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4)
2023(10915)
2022(9756)
2021(9205)
2020(7705)
2019(17861)
2018(17965)
2017(33746)
2016(18949)
2015(21249)
2014(21228)
2013(21113)
2012(19486)
2011(17380)
2010(17160)
2009(15462)
2008(14885)
2007(12664)
2006(10976)
2005(9499)
作者
(56198)
(46690)
(46530)
(44202)
(30071)
(22765)
(20901)
(18487)
(18191)
(16800)
(16434)
(15930)
(15035)
(14935)
(14548)
(14502)
(14056)
(13862)
(13652)
(13638)
(11793)
(11501)
(11440)
(10768)
(10598)
(10520)
(10341)
(10333)
(9550)
(9352)
学科
(71333)
经济(71256)
管理(49670)
(47691)
(39659)
企业(39659)
方法(33372)
数学(28727)
数学方法(28380)
(19499)
(19131)
地方(18239)
中国(17717)
(16169)
业经(16061)
农业(13160)
(12635)
(12414)
贸易(12403)
理论(12071)
(11965)
环境(11850)
(11328)
技术(11165)
(10195)
财务(10137)
财务管理(10117)
(10116)
教育(9740)
企业财务(9566)
机构
大学(262122)
学院(260692)
管理(103855)
(94733)
经济(92534)
研究(91231)
理学(90612)
理学院(89532)
管理学(87835)
管理学院(87401)
中国(64563)
科学(62132)
(57115)
(49309)
(47743)
业大(44584)
研究所(44406)
(43030)
(41559)
中心(40681)
农业(39291)
(35908)
师范(35514)
北京(34811)
财经(33775)
(33462)
(31245)
(30685)
(29191)
技术(29067)
基金
项目(189907)
科学(147387)
基金(135930)
研究(134226)
(121307)
国家(120340)
科学基金(101447)
社会(81016)
社会科(76578)
社会科学(76556)
(76183)
基金项目(73675)
自然(69365)
自然科(67668)
自然科学(67648)
自然科学基金(66392)
(64419)
教育(60559)
资助(55445)
编号(54873)
成果(43784)
重点(43402)
(40644)
(40640)
(39186)
课题(38079)
科研(36985)
计划(36858)
创新(36524)
大学(34035)
期刊
(102011)
经济(102011)
研究(72772)
学报(48917)
中国(47837)
(44082)
科学(43289)
管理(36903)
大学(34873)
学学(32874)
农业(31453)
(29238)
教育(28850)
技术(21645)
(18386)
金融(18386)
业经(17094)
(16985)
图书(15909)
经济研究(15116)
财经(15038)
资源(14435)
科技(13968)
业大(13242)
问题(13160)
(12873)
理论(12829)
(12599)
实践(12039)
(12039)
共检索到371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佳  胡正义  曹志洪  杨林章  林先贵  董元华  丁金龙  郑云飞  
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考古学方法确定了土壤成土年龄和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学会编汇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pH,有机碳、营养元素含量。结果碳化稻和土壤有机质中14C分析证实绰墩遗址最古老水稻土为距今6000年马家浜时期,该时期古稻田位于表层以下1m左右,平均每块稻田面积5.2m2。古水稻土(每克土中水稻植硅体含量>5000颗)有机碳平均含量9.7g·kg-1;N、P、K、Ca、Mg、S、Fe、Mn、Cu、Zn的全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8、1.58、18.2、7.6、6.3、0.1、22.、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克  路瑶  
根据1995年和2000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作了比较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工业的39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长江三角洲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峰  许有鹏  吕慧华  
基于2001~2010年MODIS-EVI植被指数产品数据,结合国家标准气象站逐月气温、降雨及日照时数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该区域西南部以林地为主,而东北部以农田为主,近10a植被变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2%,以农田的转出和城镇的转入为主;(2)区域年最大EVI整体呈减少趋势(-0.028/10a),不同季节下,夏冬季均呈减少趋势(以2月和8月份最为显著),春秋季则呈增加趋势(以5月和10月份最为显著);(3)不同植被类型下,城镇和农田EVI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以城镇EVI下降速度(-0.076/10a)最为显著(R2=0.77),而林地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书国  段学军  姚士谋  
研究区域人口空间演变,可揭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对于制定合理的人口发展政策,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2、1990、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历年统计年鉴,先对本地区的人口分布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市人口数量差异巨大、人口密度北高南低、沿交通轴线人口集中分布的特点,然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做了较细致探讨,得出各地区人口增幅存在较大差异、人口密度增长总体放缓、人口分布先集中后分散、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等演变特征。并结合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外部因子进行解释,认为经济因素、城市地位与功能、政策因素以及信息交通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秉建  程久苗  罗世俊  樊小凤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模型,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研究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明  张成  
首先介绍了巨型城市区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研究进展,指出巨型城市区由形体上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20到50个城镇组成,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中心城市周围集聚,通过新劳动功能分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然后参照POLYNET项目组的研究方法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FUR界定了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范围,并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数据对16个主要FUR之间的功能联系进行了分析,作为对界定结果的检验。研究结论是: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由55个在地域上邻接的FUR组成,总人口超过8 000万,总面积超过78 000km2。温州和台州地区从功能联系结构来看处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边缘,但将其纳入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涛方  吴志强  
都市连绵区的边界界定对象包括两个方面,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边界界定和内部结构边界界定。对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其结论包括①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宁波的全部以及上海、南京、常州、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绍兴、舟山的部分县市区;②长三角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太湖城镇密集区,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沿长江城镇区,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形成环杭州湾城镇密集区,其内部边界界线分别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乃政  张桃林  王兴祥  刘红樱  梁晓红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最新完成的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实测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储量分别为50.99、356.47、677.26Tg,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70、4.90、9.30 kg/m2。研究区主要分布土壤为水稻土、潮土,水稻土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57、3.85、8.86 k...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濮励杰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 ;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 ,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查志强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的纵深拓展,长江三角洲成为这一轮台商投资的主要接受地,其中台资IT产业的集群现象日益显著。现以台资IT产业落户苏州为例,对台资IT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炳中  陈浮  包浩生  彭补拙  
文中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土地利用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原则、依据和方法等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利用、综合性、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应性和系统性”四大分类原则 ,并以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式 ,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四大零级系统、9个一级类别、39个二级类型和 4 3个三级类型 ,形成四级层次的分类体系。本方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分类理论相互结合探讨的初步结果 ,可为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蓓蓓  李凤英  俞钦钦  于洋  毕军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魏星,刘建波,张伊娜  
文章主要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群系统的阶层-空间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这一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群现状及其发展特征。文章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目前尚处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大城市群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今后应以国家战略推进这一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