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7)
2023(6643)
2022(5948)
2021(5438)
2020(4733)
2019(11468)
2018(11262)
2017(21902)
2016(12216)
2015(13985)
2014(14442)
2013(14657)
2012(14026)
2011(12785)
2010(12906)
2009(12099)
2008(12188)
2007(11165)
2006(9630)
2005(8644)
作者
(37847)
(31873)
(31749)
(30351)
(20308)
(15552)
(14619)
(12439)
(12202)
(11582)
(10939)
(10857)
(10315)
(10203)
(10108)
(10060)
(9922)
(9478)
(9477)
(9428)
(8020)
(7980)
(7886)
(7391)
(7316)
(7221)
(7141)
(7115)
(6567)
(6416)
学科
(58186)
经济(58138)
管理(31526)
(31316)
方法(26618)
数学(23976)
数学方法(23764)
(23551)
企业(23551)
地方(17022)
(16867)
中国(13241)
(12348)
(12234)
农业(11351)
业经(11135)
(10564)
贸易(10558)
(10150)
地方经济(9177)
(9108)
环境(8681)
(8266)
(7678)
金融(7674)
(7220)
银行(7198)
(7070)
财务(7056)
财务管理(7030)
机构
大学(183971)
学院(183380)
(77101)
经济(75541)
管理(68919)
研究(65742)
理学(59266)
理学院(58495)
管理学(57495)
管理学院(57139)
中国(48429)
科学(42145)
(39529)
(35865)
(35043)
(33930)
(33072)
研究所(32102)
中心(30480)
业大(30015)
农业(28518)
财经(26528)
(25255)
师范(24974)
(23836)
经济学(23827)
北京(23777)
(23245)
(22980)
经济学院(21729)
基金
项目(122845)
科学(95613)
基金(88029)
研究(87825)
(77554)
国家(76929)
科学基金(64522)
社会(55038)
社会科(52044)
社会科学(52023)
(49354)
基金项目(47452)
自然(42043)
(41200)
自然科(40957)
自然科学(40942)
自然科学基金(40180)
教育(40121)
资助(36087)
编号(35963)
成果(29173)
重点(28449)
(27931)
(27475)
课题(25189)
(24901)
科研(23718)
创新(23361)
计划(23027)
教育部(22862)
期刊
(85872)
经济(85872)
研究(51434)
中国(34863)
(31928)
学报(31067)
科学(28246)
(25911)
管理(22997)
大学(22350)
农业(21241)
学学(21161)
教育(17052)
技术(16109)
(15838)
金融(15838)
业经(14218)
财经(13096)
经济研究(12955)
(12000)
问题(11976)
(11244)
资源(10478)
技术经济(10032)
(9372)
统计(9188)
(9035)
商业(8695)
理论(8646)
(8219)
共检索到271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秦兴龙  章波  黄贤金  濮励杰  
研究目的: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之间的压价恶性竞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阐述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城市间的博弈过程,为促进该区域间的合理博弈和协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lphi法,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构建了最优地价模型。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路网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议出让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业地价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工业地价形成的作用程度不同。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跨区域的国土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土地税收体系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从非理性博弈过渡到理性博弈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秉建  程久苗  罗世俊  樊小凤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模型,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研究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华俊,张彩江  
本文概述了长江三角洲二省一市工业同构的现状,指出了制度和资源并非这一现象的最合理解释,并且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证明了长三角产业结构程度偏高与地区经济水平接近有关。另外也指出了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方法的不足,行业产值的平均分布和产业内部的分工合作可能是两种并存的现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立国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 1 5城市产业结构入手 ,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目前长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铁飞  冯亚芬  张振国  
根据68处4A级景区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时空结构概括为4种类型:周末型———圈层结构、节假日型———多节点结构、四季型———面状结构及其它时间型———单节点结构;由此提出该地区旅游产品亦构建为具有更加精细市场针对性的4类产品类型:周末型、节假日型、四季型和单节点型;认为通过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时空结构分析,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改变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粗放的现状,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群慧  
本文在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之一的地位之后,具体从工业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多个指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上比全国水平高出一倍左右,相当地完成了工业现代化一半左右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兆璋  
1990年,上海市宣称,今后10年里上海纺织工业从业人数将减少10万人,相当于1990年上海纺织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5%。此项调整工业构成的计划昭示着上海市工业向着高度化转换的决心。不错,到1992年,上海纺织工业从业人数(按国有企业统计)已从40.5万人减少到37.6万人,减少了2.9万人;一般机械工业(为与电气机械、电子通讯机械、运输机械、精密机械等区别而言“一般”)从业人员从44.7万人减
[期刊] 改革  [作者] 樊福卓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分工进展及分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在优化,区域内分工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制造业的专业化倾向在增强。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竞争和内耗现象,多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行政性边界",淡化地方利益观念,追求地区经济的整体利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乃政  张桃林  王兴祥  刘红樱  梁晓红  
土壤碳库变化对于全球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基于最新完成的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2、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实测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库储量分别为50.99、356.47、677.26Tg,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70、4.90、9.30 kg/m2。研究区主要分布土壤为水稻土、潮土,水稻土0~20、0~100、0~180 cm深度土壤无机碳密度分别为0.57、3.85、8.86 k...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建军  
本研究从产业经济和市场体制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各次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产生的原因 ,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的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需要重视的是由产业同构所反映出来的制度问题 ,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问题。而这正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所在。进而以浙江为例 ,认为必须从长三角正在形成的广域产业集聚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客观现实出发 ,在长三角次区域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 ,进而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互动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现象的出现和推进,地方发展中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多元化,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与区域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求,区域协作和区域管治日益重要。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近30年的快速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