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6)
2023(10448)
2022(8891)
2021(8052)
2020(6577)
2019(15241)
2018(14358)
2017(26904)
2016(15202)
2015(16609)
2014(16390)
2013(16374)
2012(15563)
2011(14071)
2010(14108)
2009(12814)
2008(12683)
2007(11042)
2006(10051)
2005(8781)
作者
(48878)
(41044)
(40768)
(38692)
(26553)
(20059)
(18350)
(16125)
(15865)
(14891)
(14341)
(14265)
(13689)
(13203)
(12914)
(12699)
(12453)
(12194)
(11921)
(11797)
(10310)
(10101)
(9969)
(9591)
(9202)
(9160)
(9157)
(8904)
(8479)
(8317)
学科
(67177)
经济(67103)
管理(38152)
(36892)
(26908)
企业(26908)
方法(25756)
地方(23349)
数学(22811)
数学方法(22551)
(20053)
中国(18978)
(16381)
农业(14326)
业经(14148)
(13304)
(11872)
贸易(11863)
环境(11720)
地方经济(11491)
(11359)
(10113)
技术(9449)
(8617)
金融(8613)
理论(8483)
(8447)
城市(8270)
(8234)
(7998)
机构
大学(220996)
学院(220171)
(86257)
研究(84857)
经济(84467)
管理(79517)
理学(69361)
理学院(68290)
管理学(66769)
管理学院(66377)
中国(59956)
科学(58170)
(51537)
(48813)
(45284)
研究所(42177)
业大(41374)
农业(40805)
(39314)
中心(38134)
(35995)
(31495)
师范(31007)
(30823)
(29955)
北京(29296)
财经(29215)
(27584)
农业大学(26950)
科学院(26903)
基金
项目(161516)
科学(126080)
基金(117620)
(108181)
国家(107311)
研究(107176)
科学基金(89470)
社会(69310)
社会科(65582)
社会科学(65558)
(63872)
基金项目(63845)
自然(61467)
自然科(59970)
自然科学(59943)
自然科学基金(58831)
(55606)
教育(48074)
资助(46415)
编号(39863)
重点(37824)
(36225)
(34419)
(33411)
计划(33359)
创新(31436)
科研(31282)
成果(30474)
科技(29916)
课题(29394)
期刊
(94862)
经济(94862)
研究(61767)
学报(46991)
(45642)
中国(44544)
科学(41511)
大学(33461)
学学(32242)
农业(30484)
管理(26656)
(25227)
教育(19777)
(18376)
金融(18376)
(16745)
技术(15828)
业经(15480)
资源(14536)
经济研究(14481)
问题(14474)
财经(14107)
业大(13481)
(12923)
(12154)
科技(11987)
农业大学(11142)
(10668)
现代(10087)
林业(10047)
共检索到324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楠  黄绍荣  格日乐图  严力蛟  
【目的】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交通主干道的道路林带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绿量作为衡量林带降噪能力的指标,结合不同类型林带的占比、三维绿量值以及三维绿量值与乔木及乔木混交林枝下高,综合对比分析林带降噪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11个县(市、区)中南京玄武区、镇江润州区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更优,连云港连云区、丽水庆元县的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较差。具有合理配置的乔灌混交林更利于降噪,由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11个县(市、区)的附加降噪量与统计获得的三维绿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林带三维绿量结合乔木枝下高这一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枝下高低于2 m的林带降噪效果更佳。图2表4参3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余凤龙  汤傅佳  
城市旅游绩效是综合衡量城市旅游业生产活动过程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论文基于旅游发展规模和质量视角,利用旅游业绩指数和Bootstrap-DEa测算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并采用空间变差函数和sDM探讨城市旅游绩效的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旅游业绩和效率呈现相异的空间格局,城市旅游业绩高值区分布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低值区多位于皖北和苏北地区;城市旅游效率高值区逐渐呈现"皖北—苏南—上海—皖南—浙东"的"Z"字形分布,低值区不断向苏中、苏北和皖中地区集聚。2)区域城市旅游业绩和效率格局的演变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城市旅游业绩格局发生变异的随机成分不断降低,而旅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钢  徐贤春  刘蕾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竞争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地方政府能力建设与评估也开始成为政府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政府能力的结构模型,提出一套评估政府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政府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并给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现象的出现和推进,地方发展中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多元化,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与区域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求,区域协作和区域管治日益重要。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近30年的快速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胤晨  谷人旭  王春萌  杨帆  许树辉  
利用长三角地区131个县域单元的相关数据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2003—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同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县域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度呈不断增强之态势以及"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空间演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均有影响,尤其新经济地理因素较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芳  郑玲玉  童奕懿  纪小敏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了里下河、秦淮河、武澄锡虞、浦东浦西、杭嘉湖和甬曹浦6个城市化典型区域,以1991、2001和2006年3个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代表,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了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通过基于洪灾形成机制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洪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6个典型区域的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承灾体暴露性增加显著;尽管各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随着防洪减灾能力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综合洪灾风险总体上仍呈现加剧的态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结合评价结论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洪灾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人口与经济是反映区域差异的两大主要指标,其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产业结构是影响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协调性的重要因素。在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二者空间演变协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重心、不一致指数及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心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边缘区经济增长加快,但人口向核心区集聚态势依然存在;基于不一致指数与不均衡指数的分析表明,与边缘区GDP快速增长导致区域GDP格局显著变化不同,边缘城市的人口增长并不显著且集中在部分城市;尽管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分布格局呈现相对稳定的"核心—边缘"格局,但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性增强推动了长三角人口与经济总体协调性的提高。本文尝试从市场、政府及人均GDP等因素对长三角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协调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杰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95—2000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省际迁入人口达679万,占全国省际迁移总数的21%,纷纷涌入的外来人口对当地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背景,引入流空间分析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人口吸引中心和来源地分布以及迁移流流场特征,并从迁移距离、经济水平差异和空间可达性角度对人口迁移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揭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浙江省的人口吸引能力不断加强,迁入人口来源地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并呈现出"大尺度集聚、小尺度分散"的特征;②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推力"作用大于"拉力",空间可达性指标成为影响迁移决策的首要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人口与经济是反映区域差异的两大主要指标,其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产业结构是影响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协调性的重要因素。在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二者空间演变协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重心、不一致指数及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心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边缘区经济增长加快,但人口向核心区集聚态势依然存在;基于不一致指数与不均衡指数的分析表明,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同良  王磊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究区域层面的R&D行为模式。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GDP增长率、产业结构水平与R&D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带来R&D强度的提升;国有制的比重、政府对R&D活动的直接补贴与R&D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立国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 1 5城市产业结构入手 ,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目前长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石慧  王正卫  
长江三角洲①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区内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超过6300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6.36%,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地区内部整合,形成紧密合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波  纪慰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