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5)
2023(6496)
2022(5445)
2021(4865)
2020(4054)
2019(9408)
2018(8948)
2017(17692)
2016(9528)
2015(10294)
2014(10144)
2013(10248)
2012(9774)
2011(8610)
2010(8725)
2009(7918)
2008(7940)
2007(7239)
2006(6366)
2005(5732)
作者
(26769)
(22566)
(22146)
(21299)
(14667)
(10922)
(10135)
(8671)
(8436)
(8318)
(7777)
(7724)
(7409)
(7344)
(7231)
(6971)
(6813)
(6807)
(6626)
(6428)
(5814)
(5518)
(5417)
(5252)
(5159)
(5082)
(5017)
(4684)
(4497)
(4430)
学科
(47544)
经济(47514)
(31889)
管理(29227)
(27498)
企业(27498)
方法(17460)
数学(14897)
地方(14823)
数学方法(14764)
(12329)
业经(12165)
(11897)
中国(11169)
产业(9918)
(8978)
地方经济(8636)
农业(8338)
(8079)
财务(8066)
财务管理(8052)
(7934)
贸易(7923)
(7790)
企业财务(7733)
技术(7644)
(7632)
结构(6974)
(6913)
(6695)
机构
学院(136610)
大学(133664)
(61549)
经济(60531)
管理(53934)
研究(47872)
理学(46889)
理学院(46366)
管理学(45769)
管理学院(45509)
中国(35150)
(28414)
科学(27953)
(27472)
(26859)
(23572)
财经(21618)
研究所(21519)
中心(21114)
(20610)
(19438)
经济学(18984)
业大(18453)
(18005)
(17477)
师范(17263)
经济学院(17229)
(17077)
北京(16199)
农业(16011)
基金
项目(92849)
科学(74938)
基金(68305)
研究(68009)
(59120)
国家(58679)
科学基金(51318)
社会(45500)
社会科(43540)
社会科学(43529)
(38195)
基金项目(36369)
自然(32475)
自然科(31716)
自然科学(31710)
自然科学基金(31192)
(30490)
教育(30297)
资助(27558)
编号(26281)
(22021)
重点(21709)
(20666)
成果(20052)
(19866)
课题(19116)
国家社会(18829)
创新(18539)
发展(18183)
(17889)
期刊
(70186)
经济(70186)
研究(40164)
中国(26607)
管理(21905)
(20944)
科学(19011)
学报(18291)
(18011)
大学(13985)
学学(13406)
业经(12887)
(12546)
金融(12546)
农业(12154)
技术(11673)
经济研究(11486)
教育(10790)
财经(10734)
(9467)
问题(9392)
商业(7714)
(7569)
技术经济(7369)
现代(7294)
资源(7025)
(6920)
国际(6599)
科技(6247)
经济管理(6237)
共检索到205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世斌  
文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内部的极化效应,表现为浙江和江苏的生产要素在向上海的移动。找出了促进极化的3个因素:一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强化了极化效应;二是来自上海方面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三是周边省份的生产扩张。阐述了上海极化作用为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四大机遇,即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浙江在应对极化过程中第三产业结的构调整战略,即规模战略、层次战略、国际化战略、地域整合战略和市场主导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峰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依旧强劲,但是这一地区也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化系数不高、产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该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协同整合地区规划,加强合作,合理分工,实现地区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力剑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笔者从产业结构的两个方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在总的劳动力中的比例关系。来分析长江三角洲二省~市(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一)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分析长江三角洲二省一市产业结构现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工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最后在对比较分析结果总结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立国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 1 5城市产业结构入手 ,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目前长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进红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由此决定了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向红  谢守红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两类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重要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守红,周向红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两类主要开发区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玉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建军  
本研究从产业经济和市场体制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各次区域之间产业同构产生的原因 ,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的产业同构有其必然性。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需要重视的是由产业同构所反映出来的制度问题 ,即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问题。而这正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所在。进而以浙江为例 ,认为必须从长三角正在形成的广域产业集聚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客观现实出发 ,在长三角次区域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 ,进而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互动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春锋  缪启龙  马利  王勇  
基于1996~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省会城市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气温指标(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周循环特征,并分析了春节、五一节、十一节长假期间与假日前后各7d气温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现象,其中气温日较差和日最高气温最为显著;气温变化的周末效应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大,其他季节周末气温指标值比工作日小,其中春季周末效应最为显著。春节、五一节、十一节三大长假存在明显的假日效应,其中春节和十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假日前后7d小,五一节假日期间气温指标值相比前后7d大。由于三大节假日的时间更长,气温变化的假日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查志强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的纵深拓展,长江三角洲成为这一轮台商投资的主要接受地,其中台资IT产业的集群现象日益显著。现以台资IT产业落户苏州为例,对台资IT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祥建  唐炎华  徐晋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约占全国的6%。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城市群体系。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这一地区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8个省市,土地面积约33方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土地面积的3.4%,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3436亿元,占全国的19.4%。这一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