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7)
2023(8810)
2022(7396)
2021(6778)
2020(5277)
2019(11914)
2018(11546)
2017(21547)
2016(11847)
2015(13201)
2014(13599)
2013(13595)
2012(13352)
2011(12199)
2010(12658)
2009(11607)
2008(11552)
2007(10422)
2006(9770)
2005(9452)
作者
(36513)
(30501)
(30118)
(28569)
(19695)
(14759)
(13788)
(11845)
(11623)
(11228)
(10637)
(10599)
(10141)
(9945)
(9728)
(9517)
(9077)
(9050)
(8935)
(8668)
(7971)
(7594)
(7426)
(7193)
(6961)
(6884)
(6809)
(6800)
(6361)
(6051)
学科
(59009)
经济(58945)
管理(29460)
(28516)
地方(25255)
中国(20821)
(19848)
企业(19848)
(18397)
地方经济(14313)
业经(14222)
方法(14033)
农业(12895)
(11853)
数学(11693)
数学方法(11482)
(11197)
(11153)
金融(11150)
(10876)
(10824)
银行(10803)
(10551)
环境(10512)
(10344)
(9628)
贸易(9611)
(9125)
(8361)
技术(8162)
机构
学院(172629)
大学(169143)
(70761)
研究(70134)
经济(69072)
管理(59729)
中国(54442)
理学(48674)
理学院(47899)
管理学(47049)
管理学院(46710)
科学(43256)
(39245)
(37388)
(35230)
研究所(33333)
(33128)
中心(31558)
(31177)
(27759)
师范(27495)
(25672)
北京(25079)
(25068)
(25013)
财经(24154)
业大(23999)
农业(23828)
师范大学(22090)
(21491)
基金
项目(106825)
科学(83837)
研究(81519)
基金(73117)
(63854)
国家(63241)
科学基金(52923)
社会(50805)
社会科(48044)
社会科学(48034)
(45385)
基金项目(38289)
(37192)
教育(36023)
编号(33945)
自然(31889)
自然科(31030)
自然科学(31022)
(30854)
自然科学基金(30394)
资助(29279)
成果(28557)
课题(25960)
重点(25485)
发展(25071)
(24628)
(22328)
(22126)
(20816)
创新(20775)
期刊
(96587)
经济(96587)
研究(59126)
中国(45628)
(30520)
教育(25469)
学报(25151)
科学(24655)
管理(24616)
(23967)
(22549)
金融(22549)
农业(20813)
大学(18601)
业经(17607)
学学(17124)
技术(16244)
经济研究(14060)
问题(12633)
财经(11664)
资源(10976)
(10882)
(10156)
(9587)
图书(9396)
(9056)
论坛(9056)
(8987)
国际(8918)
世界(8699)
共检索到299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之祥  
在我国加入WTO、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建成为我国区域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关系协调、生态与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示范区,更重要的是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发挥经济带动作用,提高服务功能,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竞争的基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农业基地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并提供知识经济服务的基地。但是长期的计划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与部门分割不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协调,也不利于共同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从区域互动的角度就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布局、以港口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协调、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波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秋媛  王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长三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本文试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分析,阐明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地位明显凸现。其主要说明因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两大动力。长三角地区既有一体化趋势,同时也有反一体化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各个地区,由单纯的竞争转向合作,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其目标是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共同市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金平  杜红亮  
大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是,由于旅游缺乏区域协作,制约了该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忆邵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 ,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 ;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 ,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 ;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杨凤华  张镛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竞争优势 ,决定了该地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 ,将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我国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缩小我国地区差别的协调区域以及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前沿阵地。在这一形势下 ,对如何保证该地区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继续保持领先增长态势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刘新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其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一、二次产业比重下降,后工业化趋势明显;在空间结构上,核心城市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沿铁路经济向沿江、沿海经济转变,开发轴线由"Z"字型向反"K"字型转变;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明显增加了资源消耗和供应的压力,同时导致区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方针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玛力  朱道林  
为了揭示对城市地价影响显著的宏观经济因子,分析城市地价水平的合理性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引入“不均衡指数”的概念,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为例,测算城市地价与宏观经济因子的不均衡指数。本文还评价了研究区域城市地价的合理性,并判断城市地价水平的偏高或偏低程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彬  
目前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城市网络化的发展战略。但是 ,城市网络化发展除了表现为以交通为载体的空间融合以外 ,还具有哪些深层次的意义 ,其完整内涵、集结动因、构成要件以及发展层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展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勇,朱磊  
文章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建援  李雅婷  
创新已经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发展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长三角区域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产业协同创新和互补,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文章运用理论演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理清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战略地图,包括管理体制、"三维一体"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路径"五步曲"。本研究将对加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建设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