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0)
2023(12762)
2022(10752)
2021(9665)
2020(8130)
2019(17963)
2018(17738)
2017(33181)
2016(18485)
2015(20955)
2014(21328)
2013(20894)
2012(20076)
2011(18435)
2010(18769)
2009(17850)
2008(17498)
2007(16044)
2006(14784)
2005(13921)
作者
(57447)
(48003)
(47616)
(45560)
(30651)
(22848)
(21650)
(18520)
(18387)
(17454)
(16735)
(16383)
(15977)
(15563)
(15560)
(14918)
(14310)
(14298)
(13831)
(13716)
(12435)
(11985)
(11854)
(11367)
(10870)
(10729)
(10691)
(10564)
(9927)
(9493)
学科
(91962)
经济(91843)
管理(56011)
(46517)
(38254)
企业(38254)
方法(27662)
地方(25474)
中国(23669)
数学(23556)
数学方法(23235)
(21596)
(21157)
(21107)
(20790)
业经(19334)
地方经济(15691)
(15593)
(14565)
金融(14557)
环境(14316)
(14272)
银行(14232)
农业(14207)
(13695)
理论(12529)
(12164)
(12012)
贸易(12001)
(11485)
机构
大学(274384)
学院(274216)
(117284)
经济(114668)
研究(104971)
管理(95451)
中国(80356)
理学(79575)
理学院(78552)
管理学(77057)
管理学院(76564)
科学(63917)
(60323)
(57270)
(55655)
(50468)
研究所(49831)
(48888)
中心(46825)
财经(43167)
业大(39775)
(38664)
农业(38142)
(38059)
北京(37745)
(36921)
经济学(36803)
师范(36450)
(35921)
(35857)
基金
项目(174316)
科学(136184)
研究(126852)
基金(124264)
(109849)
国家(108958)
科学基金(91279)
社会(80868)
社会科(76459)
社会科学(76439)
(70124)
基金项目(64296)
(58523)
自然(57667)
教育(57621)
自然科(56206)
自然科学(56184)
自然科学基金(55131)
资助(51442)
编号(50356)
成果(43025)
重点(41146)
(39689)
(38129)
课题(37934)
(35443)
(34933)
创新(33470)
国家社会(33466)
科研(32741)
期刊
(148867)
经济(148867)
研究(90092)
中国(64425)
学报(46222)
(45788)
(45470)
科学(41362)
管理(39899)
大学(34541)
学学(32643)
教育(31770)
农业(29975)
(29805)
金融(29805)
技术(24671)
经济研究(23536)
财经(23124)
业经(21899)
(20116)
问题(18844)
(15210)
(14385)
技术经济(13881)
世界(13312)
(13166)
国际(13126)
统计(12483)
资源(12413)
现代(12114)
共检索到449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士成  朱洪兴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制度瓶颈,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低,与行政区划相关联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市场经济合作制度的缺失割裂了区域市场,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推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区域合作制度的供给主体是政府,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构建区域合作制度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市场与政府等几方面的关系。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制度实施机制形成区域合作制度的基本架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协调体制与机制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应由政府与市场二个主体共同推进。这个系统工程涵盖了立法协调、执法协调、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四个层面以及一个信息资源互认共享的交流平台。其中,立法协调、执法协调及行政协调应由政府推进。市场协调则由行业协会、联合商会等中介机构推进。政府在推进立法与执法协调方面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在推进行政协调方面要以行政协议为基础。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推进市场协调方面则以行业代表、行业自律为基础。立法与执法协调的范围主要在区域的整体制度框架方面,比如制定《长三角区域经济开发法》。设立《长三角法制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长三角区域公共管理执行机构》等。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建军  
本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间序列下的上海和周边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起伏过程的分析,揭示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认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于区域内部各次区域间商品和要素流动密度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区域整体化趋势增强的过程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由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出来的产品和要素的跨次区域流动是最主要的因素。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产业分工以及空间距离、要素流动网络和制度成本是影响要素流动并和其形成互动格局的主要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并与之形成互动,由此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更多的依靠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民间力量,政府部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光杰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经济结构,理顺经济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巨盛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客观上使长江三角洲区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点轴开发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方面更要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东升  孙伟  
在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城市群战略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有何影响?本文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探讨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调节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一体化区域扩容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且考虑平行趋势、内生性、外部冲击、差异化碳排放估算方法等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2)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多重异质性,如时间上城市加入协调会时间越长、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越大,区域上加入协调会对苏皖城市影响呈显著负效应、浙江城市影响呈不显著正效应,城市类型上加入协调会对高等级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促进作用强于一般城市。(3)加入协调会带来的市场一体化深化、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创新技术提升、协同治理深化等,是一体化区域扩容驱动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机制,且城市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高级化推进,能够放大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通过一体化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可行性,但也表明推动一体化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实施应“因地制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忆邵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 ,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 ;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 ,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 ;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描述了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者的协调度有所上升,发现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空间集聚效益不断增强,但总体协调程度还不高,仍需进一步改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本文在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竞争力,并结合国外的实例加以分析,对加快长江三角洲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第6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杨凤华  张镛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竞争优势 ,决定了该地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 ,将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我国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缩小我国地区差别的协调区域以及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前沿阵地。在这一形势下 ,对如何保证该地区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继续保持领先增长态势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玛力  朱道林  
为了揭示对城市地价影响显著的宏观经济因子,分析城市地价水平的合理性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引入“不均衡指数”的概念,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为例,测算城市地价与宏观经济因子的不均衡指数。本文还评价了研究区域城市地价的合理性,并判断城市地价水平的偏高或偏低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传江  吕力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代核心模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可以用"由中心向外围的制造业空间扩散"来解释,这种扩散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制造业扩散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京祥  李建波  芮富宏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改革以及分权体制的逐步形成,在中国的区域内地方政府间营造了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竞争型区域管治”(CMRG)形态。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实证考察,论述了竞争型区域管治的形成机制、特征与模式。通过对5种主要竞争型区域管治模式的总结,揭示了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竞争型区域管治”的内容、方式、手段、模式也处于不断的演化与更新之中,并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将从根本上影响着区域管治的形式与进程。最后对竞争型区域管治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认为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的趋势:①管治体系的网络化趋势;②管治方式由直接控制向多元方式影响转变;③多元主体间伙伴关系的逐渐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