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1)
- 2023(12144)
- 2022(10745)
- 2021(10120)
- 2020(8629)
- 2019(20085)
- 2018(20024)
- 2017(39034)
- 2016(21345)
- 2015(23977)
- 2014(24000)
- 2013(23946)
- 2012(21858)
- 2011(19468)
- 2010(19372)
- 2009(17635)
- 2008(17134)
- 2007(14853)
- 2006(12903)
- 2005(11170)
- 学科
- 济(90483)
- 经济(90393)
- 管理(63282)
- 业(62940)
- 企(54576)
- 企业(54576)
- 方法(44505)
- 数学(39051)
- 数学方法(38500)
- 财(22876)
- 农(21619)
- 地方(20897)
- 中国(20186)
- 业经(20138)
- 学(18680)
- 务(16257)
- 财务(16190)
- 财务管理(16164)
- 企业财务(15444)
- 制(14751)
- 农业(14551)
- 理论(14389)
- 技术(14362)
- 贸(14249)
- 贸易(14236)
- 和(13906)
- 易(13746)
- 环境(13221)
- 产业(12567)
- 划(12038)
- 机构
- 大学(299109)
- 学院(298747)
- 管理(124295)
- 济(117034)
- 经济(114617)
- 理学(108979)
- 理学院(107813)
- 管理学(105737)
- 管理学院(105221)
- 研究(96646)
- 中国(70053)
- 京(63741)
- 科学(61502)
- 财(51739)
- 所(48143)
- 江(46667)
- 农(45764)
- 业大(45295)
- 研究所(44199)
- 中心(43461)
- 财经(42225)
- 北京(39208)
- 范(38642)
- 经(38390)
- 师范(38262)
- 农业(35910)
- 院(35471)
- 州(34914)
- 经济学(33770)
- 商学(32546)
- 基金
- 项目(211150)
- 科学(166674)
- 基金(153488)
- 研究(152730)
- 家(133422)
- 国家(132371)
- 科学基金(114949)
- 社会(95305)
- 社会科(90465)
- 社会科学(90441)
- 省(83899)
- 基金项目(82349)
- 自然(76898)
- 自然科(75115)
- 自然科学(75101)
- 自然科学基金(73692)
- 教育(69879)
- 划(69670)
- 资助(64037)
- 编号(61991)
- 成果(49018)
- 重点(47114)
- 部(46253)
- 发(44772)
- 创(44093)
- 课题(42357)
- 创新(40985)
- 科研(40420)
- 教育部(39607)
- 人文(39014)
- 期刊
- 济(124755)
- 经济(124755)
- 研究(83782)
- 中国(51831)
- 学报(46424)
- 管理(45893)
- 科学(43056)
- 农(40186)
- 财(39039)
- 大学(34812)
- 学学(32939)
- 教育(30620)
- 农业(28438)
- 技术(26398)
- 融(22337)
- 金融(22337)
- 业经(21243)
- 财经(19852)
- 经济研究(19712)
- 经(16826)
- 问题(16106)
- 图书(15395)
- 业(15203)
- 技术经济(15122)
- 科技(14993)
- 理论(14357)
- 资源(14194)
- 统计(13951)
- 现代(13897)
- 商业(13268)
共检索到423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勇 张二震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地区产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极为显著。跨国公司对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仅来源于FDI,而且还来源于投资和贸易及其外溢效应的综合效果,是贸易投资一体化活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从跨国公司投资和贸易的综合活动的角度,考察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为对象,分析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形成的可能性,探讨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产生背景、形成基础和]进方式。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跨国公司 主导型产业集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军
从总量上来看,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投资与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互补关系,资本挤出效应并不存在;而从产业层面上看,跨国公司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行业内中资企业的投资,并且行业内的挤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性。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国内资本 外商投资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可文 曹有挥 牟宇峰 孙小祥
跨国公司倾向于布局在交易成本和转形(生产)成本较小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减小了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的梳理,分析了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的时空演变,发现跨国公司在长三角空间布局一直呈扩散趋势,具有和区域政策变迁同步的3个阶段:①初始阶段,跨国公司布局与区域政策关联较弱,集中在区域中心上海;②集聚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的沪宁沿线城市集聚;③网络化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早期集聚的区域形成区域性生产网络,并向长三角的边缘区扩散。不同阶段跨国公司布局机制存在差异,降低交易成本的区域政策的影响变得显著,区域的集聚效应、科技水平历来受到重视,而区域经济效率和劳动力成本、交通等传统要素成本对跨国公司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毛新雅 王桂新
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产业集聚成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最重要地区,FDI在这一地区内部的区位决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本文采用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和逐步回归方法并结合怀特(White)异方差检验,经验性地证实了:21世纪初以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工业企业销售产值、FDI自我积累的因果效应机制等表征产业集聚状况的因素已成为影响FDI在这一地区进行区位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胡晨光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查志强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的纵深拓展,长江三角洲成为这一轮台商投资的主要接受地,其中台资IT产业的集群现象日益显著。现以台资IT产业落户苏州为例,对台资IT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台资 IT产业 产业集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代表地区,也是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区。随着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经济环境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长三角在产业和人口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明显。从生态景观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入手,开展了人口承载力和人口集聚的研究,大胆提出未来长三角人口集聚的规模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同时提出建设六大都市圈和六大国际门户,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承接大量流入的人口和支撑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人口承载力 人口集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恩泽 冷彦润 康志勇
