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8)
2023(8543)
2022(6963)
2021(6233)
2020(4834)
2019(10695)
2018(10333)
2017(18844)
2016(9876)
2015(10782)
2014(10943)
2013(10923)
2012(10363)
2011(9612)
2010(9729)
2009(9099)
2008(8539)
2007(7602)
2006(7140)
2005(6539)
作者
(29539)
(25117)
(24858)
(23858)
(16305)
(11938)
(11173)
(9662)
(9497)
(9163)
(8824)
(8532)
(8385)
(8094)
(7919)
(7803)
(7422)
(7408)
(7324)
(6814)
(6499)
(6100)
(6035)
(5856)
(5806)
(5745)
(5458)
(5182)
(5178)
(4815)
学科
(68296)
经济(68260)
管理(25622)
地方(23452)
(22369)
方法(17570)
数学(15923)
(15842)
企业(15842)
数学方法(15701)
中国(15536)
地方经济(15092)
(14876)
业经(12660)
(12009)
农业(10951)
环境(9342)
(8442)
金融(8439)
(8342)
(8286)
(7874)
(7483)
贸易(7474)
经济学(7440)
产业(7324)
技术(7298)
(7127)
银行(7121)
资源(7094)
机构
学院(149079)
大学(145987)
(71700)
经济(70399)
研究(59116)
管理(52632)
理学(44464)
理学院(43884)
中国(43494)
管理学(43172)
管理学院(42892)
科学(35240)
(30872)
(30154)
(28973)
(28697)
研究所(27311)
中心(25863)
经济学(23027)
(22937)
财经(22678)
(21526)
(20282)
经济学院(20279)
(20221)
师范(20022)
业大(19791)
(18968)
(18861)
北京(18847)
基金
项目(98716)
科学(77767)
研究(73929)
基金(69665)
(60658)
国家(60187)
科学基金(50902)
社会(48679)
社会科(46135)
社会科学(46121)
(40681)
基金项目(36048)
(33112)
教育(31919)
自然(30123)
自然科(29308)
自然科学(29299)
编号(28849)
自然科学基金(28730)
资助(27969)
(25223)
成果(23143)
重点(23012)
课题(21629)
(20967)
发展(20878)
(20843)
(20566)
国家社会(20342)
创新(19770)
期刊
(92050)
经济(92050)
研究(49243)
中国(32959)
管理(22402)
(21876)
学报(20958)
(20644)
科学(20594)
大学(16069)
学学(15459)
经济研究(15326)
技术(14936)
农业(14726)
(14616)
金融(14616)
业经(13549)
教育(13385)
财经(11829)
问题(11385)
(10416)
技术经济(9277)
资源(8528)
科技(8503)
(8466)
世界(7967)
统计(7862)
国际(7775)
经济问题(7463)
(7376)
共检索到24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仁锋  王腾飞  吴丹丹  
采用熵值法分别综合刻画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系统质量,然后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20062013年海洋科技能力与海洋经济的协调性演进。结果表明:(1)长三角20062011年海洋科技能力综合得分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沿海省市科技均正向发展,科研水平状况渐好。(2)除上海外,其他沿海7省份2006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经济发展轨迹相对集中、经济发展水平呈较强一致性。(3)长三角20062013年海洋科技能力和海洋经济的协调水平呈现高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协调的演替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李加林  庄佩君  杨晓平  李伟芳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单要素对比分析与全要素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以2008~2010年度海洋统计数据从竞争力要素层和省域综合评判了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从不同侧面揭示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劣势与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要素层面,上海除海洋产业发展条件外均位于江浙沪首位,而江浙两省的4要素差异较小;省域层面综合测度呈现上海处于长三角龙头地位,江浙两省虽有梯度但初现两翼格局。单要素竞争力格局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异,既表明长三角海洋产业竞争力在要素层存在同构,又隐喻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海洋产业的区域合作与整体竞争力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云波  彭秀芬  徐长乐  
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优化策略,对提升区域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为中心的北部轴线,以台州和温州为中心的南部轴线,所组成的"三角两翼"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描述了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的协调度有所上升,发现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空间集聚效益不断增强,但总体协调程度还不高,仍需进一步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构建了城乡子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乡发展协调度测算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差。根据城乡协调度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初级失调型和失调型。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在共同利益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城市合作过程的追踪和参与者的互动分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导的城市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合作是一个从信息交流、专题合作到共同市场建设的过程,并且总结出发展的、促销的、协调的、资源共享的和战略的合作五种类型的城市合作。同时研究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管治模式已经在我国出现。最后,文章不仅给出研究发现对区域规划和城市合作的政策应用,而且也指出了现有城市合作机制面临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从跨地市及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跨域治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踪,发现:长江三角洲跨地市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指令到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再到目前的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建立三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地市以下空间治理的主要手段。基于治理内涵和存在主要问题,认为,深化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多元行为体博弈机制和推动多层空间治理组织的发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云昌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经济布局(本文以工业布局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我国经济布局模式的较优选择。依据城市的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经济布局可细化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分散式带状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布局;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布局。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对经济布局的上述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时序更替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三元结构特征,少数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城市,在完善其原材料工业的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成  朱晓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健  程永明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联系最紧密、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区域。自改革开放后,三省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同时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也都大幅度的改善。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日益显示出其经济龙头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分析和估计长三角地区三省的产出缺口和宏观生产函数来研究其增长模式,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长三角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天颖  刘程军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2003—201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差距呈扩大态势;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151上升为0.293,其中高耦合协调度的区域为上海,苏州、南京与杭州属于较高耦合协调度区域,无锡与宁波也从较低耦合协调发展为较高耦合协调,湖州与舟山则相对靠后;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颢瀚  张鸿雁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涉及区域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协调、城市群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协调。而协调又应当以三角洲协调联动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战略总体目标长江三角洲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 ,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 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 ,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 ,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志敏  罗燕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外迁与结构变化对区域就业变动起重要影响作用。笔者运用改进型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1994年~2012年长江三角洲16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各产业的就业分布进行改进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2012年间,长三角16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区域的分化现象仍较为突出;就业变动水平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各空间关联地市差异逐步扩大。1994年~2012年间,产业结构与就业变动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相对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在对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变动的相对发展度研究中得出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区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