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3)
- 2023(5474)
- 2022(4719)
- 2021(4334)
- 2020(3629)
- 2019(8301)
- 2018(8177)
- 2017(15623)
- 2016(8767)
- 2015(9543)
- 2014(9675)
- 2013(9744)
- 2012(9122)
- 2011(8282)
- 2010(8370)
- 2009(7855)
- 2008(7608)
- 2007(6921)
- 2006(6354)
- 2005(5463)
- 学科
- 农(44397)
- 济(43328)
- 经济(43296)
- 业(31887)
- 农业(29590)
- 管理(17401)
- 方法(14299)
- 业经(13433)
- 数学(13418)
- 地方(13400)
- 数学方法(13259)
- 企(11474)
- 企业(11474)
- 农业经济(10001)
- 中国(9531)
- 发(9119)
- 村(8970)
- 农村(8959)
- 土地(8525)
- 制(8113)
- 学(7357)
- 发展(7142)
- 展(7135)
- 环境(6726)
- 财(6719)
- 策(6684)
- 劳(6664)
- 劳动(6664)
- 收入(6439)
- 人口(6325)
- 机构
- 学院(125326)
- 大学(118707)
- 济(53847)
- 经济(52903)
- 管理(49736)
- 农(46272)
- 研究(44972)
- 理学(43234)
- 理学院(42795)
- 管理学(42132)
- 管理学院(41945)
- 农业(35175)
- 中国(34920)
- 科学(29025)
- 业大(28590)
- 江(26176)
- 京(25234)
- 所(23396)
- 中心(22138)
- 研究所(21459)
- 农业大学(21407)
- 财(19780)
- 省(18434)
- 经济管理(17879)
- 业(17098)
- 范(16781)
- 师范(16619)
- 州(15765)
- 财经(15493)
- 发(15489)
- 基金
- 项目(88067)
- 科学(69311)
- 研究(65594)
- 基金(62122)
- 家(54220)
- 国家(53666)
- 科学基金(45751)
- 社会(42355)
- 社会科(39686)
- 社会科学(39669)
- 省(38978)
- 基金项目(34117)
- 划(29931)
- 自然(28622)
- 编号(28102)
- 农(27870)
- 自然科(27850)
- 自然科学(27846)
- 教育(27466)
- 自然科学基金(27308)
- 资助(23888)
- 发(21237)
- 成果(20621)
- 重点(19881)
- 部(19453)
- 课题(18969)
- 创(18083)
- 业(17844)
- 发展(17243)
- 江(17006)
共检索到189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荣天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通过DEA模型计算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农用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Gi*指数模型对农用地效率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994-2012年长江三角洲县域农用地利用效率不断上升,区域整体以技术效率驱动为主要模式。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的变异系数不断增大,效率县域差异日益显著;且农用地效率呈现东—西向递增,南—北向倒"U"字型形态。长江三角洲农用地效率可划分为高效率区、中高效率区、中低效率区、低效率区4种基本类型,高、中高区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及绍杭甬地区,而低、中低效率区主要分布在通泰扬及台舟等地,并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 ,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 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 ,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 ,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开放度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农业现代化性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从空间自相关的视角来揭示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区域农业现代化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及农业生态水平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1998~2013年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GIS空间分析、变异系数CV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Moran’s I指数、G*指数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分布;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农业现代化热点...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 空间分异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
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创建中,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及机制分析利于生态冲突、空间组织要素及模式辨识。基于生态用地和测度指标界定,在RS与GIS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矢量图描述近2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破碎特征,并定量分析其与坡度、水面和人为干扰与补偿的关系。研究表明:破碎特征分中等破碎F1在浙西南山区,高破碎F2、F3,F2在江苏湖荡与山体林地,F3在浙江沿海岛屿与群岛,低破碎F4在通扬泰、苏南沿江、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破碎演化特征分PDR、MPR≥2的FR1、FR2减弱,PDR、MPR≤2的FR3、FR4增强,PDR≥2但MPR≤2的FR5、FR6增强;破碎特征是地域自然差异与人类干扰的结果。FR2、FR4...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破碎度 演化机制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雨婷 应佳欣 陈琳
长江三角洲圩区的快速城市化加剧了该地区的洪涝灾害,亟需对传统圩田景观系统的空间组织法则及其未来的保护和转型策略进行探讨。采用类型学方法对圩田景观的形态生成、类型及其适应性转型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公元八世纪至今,圩田景观系统经历了从大圩体系的解体、小圩体系的合并与标准化到城市化的三次重大空间转型,圩田系统的体量、标准化程度、水系的连通性及可渗透下垫面的面积共同决定了其洪涝适应性;以圩田基本形态和水利技术为分类标准可识别五类圩田景观,不同圩田类型是适应特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水利技术的产物;将圩田景观系统作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永久性结构和水管理系统,可在重塑地域特色的同时提高三角洲的洪涝适应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伟峰 何枫 冯宗宪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及其若干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略高于长江三角洲,但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所有制结构及对外经济开放度这两个因素的比较,分析了两个三角洲技术效率差距变动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道宾
长江三角洲是指镇江以东、通扬运河 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区域,为长江人海口的冲积平原,地跨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长江三角洲突出的特点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竞争能力强,劳动生产率较高,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形象力和龙头功能强大,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地位突出。从总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的早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雪芹 李育冬 余红心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各国将更加重视产业集群竞争,而营商环境则是吸引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进入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阶段,对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既存在共性特征,如已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各行政区域内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均存在诸多短板和突出问题、制度安排缺乏协调性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创新举措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所制定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不统一等。为量化分析长江三角洲各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实际成效,可选取政府服务、产业转型、地区功能、人才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发现,上海市得分最高,其次是浙江省和江苏省,安徽省最低。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引领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上海市应发挥配套服务综合成本优势以弥补土地成本劣势,提高资金对实体产业支持力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态势,缩短通勤时间;浙江省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供给;江苏省应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环境质量并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安徽省应抓住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契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此外,长江三角洲各省市在优化自身营商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立足区域整体,充分发挥各省市协同效应,实现区域内数据信息共享,构建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向红 谢守红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两类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重要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王利霞
构建了城乡子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乡发展协调度测算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城乡协调度越差。根据城乡协调度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初级失调型和失调型。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乡发展协调度 空间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芳 郑玲玉 童奕懿 纪小敏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了里下河、秦淮河、武澄锡虞、浦东浦西、杭嘉湖和甬曹浦6个城市化典型区域,以1991、2001和2006年3个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代表,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了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通过基于洪灾形成机制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洪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6个典型区域的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承灾体暴露性增加显著;尽管各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随着防洪减灾能力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综合洪灾风险总体上仍呈现加剧的态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结合评价结论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洪灾风险...
关键词:
城市化 洪灾风险 评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