产业结构演进经典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和区位商等指标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并提出滇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及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玲  杜渐  
本文从长江上游地区的实际出发,占有丰富的资料,论证了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战略地位,进行了阐述,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构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饶一鸣  李昌晋  李浩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问题的思考提供了生态维度的思考路径。论文首先从理论模型角度分析了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实证检验分析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滇中、黔中城市群次之;成渝、黔中、滇中城市群中,城镇化—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通过运用变量替代和不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其表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