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5)
- 2023(9004)
- 2022(7797)
- 2021(6899)
- 2020(5903)
- 2019(13861)
- 2018(13481)
- 2017(26149)
- 2016(14288)
- 2015(16347)
- 2014(16909)
- 2013(17099)
- 2012(16520)
- 2011(15321)
- 2010(15638)
- 2009(14719)
- 2008(14468)
- 2007(13138)
- 2006(11746)
- 2005(10620)
- 学科
- 济(88314)
- 经济(88246)
- 管理(37063)
- 业(32902)
- 方法(32045)
- 数学(28902)
- 数学方法(28689)
- 企(24689)
- 企业(24689)
- 地方(24209)
- 中国(21127)
- 农(18102)
- 学(17066)
- 业经(14663)
- 地方经济(14662)
- 财(14375)
- 农业(12308)
- 环境(11917)
- 贸(11747)
- 贸易(11740)
- 制(11695)
- 易(11196)
- 和(10603)
- 融(10188)
- 金融(10185)
- 发(9469)
- 银(9447)
- 银行(9426)
- 行(9031)
- 经济学(8834)
- 机构
- 大学(222172)
- 学院(221590)
- 济(103181)
- 经济(101030)
- 研究(82712)
- 管理(80988)
- 理学(68865)
- 理学院(67956)
- 管理学(66864)
- 管理学院(66430)
- 中国(60748)
- 科学(50158)
- 京(47798)
- 财(43412)
- 所(43137)
- 江(39333)
- 研究所(39176)
- 农(38056)
- 中心(36917)
- 财经(34638)
- 经济学(33358)
- 业大(32349)
- 经(31158)
- 农业(29926)
- 经济学院(29886)
- 范(29734)
- 师范(29458)
- 北京(29391)
- 院(29268)
- 州(27359)
- 基金
- 项目(142142)
- 科学(111354)
- 基金(102713)
- 研究(101859)
- 家(89358)
- 国家(88675)
- 科学基金(75240)
- 社会(66529)
- 社会科(63057)
- 社会科学(63032)
- 省(56145)
- 基金项目(54723)
- 自然(47451)
- 划(46588)
- 自然科(46280)
- 自然科学(46263)
- 教育(45537)
- 自然科学基金(45382)
- 资助(42264)
- 编号(40241)
- 发(32740)
- 重点(32627)
- 成果(32494)
- 部(31535)
- 课题(28622)
- 创(28233)
- 国家社会(27615)
- 科研(26865)
- 教育部(26687)
- 发展(26678)
- 期刊
- 济(121767)
- 经济(121767)
- 研究(69786)
- 中国(41261)
- 农(33512)
- 学报(33507)
- 财(33350)
- 科学(31447)
- 管理(28459)
- 大学(24516)
- 学学(23380)
- 农业(22089)
- 融(20069)
- 金融(20069)
- 经济研究(19924)
- 技术(19413)
- 财经(17990)
- 问题(17639)
- 业经(17319)
- 教育(16920)
- 经(15643)
- 技术经济(13256)
- 统计(12758)
- 业(12073)
- 贸(11865)
- 资源(11554)
- 策(11065)
- 世界(10995)
- 商业(10861)
- 现代(10654)
共检索到34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博 赵婷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燕 贺灿飞
从密度、距离和分割三个层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后WTO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密度保持升高态势,群内经济密度的差距仍在拉大;南部的经济距离较北部优良;近10年经济空间整合度有所下降,虽然北翼经济整合度水平高于南翼,但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北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分割较为剧烈,南翼宁波、舟山、台州等地的经济空间整合水平增长较快。研究认为,经济空间分割是北翼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南翼城市将成为经济空间优化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提升南翼城市经济密度和整合水平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秋玲 安咏梅 薛玉春
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视角,设计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数进行测定、分类和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保乾 张艳冉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选择了涵盖18个指标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因子分析法找出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程度、再利用及资源化程度是现阶段影响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8.09%、17.88%、13.97%和11.1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衡量,长三角地区明显发育着三个亚城市圈,说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根据三类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功能定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有侧重,充分体现长三角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上海市应当发展以金融、贸易、物流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云波 徐长乐 彭秀芬
开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参考大量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项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指数,并对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②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循环经济水平呈不规则"W"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书科 李小帆 彭甲超 张子悦 陈思
如何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大数据时代显得愈加重要。传统的数据降维方法无法同时了解所有的动态变化趋势,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取针对面板数据而设计的动态因子方法,以长江三角州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测度为例进行多维社会数据降维实验,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多维数据中能够同时影响多个变量的"潜变量",并可以刻画各个样本个体的"潜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样本整体的变化趋势。结合案例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同样存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提升城镇化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平华,于波
文章对长江三角洲1985—2000年各城市客、货运量进行分析,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客运量分布的廊道效应逐渐显著,货运量极化效应减弱。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推移特点。长江三角洲走廊经济凸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轴;区域内浙东北经济崛起,成为与苏南地区相抗衡的经济板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天平已出现向南倾斜的趋势。因此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培育具有强大辐射效应的走廊经济;省、市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华 陆玉麒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 1985 -2 0 0 0年各城市客、货运量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客运量分布的廊道效应逐渐显著 ,货运量极化效应减弱。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推移特点。长江三角洲走廊经济突显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轴 ;区域内浙东北经济崛起 ,成为与苏南地区相抗衡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天平已出现向南倾斜的趋势。针对以上结论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 ,培育具有强大辐射效应的走廊经济 ,推动省、市之间协调合作与共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长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