本文通过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24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市为样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6年银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银行业集聚和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认为银行业集聚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形成规模报酬和外部经济,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在短期内促使邻近地区银行业资源向竞争激烈的地区集聚,导致邻近地区银行业资源供求不匹配,抑制了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结合调节中介效应模型,以银行业结构性竞争作为中介变量,本文发现随着地区银行业集聚程度的提高,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聪聪 王益澄 马仁锋 王静敏
雾霾污染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与环境问题。基于改进产出密度模型,运用地统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2015~2017年雾霾污染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雾霾污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逐渐好转。(2)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局域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杭州、宁波和台州呈现低-低集聚特征,而滁州、扬州、镇江和泰州为高-高集聚型,污染区域集中于省界处,污染程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城际空间正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雾霾污染对本地区会产生负影响。(3)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工业烟粉尘排放及城市建设均对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能源消耗以及降水等因素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集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共享治污基础设施等,形成雾霾污染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英明
产业集群是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产业在特定区位的空间集聚现象,具有对特定区位的路径选择特征。本文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聚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集群的因子间不仅具有显著的路径选择特征,而且因子与集群间也具有显著的路径选择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空间集聚 路径选择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从跨地市及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跨域治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踪,发现:长江三角洲跨地市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指令到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再到目前的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建立三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地市以下空间治理的主要手段。基于治理内涵和存在主要问题,认为,深化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多元行为体博弈机制和推动多层空间治理组织的发育。
关键词:
治理 跨域治理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建军
本研究从产业经济和市场体制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各次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产生的原因 ,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的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需要重视的是由产业同构所反映出来的制度问题 ,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问题。而这正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所在。进而以浙江为例 ,认为必须从长三角正在形成的广域产业集聚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客观现实出发 ,在长三角次区域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 ,进而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互动格局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产业结构 产业定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克 路瑶
根据1995年和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工业的39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长江三角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坤友 曹有挥 吴威 梁双波 魏鸿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班轮公司渐成影响港口体系演变的主导因素,班轮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区,从基础设施、箱量规模、港口效率、港口费用、配套产业、扶持政策6个方面构建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测度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港口、班轮公司、货主和货代等港口物流节点进行访谈验证,结果显示定性分析与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箱量规模和港口费用是当前影响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与港口效率,最后是政策环境与航运配套产业,其中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班轮公司 班轮航线 挂靠港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