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2)
2023(12190)
2022(10565)
2021(9666)
2020(8326)
2019(19333)
2018(18959)
2017(36641)
2016(20518)
2015(22894)
2014(23256)
2013(23186)
2012(21954)
2011(20067)
2010(20540)
2009(19312)
2008(19574)
2007(17800)
2006(15800)
2005(14363)
作者
(61855)
(52049)
(51797)
(49542)
(33274)
(25154)
(23626)
(20017)
(19824)
(18809)
(17958)
(17850)
(16973)
(16607)
(16558)
(16317)
(15846)
(15411)
(15391)
(15337)
(13173)
(12897)
(12608)
(12086)
(11778)
(11746)
(11642)
(11540)
(10545)
(10326)
学科
(88718)
经济(88610)
管理(58702)
(54099)
(44071)
企业(44071)
方法(38062)
数学(32333)
数学方法(31979)
中国(24393)
(23831)
(23738)
地方(21290)
(20820)
(19528)
业经(19062)
农业(15672)
(14651)
贸易(14642)
(14226)
环境(14176)
(14157)
财务(14127)
(14088)
财务管理(14084)
(13682)
银行(13641)
理论(13608)
(13493)
金融(13488)
机构
大学(306424)
学院(304838)
(122715)
经济(119884)
管理(111922)
研究(108243)
理学(95633)
理学院(94303)
管理学(92550)
管理学院(91936)
中国(79716)
科学(68252)
(66422)
(59292)
(56176)
(53516)
(52605)
研究所(51044)
中心(48744)
财经(46492)
业大(45711)
(43356)
师范(42907)
农业(42087)
(41886)
北京(41038)
(39111)
经济学(38360)
(38240)
师范大学(34949)
基金
项目(200558)
科学(157901)
基金(145973)
研究(143319)
(128062)
国家(127055)
科学基金(107973)
社会(91780)
社会科(86928)
社会科学(86897)
(79316)
基金项目(78439)
自然(70317)
自然科(68597)
自然科学(68571)
自然科学基金(67329)
(66805)
教育(65868)
资助(59717)
编号(56713)
成果(46885)
重点(46264)
(44671)
(44076)
课题(40787)
(40638)
(38767)
科研(38454)
创新(38261)
国家社会(37845)
期刊
(141079)
经济(141079)
研究(89912)
中国(59155)
学报(50090)
(48212)
科学(47170)
(46882)
管理(39593)
大学(37127)
学学(35146)
农业(31916)
教育(29385)
(27394)
金融(27394)
技术(24447)
财经(23368)
业经(22331)
经济研究(21119)
问题(20541)
(20064)
(17091)
(15675)
资源(15035)
技术经济(14541)
(14279)
现代(14009)
统计(13542)
理论(13499)
商业(13458)
共检索到457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旅游核心城市;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泰州等旅游城市持续被边缘化。城市旅游交通枢纽的形成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圈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机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铁飞  冯亚芬  张振国  
根据68处4A级景区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时空结构概括为4种类型:周末型———圈层结构、节假日型———多节点结构、四季型———面状结构及其它时间型———单节点结构;由此提出该地区旅游产品亦构建为具有更加精细市场针对性的4类产品类型:周末型、节假日型、四季型和单节点型;认为通过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时空结构分析,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改变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粗放的现状,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卞显红  
文章首先测算了反映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总体特征的指标:α指数,β指数与γ指数;然后测算了空间结构旅游节点特征的指标:旅游区通达性指数与旅游区网络中心;最后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了测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卞显红  沙润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余凤龙  汤傅佳  
城市旅游绩效是综合衡量城市旅游业生产活动过程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论文基于旅游发展规模和质量视角,利用旅游业绩指数和Bootstrap-DEa测算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并采用空间变差函数和sDM探讨城市旅游绩效的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旅游业绩和效率呈现相异的空间格局,城市旅游业绩高值区分布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低值区多位于皖北和苏北地区;城市旅游效率高值区逐渐呈现"皖北—苏南—上海—皖南—浙东"的"Z"字形分布,低值区不断向苏中、苏北和皖中地区集聚。2)区域城市旅游业绩和效率格局的演变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城市旅游业绩格局发生变异的随机成分不断降低,而旅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巧新  吴殿廷  
基于散客旅游市场的较大份额和增长速度,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散客旅游市场的基础优势明显、以城内客源为主的特征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讨论了目前长三角存在的区域旅游合作与散客旅游市场特点衔接不够等散客市场开发问题,从政府、市场和服务角度提出了长三角散客旅游市场整合的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祥建  唐炎华  徐晋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约占全国的6%。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城市群体系。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旅游机会公平是新近国际旅游学术本位反思及社会伦理责任担当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研究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机会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似半圆环形等级圈,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衰减变化特征;(2)城镇与农村人口之间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具有整体离散、外围显著的特征,差异程度比率范围大约在0.563 55~1.169 28之间,出现了城镇人口出游机会优于农村人口的资源配置"城乡错位"现象,说明乡村旅游点开发向城市集聚的市场导向特征明显;(3)居民乡村旅游的总体机会与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格局、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方法,从城市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城市要素的相关性三个方面,测算了描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根据三个维数的地理意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忠诚  李金莲  
旅游活动是一项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在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等级体系;借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丽丽  保继刚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地之间的外显竞争。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典型次区域为例,分析一定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竞争关系的类型和实质,客观剖析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城市旅游地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形式:①核心辐射分流竞争,如外围旅游地与区域核心上海的竞争;②市场收益分配竞争,如杭州与苏州、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③资源品牌竞争,如环太湖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④区域功能等级竞争,以杭州与宁波、杭州与南京、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为代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峰,张敏,刘贤腾  
全球化、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影响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长江三角洲而言,这一新的动力机制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文章首先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加速了区域极化,并带来了区域与城市空间功能重构。其次从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角度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以及信息通讯网络、人才等智力资源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明显不均衡,沪宁沿线及沪杭甬沿线的新的空间增长极出现。而远程通讯网络和智力资源的空间差异则进一步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的转型。文章最后指出,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对长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空间关系正被建立,同时,沪宁杭沿线城镇开始向以信息、知识活动为主的智能发展走廊演化,空间结构的内部联系更趋紧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