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7)
- 2023(6911)
- 2022(5946)
- 2021(5564)
- 2020(4673)
- 2019(10377)
- 2018(10030)
- 2017(18670)
- 2016(10342)
- 2015(10949)
- 2014(11139)
- 2013(10908)
- 2012(10287)
- 2011(9252)
- 2010(9159)
- 2009(8360)
- 2008(8218)
- 2007(7147)
- 2006(6249)
- 2005(5473)
- 学科
- 济(42682)
- 经济(42650)
- 管理(23400)
- 业(23045)
- 方法(17778)
- 企(17700)
- 企业(17700)
- 地方(14875)
- 数学(14829)
- 数学方法(14586)
- 农(11813)
- 学(10576)
- 中国(9601)
- 业经(9137)
- 农业(8494)
- 财(8414)
- 地方经济(7105)
- 环境(6992)
- 贸(6845)
- 贸易(6837)
- 理论(6756)
- 易(6546)
- 制(6485)
- 融(5746)
- 金融(5744)
- 和(5655)
- 技术(5610)
- 务(5294)
- 财务(5282)
- 财务管理(5263)
- 机构
- 学院(143707)
- 大学(140303)
- 研究(54130)
- 管理(51533)
- 济(51003)
- 经济(49793)
- 理学(44210)
- 理学院(43530)
- 管理学(42473)
- 管理学院(42191)
- 中国(38279)
- 科学(37525)
- 京(31207)
- 所(28435)
- 农(28419)
- 江(28089)
- 研究所(26466)
- 业大(24152)
- 中心(24116)
- 财(23085)
- 范(22529)
- 农业(22271)
- 师范(22244)
- 院(20580)
- 省(18761)
- 州(18676)
- 财经(18492)
- 北京(18477)
- 师范大学(18117)
- 科学院(16646)
- 基金
- 项目(103243)
- 科学(80529)
- 基金(73227)
- 研究(70862)
- 家(66384)
- 国家(65881)
- 科学基金(55217)
- 社会(43991)
- 省(43346)
- 社会科(41743)
- 社会科学(41727)
- 基金项目(39608)
- 自然(37902)
- 自然科(36910)
- 自然科学(36896)
- 自然科学基金(36182)
- 划(35860)
- 教育(31673)
- 资助(30587)
- 编号(27228)
- 重点(24433)
- 发(23580)
- 部(21262)
- 计划(20758)
- 创(20688)
- 课题(20612)
- 成果(20442)
- 科研(20035)
- 创新(19479)
- 江(18975)
共检索到211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诚 黄震方 徐菁
论文从影响因素出发,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构建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从城镇依托度、交通优势度、社会支撑度和现有景区影响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依托度呈现出以市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机场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社会支撑分值总体上呈现出以太湖为核心的圈层结构;现有景区影响度数值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并零星分布在长江南岸,总体上呈现内低外高的格局。高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两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两岸地区,另一个是杭州湾两岸地区。低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区,特别是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以及舟山群岛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忠诚 李金莲
旅游活动是一项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在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等级体系;借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琰 殷杰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代表地区,也是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区。随着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经济环境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长三角在产业和人口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明显。从生态景观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入手,开展了人口承载力和人口集聚的研究,大胆提出未来长三角人口集聚的规模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同时提出建设六大都市圈和六大国际门户,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承接大量流入的人口和支撑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人口承载力 人口集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永刚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物流圈陆海空立体物流系统已现雏形,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较为完善,国际化程度较高,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与利用率不高现象并存,经营成本与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物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促进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的集约化,文章提出,必须实行跨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划,强化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南通等枢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空港基础设施投入。
关键词:
集约效应 长江三角洲 物流 基础设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云昌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经济布局(本文以工业布局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我国经济布局模式的较优选择。依据城市的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经济布局可细化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分散式带状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布局;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布局。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对经济布局的上述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时序更替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三元结构特征,少数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城市,在完善其原材料工业的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铁飞 冯亚芬 张振国
根据68处4A级景区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时空结构概括为4种类型:周末型———圈层结构、节假日型———多节点结构、四季型———面状结构及其它时间型———单节点结构;由此提出该地区旅游产品亦构建为具有更加精细市场针对性的4类产品类型:周末型、节假日型、四季型和单节点型;认为通过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时空结构分析,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改变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粗放的现状,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旅游资源 时空结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王慧敏 庄志明 孙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卞显红 沙润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相互作用 模型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旅游 区域协作 大长江三角洲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巧新 吴殿廷
基于散客旅游市场的较大份额和增长速度,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散客旅游市场的基础优势明显、以城内客源为主的特征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讨论了目前长三角存在的区域旅游合作与散客旅游市场特点衔接不够等散客市场开发问题,从政府、市场和服务角度提出了长三角散客旅游市场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散客旅游 市场整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丽丽 保继刚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地之间的外显竞争。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典型次区域为例,分析一定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竞争关系的类型和实质,客观剖析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城市旅游地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形式:①核心辐射分流竞争,如外围旅游地与区域核心上海的竞争;②市场收益分配竞争,如杭州与苏州、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③资源品牌竞争,如环太湖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④区域功能等级竞争,以杭州与宁波、杭州与南京、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为代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旅游区域 城市旅游地 竞争 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