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7510)
- 2022(6634)
- 2021(5971)
- 2020(5209)
- 2019(12533)
- 2018(12206)
- 2017(23387)
- 2016(13037)
- 2015(14879)
- 2014(15393)
- 2013(15484)
- 2012(14798)
- 2011(13536)
- 2010(13750)
- 2009(12744)
- 2008(12862)
- 2007(11634)
- 2006(10136)
- 2005(8998)
- 学科
- 济(60873)
- 经济(60814)
- 管理(33039)
- 业(31400)
- 方法(27264)
- 数学(24353)
- 数学方法(24098)
- 企(24039)
- 企业(24039)
- 中国(17606)
- 地方(17071)
- 农(15921)
- 学(13222)
- 财(12810)
- 业经(11418)
- 农业(10694)
- 贸(10328)
- 贸易(10322)
- 易(9898)
- 制(9736)
- 环境(9288)
- 和(8723)
- 理论(8517)
- 地方经济(8381)
- 融(7884)
- 金融(7881)
- 银(7693)
- 银行(7668)
- 务(7539)
- 财务(7509)
- 机构
- 大学(195258)
- 学院(194192)
- 济(78738)
- 经济(76831)
- 管理(72136)
- 研究(70058)
- 理学(62006)
- 理学院(61163)
- 管理学(59982)
- 管理学院(59597)
- 中国(51152)
- 科学(45501)
- 京(42993)
- 农(37036)
- 所(36886)
- 江(35492)
- 财(34549)
- 研究所(33787)
- 中心(32274)
- 业大(31465)
- 农业(29422)
- 财经(27452)
- 范(27165)
- 师范(26858)
- 北京(26042)
- 院(25196)
- 经(24738)
- 州(24318)
- 经济学(24206)
- 省(22098)
- 基金
- 项目(129736)
- 科学(100778)
- 基金(92458)
- 研究(91629)
- 家(81405)
- 国家(80752)
- 科学基金(68202)
- 社会(56989)
- 社会科(53913)
- 社会科学(53888)
- 省(52399)
- 基金项目(49941)
- 自然(45061)
- 自然科(43947)
- 自然科学(43932)
- 划(43919)
- 自然科学基金(43082)
- 教育(42092)
- 资助(37857)
- 编号(37326)
- 成果(29967)
- 重点(29958)
- 发(28917)
- 部(28417)
- 课题(26525)
- 创(26180)
- 科研(25123)
- 计划(24714)
- 创新(24604)
- 大学(23625)
共检索到287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依广 周蕾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涵盖5个层次16个方面共34个指标的城市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比较。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并通过载荷系数分析得出六个主成分。将各主成分得分结合主成分权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镇江、绍兴、常州、南通、扬州、泰州、舟山、嘉兴和湖州。根据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水平,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为一个核心三个圈层,并比较分析各个城市的相对优势、薄弱环节及其差异引致因素,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认为长江三角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上海...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 主成分分析 综合实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珏 袁丰
紧凑城市是一种高效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密度、规模、结构和强度维度建立紧凑城市四维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紧凑度综合评价演化树模型。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个核心城市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城市紧凑度下降,且影响紧凑度因素存在区际差异;在空间上,紧凑城市大致呈现沪杭甬沿线高于南北两翼的空间格局;从演化过程上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城市紧凑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开发区分散建设、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等因素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紧凑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
关键词:
演化树模型 紧凑城市 紧凑度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婧 陶小马 陈旭
"精明增长"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该理论的中国化与适应性研究至关重要。将理论内涵与中国城市增长实际需求相结合,构建包含城市规模、城市福利、城市空间和城市消耗四增长维度的城市"精明增长"综合测评模型,并运用改进熵值算法,对1999~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时序变动与截面比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在考察期内增长逐年更为精明;上海、南京、杭州城市增长更为精明,其余城市熵值评分考察期内波动较大,且空间分布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四增长维度影响综合评价的权重由高至低分别为福利维度、规模维度、消耗维度与空间维度,城市福利和规模增长是影响城市增长精明程度的主要方面,两维度中...
关键词:
精明增长 改进熵值法 综合测度 长三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惠敏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境等单要素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3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向改善,除上海外的15城市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制约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典型的分级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划分为3个层次,依次表示城市综合承载力由低至高的3个空间梯度。采用变异系数对2000年和2008年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的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并扩大,城市群表现为依赖人口、资源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规模型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赛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立国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 1 5城市产业结构入手 ,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目前长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产业结构 相似系数 增长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博 赵婷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曦 沈芳
近年来,随着海平面上升以及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海岸侵蚀威胁。建立了基于模糊方法的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模型,选取了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下沉速率、平均高潮位、近海海水含沙量、潮滩坡度、潮滩宽度和海岸线变化等7个评价因子,对长三角8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岸线岸段进行海岸侵蚀脆弱性(CVI)评价,并绘制评价结果图。结果表明长三角海岸侵蚀脆弱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结果与海岸侵蚀现状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说明选取的评价体系和基于模糊方法的CVI评价模型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预测,长三角海岸有向高脆弱性发展的趋势,在今后几十年内淤涨趋势将减缓,一些原本是高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陈璐 张成 汪淳 张晓明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建设环境互为影响。一方面,用2008年数据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特征,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过程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综述了常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研究,在未来2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mm;在未来5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mm。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造成影响,主要是:土地淹没面积大,洪涝灾害加剧,影响生产和能...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明 张成
首先介绍了巨型城市区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研究进展,指出巨型城市区由形体上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20到50个城镇组成,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中心城市周围集聚,通过新劳动功能分工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然后参照POLYNET项目组的研究方法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FUR界定了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范围,并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数据对16个主要FUR之间的功能联系进行了分析,作为对界定结果的检验。研究结论是: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由55个在地域上邻接的FUR组成,总人口超过8 000万,总面积超过78 000km2。温州和台州地区从功能联系结构来看处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的边缘,但将其纳入长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忠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现象的出现和推进,地方发展中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多元化,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与区域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求,区域协作和区域管治日益重要。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近30年的快速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