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0)
- 2023(7694)
- 2022(5818)
- 2021(4986)
- 2020(4063)
- 2019(9123)
- 2018(9086)
- 2017(17732)
- 2016(9785)
- 2015(10696)
- 2014(10988)
- 2013(10739)
- 2012(9921)
- 2011(8792)
- 2010(8903)
- 2009(8073)
- 2008(7922)
- 2007(6954)
- 2006(6377)
- 2005(5868)
- 学科
- 济(49914)
- 经济(49874)
- 业(24186)
- 管理(23673)
- 企(18326)
- 企业(18326)
- 地方(16959)
- 中国(16795)
- 方法(15006)
- 农(13456)
- 数学(12883)
- 业经(12858)
- 数学方法(12790)
- 产业(11383)
- 农业(9301)
- 学(9159)
- 地方经济(8531)
- 制(8338)
- 财(8309)
- 发(8080)
- 城市(7612)
- 结构(7081)
- 环境(7063)
- 技术(6842)
- 体(6775)
- 贸(6258)
- 贸易(6250)
- 融(6190)
- 金融(6189)
- 发展(6093)
- 机构
- 学院(139339)
- 大学(137520)
- 济(60896)
- 经济(59653)
- 研究(53255)
- 管理(51058)
- 理学(43695)
- 理学院(43109)
- 管理学(42369)
- 管理学院(42118)
- 中国(37998)
- 科学(32651)
- 京(30880)
- 江(27978)
- 所(26576)
- 财(24986)
- 研究所(24326)
- 农(23291)
- 中心(23223)
- 业大(20346)
- 院(20201)
- 财经(19867)
- 范(19734)
- 师范(19498)
- 经济学(19385)
- 农业(18139)
- 北京(18116)
- 州(17919)
- 经(17905)
- 经济学院(17477)
- 基金
- 项目(96518)
- 科学(77357)
- 研究(70190)
- 基金(69958)
- 家(61122)
- 国家(60674)
- 科学基金(52528)
- 社会(47003)
- 社会科(44762)
- 社会科学(44750)
- 省(39545)
- 基金项目(37574)
- 自然(32663)
- 划(32097)
- 自然科(31865)
- 自然科学(31858)
- 自然科学基金(31287)
- 教育(30319)
- 编号(27121)
- 资助(26955)
- 发(23839)
- 重点(22602)
- 成果(20862)
- 部(20516)
- 课题(20066)
- 创(19871)
- 国家社会(19806)
- 发展(19704)
- 展(19443)
- 创新(18731)
共检索到212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力剑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笔者从产业结构的两个方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在总的劳动力中的比例关系。来分析长江三角洲二省~市(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一)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分析长江三角洲二省一市产业结构现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峰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依旧强劲,但是这一地区也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化系数不高、产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该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协同整合地区规划,加强合作,合理分工,实现地区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世斌
文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内部的极化效应,表现为浙江和江苏的生产要素在向上海的移动。找出了促进极化的3个因素:一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强化了极化效应;二是来自上海方面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三是周边省份的生产扩张。阐述了上海极化作用为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四大机遇,即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浙江在应对极化过程中第三产业结的构调整战略,即规模战略、层次战略、国际化战略、地域整合战略和市场主导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建设环境互为影响。一方面,用2008年数据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特征,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过程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综述了常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研究,在未来2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mm;在未来5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mm。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造成影响,主要是:土地淹没面积大,洪涝灾害加剧,影响生产和能...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过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唐立国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 1 5城市产业结构入手 ,通过分析比较 ,找出目前长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产业结构 相似系数 增长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工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分析,最后在对比较分析结果总结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产业结构 比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朝林
2007年11月15日,《城市问题》编委工作会议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编委建议发挥《城市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城市科学领域的优势,以《城市问题》为园地组织学术论坛、笔谈会或小型研讨会,就北京或其他区域城市发展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研讨与争鸣,从而反映城市问题研究方方面面的情况,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新年伊始,本刊邀请编委笔谈,现将部分编委之笔谈刊登于2008年第1期《城市问题》,以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芳 郑玲玉 童奕懿 纪小敏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了里下河、秦淮河、武澄锡虞、浦东浦西、杭嘉湖和甬曹浦6个城市化典型区域,以1991、2001和2006年3个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代表,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了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通过基于洪灾形成机制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洪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6个典型区域的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承灾体暴露性增加显著;尽管各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随着防洪减灾能力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综合洪灾风险总体上仍呈现加剧的态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结合评价结论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洪灾风险...
关键词:
城市化 洪灾风险 评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进红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由此决定了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升级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向红 谢守红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两类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重要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守红,周向红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两类主要开发区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进军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无疑又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化以及产业发展已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对这种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长江三角洲整体经济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福泉 胡锈腾 赵银银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从反映城市化不同侧面的内涵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两者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量化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祥建 唐炎华 徐晋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是指上海市全部、江苏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该区域总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约占全国的6%。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通过交通网络、商品网络、技术网络、资金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城市群体系。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魏星,刘建波,张伊娜
文章主要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群系统的阶层-空间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这一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群现状及其发展特征。文章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目前尚处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大城市群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今后应以国家战略推进这一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化 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