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2)
2023(5145)
2022(4144)
2021(3909)
2020(3033)
2019(6634)
2018(6331)
2017(11399)
2016(6383)
2015(6780)
2014(6605)
2013(6419)
2012(5850)
2011(5355)
2010(5327)
2009(4864)
2008(4737)
2007(4154)
2006(3864)
2005(3249)
作者
(18979)
(16157)
(15965)
(15253)
(10413)
(7878)
(7018)
(6225)
(6167)
(6020)
(5919)
(5555)
(5443)
(5210)
(5137)
(5117)
(4937)
(4921)
(4829)
(4691)
(4053)
(4028)
(3959)
(3865)
(3781)
(3679)
(3672)
(3536)
(3354)
(3256)
学科
(23991)
经济(23977)
管理(11452)
(10803)
地方(8570)
(8455)
方法(8253)
(7320)
企业(7320)
(7180)
农业(6258)
业经(6087)
数学(6074)
中国(5951)
数学方法(5922)
环境(4578)
理论(4218)
(3814)
地方经济(3749)
(3651)
(3485)
贸易(3481)
(3379)
(3298)
农业经济(3279)
(3252)
税收(3133)
(3093)
(3083)
金融(3082)
机构
学院(88029)
大学(84625)
研究(34498)
管理(28771)
(27703)
经济(26965)
科学(24993)
理学(24605)
中国(24287)
理学院(24175)
管理学(23363)
管理学院(23205)
(20648)
(18986)
(18091)
(17705)
研究所(16925)
(15663)
中心(15486)
师范(15464)
业大(14592)
农业(13846)
(13567)
(13218)
(12767)
师范大学(12606)
(11983)
研究院(11032)
北京(10891)
(10659)
基金
项目(64147)
科学(50402)
基金(45381)
研究(44559)
(41281)
国家(40931)
科学基金(34102)
(28082)
社会(27355)
社会科(25851)
社会科学(25842)
基金项目(24785)
自然(23370)
(22732)
自然科(22705)
自然科学(22701)
自然科学基金(22269)
教育(20164)
资助(18288)
编号(17589)
(15674)
重点(15608)
(13672)
课题(13668)
成果(13370)
计划(12947)
(12742)
(12736)
科研(12665)
创新(11900)
期刊
(35783)
经济(35783)
研究(22086)
学报(17057)
中国(16618)
(16520)
科学(16110)
大学(12171)
学学(11654)
农业(11538)
教育(9743)
管理(9251)
(8165)
业经(7382)
资源(7363)
(6929)
(6278)
旅游(6278)
(6278)
(6072)
金融(6072)
(5999)
技术(5997)
学刊(5058)
旅游学(5054)
游学(5054)
(4989)
林业(4878)
(4858)
经济研究(4646)
共检索到130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张志强  邓燕  程根伟  
运用GP算法 ,利用长江上游亚高山 12a的降水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 4 32 )和 9a的径流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32 4 )构建n维嵌入相空间 ,拟合得到了该区降水时间序列和径流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 2 4和 2 8.该值具有不随时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意义在于可以从某一时段降水或径流时间序列的信息中获知更长时段的信息 ,也可以从长时段序列信息中提取某一时段的信息 .而且该分维数的求取可以说明至少有 3个因子在影响着该区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刘志雨  吴吉东  张雷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60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0年-2009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干流区屏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控制站同期径流资料,分区域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年降水量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别分布在屏山站以上流域和屏山站以下流域;屏山站以下流域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近50年呈现下降趋势,屏山站以下流域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是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②整个长江上游月降水量趋势从1月-7月以上升趋势为主逐渐转变到8月-12月以下降趋势为主,且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有从3月份至9份月由屏山站以下流域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全喜  张小峰  袁晶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条件是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基础。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产输沙条件复杂。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里和海哈林法和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对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控制站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跃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在显著水平0.05下,长江上游在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河流输沙量在1991年后出现了明显减小的质变过程,干流寸滩站1991~2005年年均输沙量为3.13亿t,较1953~1990年均值减小了32%,特别是2001年后输沙量减小更为显著,2002~2005年仅为2.11亿t。水库拦沙、水土保持工程减沙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长江上游输沙量时间序列出现跃变现象的主要原因,1991~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顺久  
