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9)
- 2023(6488)
- 2022(5709)
- 2021(5376)
- 2020(4467)
- 2019(10095)
- 2018(9969)
- 2017(18761)
- 2016(10650)
- 2015(11616)
- 2014(11707)
- 2013(11353)
- 2012(11023)
- 2011(9688)
- 2010(10029)
- 2009(9187)
- 2008(9281)
- 2007(8292)
- 2006(7665)
- 2005(6840)
- 学科
- 济(37433)
- 经济(37397)
- 管理(36021)
- 业(30505)
- 企(25521)
- 企业(25521)
- 财(14408)
- 环境(12550)
- 方法(12497)
- 农(12155)
- 地方(11908)
- 数学(10605)
- 数学方法(10371)
- 中国(10127)
- 学(9884)
- 务(9742)
- 财务(9727)
- 财务管理(9704)
- 策(9262)
- 企业财务(9180)
- 制(8929)
- 划(8728)
- 业经(8369)
- 及其(7855)
- 农业(7760)
- 贸(7348)
- 贸易(7339)
- 易(7117)
- 银(6859)
- 银行(6847)
- 机构
- 学院(145626)
- 大学(142628)
- 济(56085)
- 经济(54767)
- 研究(53318)
- 管理(52884)
- 理学(44505)
- 理学院(43963)
- 管理学(43123)
- 管理学院(42873)
- 中国(41973)
- 科学(34125)
- 京(31419)
- 江(30692)
- 财(29643)
- 所(28257)
- 农(27478)
- 研究所(25384)
- 中心(24959)
- 业大(22141)
- 财经(21821)
- 农业(21615)
- 院(19922)
- 州(19513)
- 经(19500)
- 范(19461)
- 省(19458)
- 师范(19181)
- 北京(18461)
- 技术(16347)
- 基金
- 项目(95208)
- 科学(75039)
- 研究(68875)
- 基金(68470)
- 家(60283)
- 国家(59770)
- 科学基金(51021)
- 社会(42282)
- 社会科(40017)
- 社会科学(40008)
- 省(39451)
- 基金项目(35682)
- 自然(34557)
- 自然科(33613)
- 自然科学(33605)
- 自然科学基金(32975)
- 划(32405)
- 教育(30869)
- 资助(28268)
- 编号(27769)
- 成果(23414)
- 重点(22262)
- 发(21069)
- 部(20626)
- 课题(20519)
- 创(19397)
- 科研(18543)
- 江(18533)
- 创新(18251)
- 性(17927)
共检索到233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振楼 许世远 徐启新 胡雪峰 俞立中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 ,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 ,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 :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 ,中小河流污染突出 ;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 ,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 ;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 ;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 ,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腊春 史运良 周寅康 都金康 许有鹏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该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水环境恶化,造成水质型缺水并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水问题有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其中水环境恶化是核心。水环境恶化导致地表水资源供水不足,迫使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洪涝灾害。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久治不见大效并有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造成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的点源污染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应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水污染主要污染源的变化,调整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问题 水环境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蕾 陈雯 陈晓 薛俊菲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况有明显改善,但时有波动。工业三废中,废水排放脱钩状况较废气和废物有较大改善,但废气、固体废物减排形势严峻;空间上,上海脱钩状态最佳,江苏的脱钩状态较浙江有较大改善,且江浙内部分别形成了脱钩空间分异。分析环境污染形成机制,归纳出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三类要素,其中规模效应增加了环境污染排放,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对污染排放具备一定抑制作用,但作用方向不甚明确,而工业结构变化对环境污染影响明显,最后,技术效应全面推动了污染减排。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脱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培芳 陈振楼 许世远 刘杰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随着本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区内地表水环境迅速趋于恶化。研究发现 ,畜禽粪便流失污染地表水的现象已成为本区郊县 (区 )最大的有机污染源和最引人注目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之一。以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苏锡常、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为例 ,结合当地畜禽饲养量 ,采用各类畜禽的粪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数 ,估算了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当量。从现行的政策法规、饲养基地的布局和利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本区畜禽污染严重的原因。提出要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 ,制订畜牧业污染防治法 ,完善和配套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设施 ,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生态化 ,形成布局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隆华 杨金根
用遥感技术来进行水环境监测是近年来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不同污染水体的绿度、温度和透明度差异反映了物理场的不同,因此,在遥感技术中用NOAA/AVHRR气象卫星测定绿度、温度和透明度三类数据可完整地识别不同水体的水质变化。采用气象卫星的复合比值合成图像和色调-饱和度-明度变换技术,有效地反映长江三角洲主要水体的水质污染情况,并且可同上海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与研究资料和太湖的水质研究资料互相印证,其水质类型可以用数据予以确定和解释。本研究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全区主要水体水质的宏观分布,为水质污染的宏观监测提供了依据,表明气象卫星在以水质研究为主的环境遥感中的优越性。它具有覆盖面广、时相连续、费用低廉的优...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质 遥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蓓蓓 李凤英 俞钦钦 于洋 毕军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雪芹 李育冬 余红心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各国将更加重视产业集群竞争,而营商环境则是吸引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进入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阶段,对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既存在共性特征,如已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各行政区域内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均存在诸多短板和突出问题、制度安排缺乏协调性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创新举措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所制定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不统一等。为量化分析长江三角洲各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实际成效,可选取政府服务、产业转型、地区功能、人才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发现,上海市得分最高,其次是浙江省和江苏省,安徽省最低。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引领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上海市应发挥配套服务综合成本优势以弥补土地成本劣势,提高资金对实体产业支持力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态势,缩短通勤时间;浙江省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江苏省应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环境质量并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安徽省应抓住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契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此外,长江三角洲各省市在优化自身营商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立足区域整体,充分发挥各省市协同效应,实现区域内数据信息共享,构建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永红 奚玉芹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各地区间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同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
产业同构 产业发展能级 区域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旭东 朱继业 陈浮 彭补拙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 :( 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 ;( 2 )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 ;( 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 4 )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 :( 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 ;( 2 )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 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 ;( 4...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土地持续利用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多长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现象。造成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立法严重滞后;二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的法律仍不健全;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地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四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等。因此,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鼓励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以消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和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立法并配合使用土壤污染保证金等经济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土壤污染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聪聪 王益澄 马仁锋 王静敏
雾霾污染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与环境问题。基于改进产出密度模型,运用地统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2015~2017年雾霾污染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雾霾污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各城市雾霾污染状况逐渐好转。(2)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局域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杭州、宁波和台州呈现低-低集聚特征,而滁州、扬州、镇江和泰州为高-高集聚型,污染区域集中于省界处,污染程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城际空间正相关和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雾霾污染对本地区会产生负影响。(3)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工业烟粉尘排放及城市建设均对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能源消耗以及降水等因素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集聚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共享治污基础设施等,形成雾霾污染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朱卫平 苗建军
本文根据同一性、全面性、客观性原则挑选了12个指标作为评估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在获取1990-1994年长、珠两个三角洲的上述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因素分析方法,对长、珠两地投资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优劣、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并简要得出了几点政策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道宾
长江三角洲是指镇江以东、通扬运河 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区域,为长江人海口的冲积平原,地跨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长江三角洲突出的特点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竞争能力强,劳动生产率较高,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形象力和龙头功能强大,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地位突出。从总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的早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