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9)
- 2023(2196)
- 2022(1960)
- 2021(1822)
- 2020(1582)
- 2019(3742)
- 2018(3685)
- 2017(6124)
- 2016(4218)
- 2015(5007)
- 2014(5135)
- 2013(4834)
- 2012(4694)
- 2011(4259)
- 2010(4444)
- 2009(3930)
- 2008(4075)
- 2007(3643)
- 2006(3207)
- 2005(2895)
- 学科
- 济(12621)
- 经济(12609)
- 业(6397)
- 学(6295)
- 地方(6161)
- 管理(5931)
- 教育(4961)
- 农(4587)
- 理论(4468)
- 方法(4417)
- 教学(4345)
- 企(4063)
- 企业(4063)
- 数学(3689)
- 中国(3657)
- 数学方法(3578)
- 地方经济(3118)
- 学法(3107)
- 教学法(3107)
- 农业(3089)
- 学理(2840)
- 学理论(2840)
- 研究(2695)
- 水产(2448)
- 贸(2348)
- 贸易(2347)
- 业经(2318)
- 易(2226)
- 体(2147)
- 环境(2138)
- 机构
- 学院(58176)
- 大学(57321)
- 研究(25203)
- 科学(18782)
- 江(17969)
- 农(17166)
- 济(16288)
- 经济(15812)
- 中国(15739)
- 管理(15563)
- 所(15064)
- 研究所(14098)
- 京(14080)
- 农业(13841)
- 业大(13247)
- 理学(12987)
- 理学院(12725)
- 管理学(12239)
- 管理学院(12148)
- 省(11060)
- 中心(10497)
- 技术(10433)
- 范(10039)
- 师范(9772)
- 院(9770)
- 农业大学(8958)
- 州(8889)
- 室(8601)
- 研究院(7952)
- 教育(7916)
- 基金
- 项目(41182)
- 科学(29554)
- 研究(28354)
- 基金(25276)
- 家(24060)
- 国家(23840)
- 省(19928)
- 科学基金(18322)
- 划(15707)
- 教育(14814)
- 社会(14163)
- 基金项目(13307)
- 自然(13186)
- 社会科(13162)
- 社会科学(13159)
- 自然科(12822)
- 自然科学(12816)
- 自然科学基金(12551)
- 编号(11951)
- 江(11822)
- 资助(11670)
- 课题(10681)
- 重点(10670)
- 成果(10175)
- 发(9472)
- 科技(9470)
- 计划(9075)
- 创(8523)
- 部(8458)
- 年(8382)
共检索到92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维孝 乔新美 叶锦春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新美 曹维孝 邹世平
作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我国长江、瓯江雌性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酯酶、乳酸脱氢酶及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长江、瓯江雌性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加武 任明荣 李思发
为比较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特点,建立判别中华绒螯蟹水系来源的方法,以辽河、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三个种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代表其形态特征的24个度量性状,处理后得48个形态特征参数;然后用逐步判别的方法筛选了其中能提供附加信息的6个参数,并建立了Beyes判别函数;最后对判别进行拟合,拟会概率雄蟹为92.39%,雌蟹为89.37%。用逐步判别的方法对中华绒螯蟹的不同种群进行比较并判别其水系来源是可行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昌 王世会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4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4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辽河与长江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文涛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李钟杰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侦 冯广朋 庄平 侯俊利
为了确定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亲蟹群体的38个形态指标。结果显示,通过两个群体雌蟹与雄蟹的逐步判别分析,均筛选获得5个主要因子,分别对其建立了判别公式,雌蟹与雄蟹的平均拟合率分别为94%与92%,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雌蟹与雄蟹的判别率均高于养殖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有16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其中有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差异系数值范围为0.294~0.614。两个群体的雌蟹间有11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而雄蟹间为12个。外额齿间距和第4步足指节长度跟壳宽的比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邱涛 陆仁后 项超美 张菁
用RAPD技术检测了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长江、辽河、瓯江三个群体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通过对群体内及群体间共享片段的分析,得到三群体间的相似率数据,为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RAPD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李清清 吴旭干 成永旭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尚明辉 范陈伟 赵金山 唐晨 吴旭干 成永旭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滕炜鸣 成永旭 吴旭干 杨筱珍 边文冀 陆全平 王武
实验通过定时定点采样,对同种规格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的子一代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及相关生物学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子一代莱茵蟹和长江蟹养殖群体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性腺指数(GSI)变化规律几乎一致,只是在11月份以前子一代莱茵蟹雌体的GSI略高于长江蟹,莱茵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2)无论子一代莱茵蟹还是长江蟹,其性腺快速发育期间,雌体肝胰腺中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两种群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和干重显著上升,肝胰腺指数和干重显著下降,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5);雄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广朋 张航利 庄平
对长江口不同性腺发育时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亲蟹的性腺与肝胰腺进行取样,对比研究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能量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亲蟹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性腺指数均在V期显著升高,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变化;性腺总脂含量放流群体在第VI1期显著下降,自然群体在第VI2期显著升高,其它时期变化均不显著;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肝胰腺总脂含量随着性腺的发育逐渐减小,第VI2期显著低于第IV期。在亲蟹性腺发育的同一时期,放流群体性腺和肝胰腺的蛋白水平显著小于自然群体,两个群体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在放流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龙晓文 何杰 姜晓东 刘乃更 成永旭
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至成蟹,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及氨基酸,旨在评价三种群雄体成蟹的营养品质和可食率。研究结果显示:(1)黄河种群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种群蟹,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最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辽河种群性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长江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航利 冯广朋 庄平 王瑞芳 章龙珍 王海华
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生殖洄游期间,对比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自然群体和放流群体9项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洄游亲蟹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血淋巴总蛋白、血蓝蛋白、甘油三酯、肌酐、Ca2+及Mg2+含量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放流群体亲蟹在性腺发育到Ⅳ、Ⅴ期时的血淋巴白蛋白含量和性腺发育到Ⅳ期时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性腺发育到Ⅵ期时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放流群体的大部分血淋巴生化指标与自然群体都无显著差异,仅在性腺发育到Ⅳ期后少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