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5)
- 2023(12799)
- 2022(11255)
- 2021(10414)
- 2020(8666)
- 2019(19925)
- 2018(19863)
- 2017(38207)
- 2016(20824)
- 2015(23277)
- 2014(23512)
- 2013(23472)
- 2012(21748)
- 2011(19814)
- 2010(19887)
- 2009(18314)
- 2008(17443)
- 2007(15105)
- 2006(13660)
- 2005(11894)
- 学科
- 济(105327)
- 经济(105229)
- 管理(56997)
- 业(50764)
- 企(41409)
- 企业(41409)
- 方法(40891)
- 数学(35062)
- 数学方法(34710)
- 地方(26867)
- 中国(25041)
- 学(22315)
- 农(22288)
- 业经(20512)
- 财(18348)
- 农业(15579)
- 地方经济(15440)
- 环境(15272)
- 理论(14797)
- 和(14325)
- 制(13920)
- 贸(13715)
- 贸易(13704)
- 易(13112)
- 划(11905)
- 融(11826)
- 金融(11824)
- 发(11770)
- 技术(11728)
- 银(11192)
- 机构
- 大学(302405)
- 学院(301568)
- 济(125487)
- 经济(122739)
- 管理(119751)
- 研究(105786)
- 理学(103585)
- 理学院(102345)
- 管理学(100652)
- 管理学院(100103)
- 中国(75552)
- 科学(66259)
- 京(65243)
- 财(53379)
- 所(53057)
- 研究所(48590)
- 江(47790)
- 中心(46315)
- 农(45434)
- 业大(43602)
- 财经(43358)
- 范(41745)
- 师范(41374)
- 北京(40804)
- 经(39235)
- 院(38678)
- 经济学(37839)
- 州(35854)
- 农业(35383)
- 师范大学(33845)
- 基金
- 项目(207027)
- 科学(162837)
- 基金(150161)
- 研究(150156)
- 家(130471)
- 国家(129444)
- 科学基金(111484)
- 社会(95539)
- 社会科(90511)
- 社会科学(90483)
- 省(81177)
- 基金项目(80883)
- 自然(72726)
- 自然科(70970)
- 自然科学(70956)
- 自然科学基金(69636)
- 划(67587)
- 教育(67391)
- 资助(61960)
- 编号(60423)
- 成果(47948)
- 重点(46107)
- 发(45223)
- 部(44916)
- 创(41916)
- 课题(41857)
- 创新(39149)
- 科研(39066)
- 国家社会(38861)
- 教育部(38405)
- 期刊
- 济(144436)
- 经济(144436)
- 研究(91335)
- 中国(52558)
- 学报(45811)
- 科学(44191)
- 管理(43798)
- 农(40372)
- 财(37957)
- 大学(34137)
- 学学(32349)
- 教育(28956)
- 农业(28255)
- 技术(25861)
- 融(22918)
- 金融(22918)
- 经济研究(22885)
- 业经(21915)
- 财经(21128)
- 问题(19837)
- 经(18117)
- 技术经济(15758)
- 资源(15072)
- 图书(14961)
- 理论(14437)
- 现代(14291)
- 业(13998)
- 科技(13884)
- 商业(13343)
- 实践(13021)
共检索到44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旅游经济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梓瑛 王兆峰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政府如何适度运用环境规制工具,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区域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2007~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断点法分析两者的空间格局演化情况,而后建立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环境规制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城市群总体环境治理力度有所增强,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从空间分布来看,其空间格局变动较大,表现在高规制强度地区由城市群中部逐渐向东西部边缘地区进行转移。(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空间差异先扩大后缩小。旅游生态效率逐渐形成中部地区高效率组团状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3)城市群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环境规制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正逐渐减弱。从空间维度上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环境规制对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环境规制正向影响的城市较少,主要分布在城市群中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喻琦 叶持跃 马仁锋 黄欢欢 张珂 尹秀秀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发展的趋势;2)网络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中间密集,南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边缘城市孤岛状态逐渐消退,网络整体性与网络密度趋高;3)核心—边缘区节点城市发展稳定、联系越发紧密、互动性增强,核心区成员数量增加,网络发展渐趋平衡,核心区带动作用增强,"涓滴效应"日益显著;4)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干青亚 邱枫 刘文生 陈小龙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与空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构建长三角旅游流网络,分析其2011年、2013年、2015年的结构特征和节点中心性变化及节点城市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旅游流网络能级水平不断提高,核心—边缘区节点成员稳定发展,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核心节点结构洞水平一直较高,在长三角旅游流网络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上海、杭州两大旅游流核心的集聚、扩散作用明显,促进周围节点城市网络地位的不断提高,南京对周边节点辐射作用相对较弱;节点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均衡发展,呈现三大旅游经济中心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卞显红 沙润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相互作用 模型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文英 沈文伟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但目前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业 区域经济现代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冬营 佘靖雯 刘凌燕 王慧敏
在水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26个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对工业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基于可分解的泰尔指数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工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用水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在不考虑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工业用水效率10a平均值分别为0. 591 8和0. 519 7;(2)工业用水效率的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主要部分,并且有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其中安徽省对于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贡献率最低;(3)江苏省各城市工业用水效率虽然差异不大但整体水平较低,而上海市工业用水效率较高并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因此,缩小地区内部差异是实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用水效率整体上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丽丽 保继刚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地之间的外显竞争。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典型次区域为例,分析一定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竞争关系的类型和实质,客观剖析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城市旅游地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形式:①核心辐射分流竞争,如外围旅游地与区域核心上海的竞争;②市场收益分配竞争,如杭州与苏州、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③资源品牌竞争,如环太湖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④区域功能等级竞争,以杭州与宁波、杭州与南京、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为代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旅游区域 城市旅游地 竞争 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