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6)
2023(7681)
2022(6571)
2021(6188)
2020(4971)
2019(11449)
2018(10811)
2017(21260)
2016(11724)
2015(12888)
2014(12945)
2013(12745)
2012(12045)
2011(10842)
2010(11084)
2009(10277)
2008(10275)
2007(9212)
2006(8436)
2005(7658)
作者
(32623)
(27325)
(27046)
(25830)
(17872)
(13050)
(12398)
(10589)
(10288)
(10071)
(9469)
(9246)
(8946)
(8881)
(8724)
(8567)
(8396)
(8154)
(8124)
(7982)
(6966)
(6684)
(6644)
(6432)
(6263)
(6144)
(6046)
(5890)
(5431)
(5360)
学科
(50632)
经济(50582)
管理(37372)
(37095)
(31373)
企业(31373)
方法(18285)
地方(17745)
(17215)
数学(16340)
数学方法(16138)
(13987)
中国(13000)
(11973)
财务(11959)
财务管理(11938)
企业财务(11485)
(10856)
业经(10388)
地方经济(10244)
(9727)
农业(9476)
(9192)
(8751)
贸易(8741)
(8414)
环境(7930)
(7499)
金融(7497)
(7443)
机构
学院(164259)
大学(161628)
(68576)
经济(67133)
管理(64049)
研究(58413)
理学(54740)
理学院(54071)
管理学(53232)
管理学院(52914)
中国(45698)
(34447)
科学(34441)
(34435)
(31696)
(29399)
中心(26763)
研究所(26479)
财经(26107)
(23854)
(23562)
(23108)
师范(22918)
(21813)
(21153)
业大(20921)
北京(20693)
经济学(19883)
财经大学(19141)
(18467)
基金
项目(107627)
科学(86697)
研究(80340)
基金(78541)
(67785)
国家(67228)
科学基金(58662)
社会(51679)
社会科(49132)
社会科学(49124)
(42831)
基金项目(41200)
自然(37959)
自然科(37017)
自然科学(37008)
教育(36507)
自然科学基金(36334)
(35522)
编号(33031)
资助(32155)
成果(27259)
重点(24946)
(24329)
(24156)
课题(23479)
(22060)
(20839)
国家社会(20799)
创新(20706)
教育部(20583)
期刊
(81568)
经济(81568)
研究(51266)
中国(33019)
(27348)
管理(24670)
科学(21551)
学报(21125)
(20748)
(19645)
金融(19645)
教育(17180)
大学(16169)
学学(15244)
农业(14091)
业经(13436)
技术(13336)
财经(12726)
经济研究(12717)
(10847)
问题(10036)
资源(9694)
(9099)
国际(8699)
现代(7929)
(7796)
商业(7361)
技术经济(7318)
(7203)
世界(7146)
共检索到257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可文  曹有挥  牟宇峰  孙小祥  
跨国公司倾向于布局在交易成本和转形(生产)成本较小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减小了跨国公司的交易成本。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政策的梳理,分析了区域政策变迁与跨国公司布局的时空演变,发现跨国公司在长三角空间布局一直呈扩散趋势,具有和区域政策变迁同步的3个阶段:①初始阶段,跨国公司布局与区域政策关联较弱,集中在区域中心上海;②集聚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的沪宁沿线城市集聚;③网络化阶段,跨国公司在生产成本低、政策强度高、早期集聚的区域形成区域性生产网络,并向长三角的边缘区扩散。不同阶段跨国公司布局机制存在差异,降低交易成本的区域政策的影响变得显著,区域的集聚效应、科技水平历来受到重视,而区域经济效率和劳动力成本、交通等传统要素成本对跨国公司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勇  张二震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地区产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极为显著。跨国公司对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仅来源于FDI,而且还来源于投资和贸易及其外溢效应的综合效果,是贸易投资一体化活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从跨国公司投资和贸易的综合活动的角度,考察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为对象,分析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形成的可能性,探讨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产生背景、形成基础和]进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可文  车前进  梁双波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军  
从总量上来看,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投资与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互补关系,资本挤出效应并不存在;而从产业层面上看,跨国公司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行业内中资企业的投资,并且行业内的挤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代表地区,也是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区。随着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经济环境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长三角在产业和人口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明显。从生态景观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入手,开展了人口承载力和人口集聚的研究,大胆提出未来长三角人口集聚的规模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同时提出建设六大都市圈和六大国际门户,形成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承接大量流入的人口和支撑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忠诚  李金莲  
旅游活动是一项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产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文章在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等级体系;借鉴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永刚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物流圈陆海空立体物流系统已现雏形,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较为完善,国际化程度较高,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与利用率不高现象并存,经营成本与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物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促进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的集约化,文章提出,必须实行跨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划,强化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南通等枢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空港基础设施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  范方志  杨海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云昌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经济布局(本文以工业布局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我国经济布局模式的较优选择。依据城市的规模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同,经济布局可细化为: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分散式带状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网状结构布局;以中等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布局。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对经济布局的上述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在时序更替和空间分布上呈现三元结构特征,少数以传统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达城市,在完善其原材料工业的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从跨地市及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跨域治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追踪,发现:长江三角洲跨地市空间治理经历了由行政指令到地方政府对话交流,再到目前的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建立三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则是地市以下空间治理的主要手段。基于治理内涵和存在主要问题,认为,深化长江三角洲跨域治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多元行为体博弈机制和推动多层空间治理组织的发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地位明显凸现。其主要说明因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两大动力。长三角地区既有一体化趋势,同时也有反一体化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各个地区,由单纯的竞争转向合作,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其目标是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共同市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诚  黄震方  徐菁  
论文从影响因素出发,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构建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从城镇依托度、交通优势度、社会支撑度和现有景区影响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依托度呈现出以市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机场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社会支撑分值总体上呈现出以太湖为核心的圈层结构;现有景区影响度数值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并零星分布在长江南岸,总体上呈现内低外高的格局。高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两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两岸地区,另一个是杭州湾两岸地区。低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区,特别是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以及舟山群岛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陆玉麒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东升  王晖  孙伟  
基于人口经济增长弹性、重心、地理集中度和不一致指数等方法,在研究2000~2015年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规律基础上,从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差距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发展环境与政策演变影响下,区域人口与经济集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二者重心距离的缩小表征了总体发展差距的缩小。城市对比发现,区域经济集中度呈现"Z"字形格局而人口集中度南北差异显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呈现相对稳定的"核心-边缘"格局,2000~2015年演变表现为发达城市的增加和欠发达城市的下降;这些都表征了区域发展的显著差异和向均衡状态的演变趋势。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差距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呈现市场力量的趋强和政府影响的弱化;普通面板回归高估了多数影响因素的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发展向均衡状态的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崇生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协调形式,区域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为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