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0)
- 2023(9800)
- 2022(8314)
- 2021(7385)
- 2020(5825)
- 2019(13390)
- 2018(13164)
- 2017(24507)
- 2016(13371)
- 2015(14815)
- 2014(15310)
- 2013(15396)
- 2012(15008)
- 2011(14017)
- 2010(14498)
- 2009(13534)
- 2008(13245)
- 2007(12038)
- 2006(11173)
- 2005(10410)
- 学科
- 济(84522)
- 经济(84452)
- 管理(32770)
- 业(29286)
- 地方(28605)
- 中国(25472)
- 方法(22803)
- 企(21026)
- 企业(21026)
- 数学(19934)
- 数学方法(19738)
- 农(18209)
- 地方经济(16662)
- 业经(16578)
- 学(15869)
- 农业(13014)
- 发(12989)
- 环境(12634)
- 融(11740)
- 金融(11739)
- 制(11147)
- 银(10882)
- 银行(10871)
- 行(10661)
- 财(10661)
- 和(9978)
- 贸(9974)
- 贸易(9960)
- 易(9392)
- 产业(9093)
- 机构
- 学院(202016)
- 大学(199752)
- 济(92539)
- 经济(90520)
- 研究(82746)
- 管理(70913)
- 中国(61555)
- 理学(58645)
- 理学院(57809)
- 管理学(56876)
- 管理学院(56494)
- 科学(50023)
- 京(45738)
- 所(43282)
- 财(39081)
- 研究所(38969)
- 江(37678)
- 中心(35906)
- 农(34407)
- 院(30327)
- 财经(29808)
- 范(29702)
- 师范(29400)
- 北京(29058)
- 经济学(28811)
- 业大(27998)
- 州(26896)
- 省(26759)
- 经(26616)
- 农业(26438)
- 基金
- 项目(127001)
- 科学(99237)
- 研究(93244)
- 基金(88562)
- 家(77224)
- 国家(76557)
- 科学基金(64494)
- 社会(60479)
- 社会科(57305)
- 社会科学(57286)
- 省(52120)
- 基金项目(46521)
- 划(42698)
- 教育(40759)
- 自然(39230)
- 自然科(38207)
- 自然科学(38199)
- 自然科学基金(37435)
- 编号(36692)
- 资助(36284)
- 发(34756)
- 成果(29971)
- 重点(29582)
- 发展(28266)
- 课题(28190)
- 展(27809)
- 部(26918)
- 创(25295)
- 国家社会(24616)
- 创新(23885)
- 期刊
- 济(120611)
- 经济(120611)
- 研究(69920)
- 中国(48093)
- 农(31853)
- 学报(29030)
- 科学(28727)
- 管理(28382)
- 财(28219)
- 融(21830)
- 金融(21830)
- 教育(21817)
- 农业(21781)
- 大学(21684)
- 学学(20433)
- 技术(19436)
- 经济研究(19321)
- 业经(18528)
- 问题(16549)
- 财经(15336)
- 经(13474)
- 资源(12069)
- 技术经济(11965)
- 业(11726)
- 统计(11182)
- 世界(11024)
- 发(10856)
- 贸(10652)
- 现代(10348)
- 商业(10050)
共检索到337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秋玲 安咏梅 薛玉春
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这一区域经济和谐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视角,设计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和谐发展指数进行测定、分类和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博 赵婷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保乾 张艳冉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选择了涵盖18个指标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因子分析法找出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程度、再利用及资源化程度是现阶段影响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8.09%、17.88%、13.97%和11.1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衡量,长三角地区明显发育着三个亚城市圈,说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根据三类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及功能定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政策要有侧重,充分体现长三角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上海市应当发展以金融、贸易、物流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云波 徐长乐 彭秀芬
开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参考大量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项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指数,并对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②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循环经济水平呈不规则"W"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燕 贺灿飞
从密度、距离和分割三个层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后WTO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密度保持升高态势,群内经济密度的差距仍在拉大;南部的经济距离较北部优良;近10年经济空间整合度有所下降,虽然北翼经济整合度水平高于南翼,但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北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分割较为剧烈,南翼宁波、舟山、台州等地的经济空间整合水平增长较快。研究认为,经济空间分割是北翼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南翼城市将成为经济空间优化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提升南翼城市经济密度和整合水平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魁浩 乔观民 刘键初
本文运用区域分析法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南翼层次对宁波市发展进行定位 ,指出宁波市城市特色是港城 ,城市建设目标是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城市 ,并对宁波市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宁波 长江三角洲 城市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之祥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经济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但GDP占全国的20%(2003年),为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2%。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的富庶之区,也是中国和东南亚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亦比较发达。近25年来,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①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本区的经济增长;②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③外资企业获得了丰厚利润,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税收。目前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欧美、日本和韩国;台湾、香港、澳门在中国的地位特殊,对该区投资也不断增加。东南亚在该区的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不高,...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发展 外向型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