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9)
- 2023(8904)
- 2022(7681)
- 2021(7101)
- 2020(5659)
- 2019(12965)
- 2018(12819)
- 2017(23738)
- 2016(13144)
- 2015(14672)
- 2014(14845)
- 2013(14816)
- 2012(14534)
- 2011(13170)
- 2010(13634)
- 2009(12392)
- 2008(12422)
- 2007(11195)
- 2006(10483)
- 2005(10096)
- 学科
- 济(61363)
- 经济(61292)
- 管理(33787)
- 业(32030)
- 地方(24916)
- 企(22291)
- 企业(22291)
- 中国(22234)
- 农(20058)
- 方法(16188)
- 业经(14581)
- 农业(14034)
- 数学(13782)
- 地方经济(13585)
- 数学方法(13542)
- 制(12236)
- 财(12223)
- 学(11945)
- 银(11645)
- 银行(11632)
- 融(11505)
- 金融(11503)
- 发(11472)
- 行(11329)
- 贸(11057)
- 贸易(11035)
- 易(10536)
- 环境(10508)
- 技术(8778)
- 发展(8438)
- 机构
- 学院(183086)
- 大学(180884)
- 济(75868)
- 经济(74117)
- 研究(73245)
- 管理(64509)
- 中国(58151)
- 理学(52684)
- 理学院(51894)
- 管理学(50923)
- 管理学院(50568)
- 科学(44532)
- 京(41984)
- 所(38950)
- 江(36954)
- 财(36348)
- 研究所(34533)
- 中心(33471)
- 农(33351)
- 范(28363)
- 师范(28077)
- 省(27025)
- 北京(26926)
- 州(26675)
- 院(26595)
- 财经(26160)
- 业大(25734)
- 农业(25339)
- 经(23338)
- 师范大学(22481)
- 基金
- 项目(113706)
- 科学(88776)
- 研究(86443)
- 基金(78443)
- 家(68518)
- 国家(67879)
- 科学基金(56837)
- 社会(53848)
- 社会科(50846)
- 社会科学(50836)
- 省(47179)
- 基金项目(41249)
- 划(38928)
- 教育(38686)
- 编号(35686)
- 自然(34662)
- 自然科(33766)
- 自然科学(33759)
- 自然科学基金(33106)
- 资助(31761)
- 发(31653)
- 成果(30297)
- 课题(27073)
- 重点(26846)
- 发展(25670)
- 展(25214)
- 部(24268)
- 创(23550)
- 创新(22102)
- 年(21859)
共检索到32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课题组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三角地区在协调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福泉 胡锈腾 赵银银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从反映城市化不同侧面的内涵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两者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量化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保建云
以中国经济转型为研究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市场一体化为例,分析发达区域间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政策选择问题。认为应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促进发达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和市场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的地方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金伟 王承云 孙飞翔
根据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因素进行排序,计算指标权重;参照评价技术有效性的BC2模型构建以城镇化水平指标为输入,旅游业发展为产出的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评价DEA模型,对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杭州、绍兴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宁波、舟山、泰州z值接近于1;表明此类城市不为技术有效,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尚未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2城镇化不可逆,通过提高旅游业发展产出,使得在投入不变条件下增加产出也能够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3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构建了城乡子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乡发展协调度测算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差。根据城乡协调度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初级失调型和失调型。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乡发展协调度 空间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颢瀚 张鸿雁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涉及区域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协调、城市群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协调。而协调又应当以三角洲协调联动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战略总体目标长江三角洲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世远 王铮 吴必虎 丁金宏
长江三角洲目前进入了一个高强度再开发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也随之激化,表现在粮食生产持续下降、城市中出现结构性失业、自然灾害风险增大、环境质量退化等。为达到区域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寻找 PRED 协调的保证模式。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泛长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协调体制与机制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应由政府与市场二个主体共同推进。这个系统工程涵盖了立法协调、执法协调、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四个层面以及一个信息资源互认共享的交流平台。其中,立法协调、执法协调及行政协调应由政府推进。市场协调则由行业协会、联合商会等中介机构推进。政府在推进立法与执法协调方面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在推进行政协调方面要以行政协议为基础。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推进市场协调方面则以行业代表、行业自律为基础。立法与执法协调的范围主要在区域的整体制度框架方面,比如制定《长三角区域经济开发法》。设立《长三角法制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管理执行机构》等。行...
关键词:
法制协调 行政协议 行业协会 系统工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建波 武春友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新哲,阎浩,何晓斌,史先虎
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4个市及所辖74个县(市),土地面积10万km~2,人口7000万。在这块面积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产出了占全国14%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占16%的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也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以上。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雄厚的产业实力、便捷的水陆交通、以及扼守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长江产业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