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3)
- 2023(15191)
- 2022(13249)
- 2021(12331)
- 2020(10195)
- 2019(23435)
- 2018(23446)
- 2017(44466)
- 2016(24483)
- 2015(27619)
- 2014(27814)
- 2013(27541)
- 2012(25914)
- 2011(23481)
- 2010(23809)
- 2009(21766)
- 2008(21511)
- 2007(19246)
- 2006(17217)
- 2005(15435)
- 学科
- 济(105181)
- 经济(105074)
- 管理(68484)
- 业(67037)
- 企(55184)
- 企业(55184)
- 方法(41012)
- 数学(34324)
- 数学方法(33853)
- 中国(30230)
- 地方(29191)
- 农(29177)
- 业经(25361)
- 学(23060)
- 财(21777)
- 农业(19603)
- 制(18640)
- 贸(18524)
- 贸易(18506)
- 易(17843)
- 理论(17171)
- 和(16950)
- 技术(16866)
- 环境(16408)
- 银(16292)
- 银行(16250)
- 地方经济(15871)
- 融(15836)
- 金融(15834)
- 行(15638)
- 机构
- 学院(349018)
- 大学(348985)
- 济(136365)
- 管理(136023)
- 经济(133167)
- 研究(123274)
- 理学(116288)
- 理学院(114893)
- 管理学(112860)
- 管理学院(112228)
- 中国(91661)
- 科学(77711)
- 京(77114)
- 所(63356)
- 财(60989)
- 农(58599)
- 研究所(57534)
- 江(57462)
- 中心(55224)
- 业大(52200)
- 范(49411)
- 师范(48917)
- 北京(48771)
- 财经(47941)
- 农业(45638)
- 院(44977)
- 州(44155)
- 经(43238)
- 师范大学(39383)
- 经济学(39035)
- 基金
- 项目(232752)
- 科学(181853)
- 研究(171442)
- 基金(165232)
- 家(144003)
- 国家(142739)
- 科学基金(121711)
- 社会(105409)
- 社会科(99757)
- 社会科学(99730)
- 省(92889)
- 基金项目(87800)
- 自然(78953)
- 教育(78151)
- 划(77492)
- 自然科(77059)
- 自然科学(77042)
- 自然科学基金(75626)
- 编号(71058)
- 资助(68107)
- 成果(58289)
- 发(53608)
- 重点(52392)
- 课题(50222)
- 部(50169)
- 创(48098)
- 创新(44736)
- 科研(43605)
- 项目编号(43139)
- 发展(42791)
- 期刊
- 济(161718)
- 经济(161718)
- 研究(105820)
- 中国(74044)
- 学报(55612)
- 农(54317)
- 管理(53068)
- 科学(51882)
- 教育(44930)
- 财(44720)
- 大学(41597)
- 学学(38747)
- 农业(37799)
- 融(32085)
- 金融(32085)
- 技术(31905)
- 业经(27994)
- 经济研究(24271)
- 财经(22858)
- 图书(20966)
- 问题(20777)
- 业(19880)
- 经(19583)
- 科技(17594)
- 技术经济(17316)
- 理论(16915)
- 现代(16689)
- 资源(16602)
- 商业(16075)
- 版(15875)
共检索到536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亚
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甚至导致了局部的恶性竞争。立足"互利共赢"原则,着手解决产业结构同构问题,本文运用"蓝海战略"对江浙沪三地各自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四步动作"式的产业调整步骤,并就长三角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产业发展 蓝海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都市连绵区相比面临着一系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港澳回归并和珠江三角洲结合以及多条新的南北通道出现将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的地位遭到进一步的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2 )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都市连绵区最终形成 ;(3)加大支柱产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和基础设施投入 ;(4 )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5)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调控能力 ;(6)开展跨行政区规划 ,促进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都市连绵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和平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顺应发展规律,趋利避害,科学确定战略。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镇江经济发展 战略构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兰陵
根据国外产业集群的理论,以不同的标准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出不同的类型。结合我国长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章在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概括了目前“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进一步衍生了基本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志新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和上海当前发展的机遇,借鉴城市带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上海未来应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通过科教创新,从形象和功能上打造知识型、创新型的大都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其他城市共同和谐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产业同构 发展定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会满
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区域化将是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实际,通过对长三角15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翔实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探索应如何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沪浙两地分行合作、交流的近期和中长期联动策略,共同推进工商银行在本区域的新发展。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区域金融 金融联动 策略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建设和发展 比较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魁浩 乔观民 刘键初
本文运用区域分析法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南翼层次对宁波市发展进行定位 ,指出宁波市城市特色是港城 ,城市建设目标是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城市 ,并对宁波市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宁波 长江三角洲 城市功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石慧 王正卫
长江三角洲①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区内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超过6300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6.36%,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地区内部整合,形成紧密合作、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趋势 长江三角洲 城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颢瀚 张鸿雁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涉及区域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协调、城市群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协调。而协调又应当以三角洲协调联动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战略总体目标长江三角洲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