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9)
2023(10783)
2022(9017)
2021(8144)
2020(6538)
2019(14360)
2018(13965)
2017(25519)
2016(14001)
2015(15353)
2014(15262)
2013(15060)
2012(14527)
2011(13315)
2010(13821)
2009(12799)
2008(12725)
2007(11545)
2006(10754)
2005(10086)
作者
(41282)
(34413)
(34221)
(32254)
(22099)
(16703)
(15447)
(13271)
(13124)
(12581)
(12126)
(11829)
(11576)
(11216)
(10779)
(10755)
(10314)
(10224)
(10197)
(9883)
(8986)
(8499)
(8270)
(8150)
(7898)
(7799)
(7792)
(7786)
(7108)
(6886)
学科
(65610)
经济(65549)
管理(39220)
(37712)
(28930)
企业(28930)
地方(26214)
中国(22412)
(19600)
方法(17287)
业经(16810)
技术(15807)
地方经济(14470)
农业(13841)
数学(13337)
数学方法(13147)
(13028)
(12435)
银行(12420)
(12357)
金融(12355)
(12344)
(12187)
(11913)
环境(11729)
技术管理(10831)
(10766)
(10155)
贸易(10135)
理论(9950)
机构
学院(198697)
大学(194424)
(79780)
经济(77924)
研究(76596)
管理(71794)
理学(59267)
中国(59066)
理学院(58411)
管理学(57435)
管理学院(57016)
科学(47034)
(44031)
(39419)
(39104)
(36951)
研究所(35143)
中心(35129)
(33014)
(32253)
师范(31938)
(28750)
(28352)
北京(27727)
财经(27348)
(27051)
业大(26481)
师范大学(25687)
农业(25179)
(24389)
基金
项目(126549)
科学(100575)
研究(96352)
基金(88091)
(76731)
国家(76004)
科学基金(64959)
社会(61575)
社会科(58370)
社会科学(58358)
(53956)
基金项目(46661)
(43587)
教育(42679)
自然(39391)
编号(38890)
自然科(38392)
自然科学(38381)
自然科学基金(37646)
(35159)
资助(34824)
成果(31774)
课题(29610)
重点(29503)
(28787)
发展(28678)
(28180)
创新(27150)
(26079)
国家社会(24893)
期刊
(105210)
经济(105210)
研究(65107)
中国(51335)
(31565)
管理(29764)
教育(29086)
科学(28559)
学报(27737)
(26520)
(24241)
金融(24241)
农业(21339)
大学(20880)
业经(19463)
学学(19072)
技术(18888)
经济研究(15545)
问题(13270)
财经(12967)
资源(11791)
(11690)
图书(11560)
(11350)
科技(11031)
(10614)
论坛(10614)
商业(10140)
技术经济(10065)
(10024)
共检索到334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秋媛  王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长三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本文试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分析,阐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卓民,卢亮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1],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口号设计、视觉设计、行为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波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又有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服务于长三角、服务于长江流域、服务于全国。为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区域合作的功能和效率,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避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长江  
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在上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得到公认的城市带的划分标准,长三角已被公认为全球六大城市带之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金伟  王承云  孙飞翔  
根据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因素进行排序,计算指标权重;参照评价技术有效性的BC2模型构建以城镇化水平指标为输入,旅游业发展为产出的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评价DEA模型,对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杭州、绍兴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宁波、舟山、泰州z值接近于1;表明此类城市不为技术有效,城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尚未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2城镇化不可逆,通过提高旅游业发展产出,使得在投入不变条件下增加产出也能够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3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菁  沙润  靳诚  
文章以1991—2004年长三角各个城市入境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σ趋同、β趋同两种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情况,结果发现:①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不同年份间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稍有波动,但总体上存在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σ趋同;②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β趋同,1991—2004年的趋同速度近3.3%;③1991—1998年的趋同速度为4.58%,大于1998—2004年的趋同速度3.24%;④在考虑人口、经济条件的影响下,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速度大多集中在4.23%—4.30%之间,大于绝对趋同速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趋同的内外动力机制,即市场拉动、政府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忆邵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 ,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 ;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 ,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 ;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中华  汪宇明  
交通要素的科学配置是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所面临的重要命题。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最早的地区,也是国内首例建设的“无障碍旅游区”。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网络密集,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有相当程度的发挥,但从有利于旅游发展的角度考察,该地区旅游交通在管理体制、专业化水平、信息流通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区内交通资源整合、现有道路设施水平完善与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