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0)
2023(12109)
2022(9644)
2021(8651)
2020(7237)
2019(16056)
2018(15962)
2017(30486)
2016(16599)
2015(18330)
2014(18616)
2013(18159)
2012(16327)
2011(14265)
2010(14644)
2009(13963)
2008(13990)
2007(12875)
2006(11810)
2005(10719)
作者
(47378)
(39976)
(39665)
(37511)
(25441)
(19443)
(17946)
(15556)
(15445)
(14385)
(13789)
(13724)
(12826)
(12819)
(12453)
(12185)
(11758)
(11734)
(11721)
(11623)
(10105)
(10023)
(9790)
(9448)
(9081)
(9029)
(8924)
(8870)
(8055)
(7989)
学科
(83019)
(76232)
经济(76135)
(66035)
企业(66035)
管理(57108)
(45908)
农业(30671)
业经(29723)
方法(28417)
(22776)
数学(20765)
数学方法(20569)
中国(20488)
地方(18082)
(16896)
财务(16873)
财务管理(16850)
技术(16341)
企业财务(15904)
(15836)
(14823)
(13465)
(13291)
(13173)
理论(12592)
(12528)
(11638)
贸易(11626)
(11204)
机构
学院(242896)
大学(232527)
(103094)
经济(101172)
管理(98295)
理学(84321)
理学院(83485)
管理学(82263)
管理学院(81858)
研究(78683)
中国(62987)
(55162)
(49031)
科学(47821)
(45301)
(44475)
农业(41880)
业大(40218)
(39517)
中心(37055)
研究所(35630)
财经(35592)
(32151)
(30881)
(30313)
师范(30038)
经济管理(29431)
经济学(29422)
北京(28987)
(28220)
基金
项目(160292)
科学(128711)
研究(119632)
基金(116277)
(99979)
国家(98952)
科学基金(87221)
社会(79225)
社会科(74801)
社会科学(74780)
(67198)
基金项目(62903)
自然(54925)
自然科(53659)
自然科学(53649)
(52806)
自然科学基金(52694)
教育(52305)
编号(49189)
资助(44821)
(37025)
成果(37015)
(36663)
(36002)
重点(35570)
(34781)
课题(33311)
创新(32860)
国家社会(32390)
(31486)
期刊
(128425)
经济(128425)
研究(67796)
(57777)
中国(49824)
农业(39037)
管理(37903)
(36962)
科学(34767)
学报(33577)
业经(28772)
大学(26662)
学学(25632)
(24120)
金融(24120)
技术(23415)
(20879)
教育(19905)
问题(17532)
经济研究(17270)
财经(17235)
(14873)
技术经济(14764)
农村(14287)
(14287)
农业经济(13986)
资源(13646)
世界(13340)
现代(13067)
(12690)
共检索到369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农业现代化性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从空间自相关的视角来揭示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区域农业现代化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及农业生态水平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1998~2013年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GIS空间分析、变异系数CV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Moran’s I指数、G*指数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分布;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农业现代化热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占恒  宋炳坚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保证全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长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并在对现有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由 1 2项指标构成的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最后提出推进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群慧  
本文在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之一的地位之后,具体从工业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多个指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上比全国水平高出一倍左右,相当地完成了工业现代化一半左右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颂心  徐如浓  黄靖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27个市域面板数据,测算2006—2018年各市农业碳补偿率,并在利用Moran’s I研究碳补偿率空间分布情况基础上,构建Durbin空间模型分析探讨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具有区域集聚特征,最高值分布逐步由西翼转变为东西两翼,较高值主要位于南部浙江省和西部安徽省,较低值主要分布靠北的上海市和江苏省。(2)区域间农业碳吸收水平呈相互促进、协同提升演变特征,正向溢出效应较为明显,邻近地区农业碳补偿率每提高1%,则本地农业碳补偿率相应上升0.441%,但随时间的推移,邻近地区彼此关联度逐渐有所减弱(3)绿化程度、种植业优化结构的固碳作用最明显,而化肥强度、农药强度和畜禽养殖优化结构是农业碳补偿率提升最重要抑制要素。建议长三角洲区域各市加强协同联动,调节控制关键因素,针对性探索多元减排增汇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颂心  徐如浓  黄靖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27个市域面板数据,测算2006—2018年各市农业碳补偿率,并在利用Moran’s I研究碳补偿率空间分布情况基础上,构建Durbin空间模型分析探讨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具有区域集聚特征,最高值分布逐步由西翼转变为东西两翼,较高值主要位于南部浙江省和西部安徽省,较低值主要分布靠北的上海市和江苏省。(2)区域间农业碳吸收水平呈相互促进、协同提升演变特征,正向溢出效应较为明显,邻近地区农业碳补偿率每提高1%,则本地农业碳补偿率相应上升0.441%,但随时间的推移,邻近地区彼此关联度逐渐有所减弱(3)绿化程度、种植业优化结构的固碳作用最明显,而化肥强度、农药强度和畜禽养殖优化结构是农业碳补偿率提升最重要抑制要素。建议长三角洲区域各市加强协同联动,调节控制关键因素,针对性探索多元减排增汇举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励  郑宏宣  何启环  
本报告主要考察珠江三角洲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其基本经验,探讨在赶超“四小龙”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本文主要考察珠江三角洲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其基本经验,探讨在赶超“四小龙”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峰,张敏,刘贤腾  
全球化、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影响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长江三角洲而言,这一新的动力机制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文章首先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加速了区域极化,并带来了区域与城市空间功能重构。其次从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角度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以及信息通讯网络、人才等智力资源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明显不均衡,沪宁沿线及沪杭甬沿线的新的空间增长极出现。而远程通讯网络和智力资源的空间差异则进一步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的转型。文章最后指出,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对长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空间关系正被建立,同时,沪宁杭沿线城镇开始向以信息、知识活动为主的智能发展走廊演化,空间结构的内部联系更趋紧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陈璐  张成  汪淳  张晓明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 ,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 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 ,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 ,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文钰  舒金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