本文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川江段气温、径流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降水则呈小幅度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气温-0.0017℃、降水0.3023mm、宜昌径流-6.6668m3/s、寸滩径流-9.5840m3/s,其中寸滩径流量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②川江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具有不同的周期成分,如年平均气温具有4年、8年和23年主周期,年降水具有3年、6年和16年主周期,寸滩站径流具有3年、8年和16年主周期,宜昌站径流具有3年、16年和45年主周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叶  李海防  段文军  唐东明  王绍能  刘兴伟  黄华乾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法,对漓江流域典型森林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林降水特征及地表径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在雨季容易产生地表径流,但由于木荷林群落结构良好,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167;木荷林地表径流平均滞后时间为70 min,最长滞后时间为330 min。地表径流的产生受前期降水和林地条件的影响,在前期降水较充分的情况下,4.3 mm的降水就能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线型相关;降水强度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降水强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甲荣  尹婧  牛健植  张东升  程根伟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 (Abies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 .结果表明 ,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 ,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 ,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 >成熟林 >中龄林 >针阔叶混交林 >灌木林 ,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 4 8~ 7 4mm ,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 2mm .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 >中龄林 >灌木 ;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 ,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 3~ 4倍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旭  刘志武  李波  
降水是洪水预报重要的输入因子,是保证洪水预报精度的前提条件。提出一种从站点、子流域以及全流域3种空间尺度上评价水情遥测降水数据精度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为基准,针对覆盖宜昌-宜宾425 000 km2的377个遥测雨量站降雨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在日、月时间尺度上,综合评价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所属的遥测雨量数据精度特征。结果表明,其遥测雨量数据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度,相关指标R2到达0.81。部分数据受到地形以及站点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为雨量站的调整和补充提供重要依据。为验证其他遥测站网的降水数据精度提供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婵  殷淑燕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张丽  罗华超  
长江上游月降水量预测对于三峡库区及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江上游不同气候区降水差异,选取玉树、九龙和宜宾3个代表性气象站点近60a的月降水量数据,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降水时滞和降水月份,建立月降水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一个月的降水量,并采用均方误差和判定系数来验证和对比各种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总体上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特别是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各站表现较好,在确定合理的输入变量和网络结构后,可以尝试作为长江上游各站月降水预测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凌琪  熊立华  江聪  张洪刚  
为了深入分析气温对长江上游年径流的影响和解释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再冻结现象的物理机制,采用对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简称GAMLSS)建立控制因素降水、气温、ATD与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在GAMLSS框架下,气温影响因子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一种是直接采用气温,另一种是采取ATD指数(累积气温亏损值)。通过比较不同解释变量组合下的GAMLSS模型,进而研究气温对长江上游巴塘站1960~2012年的年径流影响。结果表明:基于ATD的回归模型,在年径流序列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假设的条件下拟合效果最优。与气温值相比,ATD指数能更有效地解释长江上游径流变化的特征和冰川产流的物理机制。研究成果对长江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璇  张萍萍  田刚  董良鹏  韦惠红  徐卫立  岳岩裕  车钦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辉伍  段辛斌  汪登强  刘绍平  陈大庆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先炳  张堪瑞  杨威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张鹏  
漂流性鱼卵的孵化是随水迁移时同步进行的,其孵化率与鱼卵在水体中的运动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长江上游漂流性鱼卵在静水中的沉降特性,于2021年6月16日至7月8日在长江干流宜宾至丰都江段设置了5个漂流性鱼卵采样点,共采集鱼卵848粒,对其中随机挑选的399粒鱼卵进行了静水沉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漂流性鱼卵的粒径为4.0~8.0 mm,其中粒径为5.0~7.0 mm的鱼卵占到捕获总量的88%。(2)漂流性鱼卵密度为1.001 2~1.003 4 g/cm~3,其中密度为1.002 2~1.003 2g/cm~3的鱼卵占捕获鱼卵总量的78.9%。(3)漂流性鱼卵的静水沉降速度为3.0~12.0 mm/s,平均静水自由沉速为7.16 mm/s。影响漂流性鱼卵自由沉速的主要原因是:鱼卵在静水沉降过程中会带动水体产生局部的微小紊动、胚胎在膜内的无规则自主运动、卵膜受到水体挤压而产生形变以及鱼卵密度的变化。通过鱼卵在静水中的受力分析、并结合粒子的静水沉降方程和试验数据,拟合得出长江上游宜宾至丰都江段漂流性鱼卵静水沉降与绕流阻力相关系数k=0.60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志雄  肖莺  
利用长江上游流域5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Z指数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区域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变化,作为长江上游流域旱涝指标比较合理;(2)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及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3)长江上游流域四季旱涝与500hPa高度场分布形势有密切关系,除冬季旱涝与海温场关系较弱外,春、夏、秋季旱涝均与海温场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对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