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0)
- 2023(6425)
- 2022(5441)
- 2021(5085)
- 2020(4111)
- 2019(9187)
- 2018(8957)
- 2017(17033)
- 2016(9357)
- 2015(9941)
- 2014(10171)
- 2013(10231)
- 2012(9750)
- 2011(8847)
- 2010(8828)
- 2009(7785)
- 2008(7670)
- 2007(6775)
- 2006(5808)
- 2005(5343)
- 学科
- 济(46099)
- 经济(46064)
- 管理(21607)
- 业(21191)
- 地方(18609)
- 方法(15298)
- 企(15044)
- 企业(15044)
- 数学(13741)
- 数学方法(13574)
- 农(11949)
- 地方经济(11282)
- 学(10450)
- 中国(10416)
- 农业(8712)
- 业经(8107)
- 财(7583)
- 制(7216)
- 环境(6938)
- 融(6852)
- 金融(6849)
- 贸(6045)
- 贸易(6037)
- 技术(5857)
- 体(5812)
- 银(5730)
- 银行(5716)
- 易(5681)
- 行(5543)
- 和(5479)
- 机构
- 学院(131940)
- 大学(130759)
- 研究(52727)
- 济(52698)
- 经济(51599)
- 管理(46596)
- 理学(40437)
- 理学院(39761)
- 管理学(38942)
- 管理学院(38688)
- 中国(37413)
- 科学(35177)
- 京(28673)
- 所(28050)
- 农(27442)
- 江(26400)
- 研究所(26058)
- 中心(23758)
- 财(22185)
- 业大(21917)
- 农业(21469)
- 范(19822)
- 师范(19569)
- 院(19462)
- 财经(17853)
- 省(17574)
- 州(17106)
- 科学院(16786)
- 北京(16562)
- 经(16152)
- 基金
- 项目(97061)
- 科学(77089)
- 基金(70667)
- 研究(67804)
- 家(64208)
- 国家(63734)
- 科学基金(53476)
- 社会(43622)
- 社会科(41367)
- 社会科学(41356)
- 省(39228)
- 基金项目(38026)
- 自然(35546)
- 自然科(34683)
- 自然科学(34671)
- 自然科学基金(34039)
- 划(33301)
- 教育(30456)
- 资助(27991)
- 编号(26132)
- 重点(23335)
- 发(22962)
- 部(21160)
- 成果(20824)
- 创(20064)
- 课题(19258)
- 创新(18977)
- 计划(18835)
- 科研(18659)
- 国家社会(18425)
共检索到19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协调形式,区域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为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涛方
各行业门类人口的就业结构和空间分布同时反映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基于此,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都市区的结构特征和空间组合特征,进而确定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现象的出现和推进,地方发展中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多元化,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与区域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求,区域协作和区域管治日益重要。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近30年的快速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地位明显凸现。其主要说明因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两大动力。长三角地区既有一体化趋势,同时也有反一体化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各个地区,由单纯的竞争转向合作,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其目标是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共同市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 共同市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超亚 张小林 李红波
近年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快速交通不断发展,城市区域可达性得到大幅提高。基于栅格数据的成本加权距离法,利用平均旅行时间、等时圈以及日常可达性等区域可达性指标,比较分析有无高速公路和有无高速铁路情况下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探索两种快速交通方式对中心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由于高速公路网发育程度较好,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较为均衡,而高速公路桥能显著缩短两岸旅行时间;高速铁路运行速度更快,但主要沿大城市带呈线状分布,因此对沿线可达性改善明显,尤其是对铁路端点城市;高速铁路较高速公路对城市之间日常可达时间优化效果显著;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于可达性影响各异,需衔接配合方能大幅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刚 余之祥
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未来的运行模式,并就该模式运行的关键策略,即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区域建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可文 车前进 梁双波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大楷 冯体一
本文以构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二省一市的科技创新在产出能力、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撑能力、管理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优劣。但现阶段总体来看,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高于江苏、浙江两省,而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又相对强于浙江。本文最后给出了实证研究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波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际轨道 网络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旅游 区域协作 大长江三角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秋媛 王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长三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本文试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分析,阐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区域旅游 长三角 合作 梯度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卓民,卢亮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1],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口号设计、视觉设计、行为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