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1)
- 2023(9480)
- 2022(8251)
- 2021(7640)
- 2020(6723)
- 2019(15563)
- 2018(15512)
- 2017(29354)
- 2016(16705)
- 2015(18976)
- 2014(19432)
- 2013(19234)
- 2012(18292)
- 2011(16376)
- 2010(16651)
- 2009(15413)
- 2008(15465)
- 2007(14225)
- 2006(12135)
- 2005(10865)
- 学科
- 济(66278)
- 经济(66203)
- 管理(42886)
- 业(41503)
- 企(32135)
- 企业(32135)
- 方法(30750)
- 数学(27214)
- 数学方法(26933)
- 农(19570)
- 学(17965)
- 财(17673)
- 中国(17214)
- 地方(16378)
- 制(14399)
- 业经(12753)
- 农业(12725)
- 贸(11871)
- 贸易(11870)
- 易(11417)
- 银(11090)
- 银行(11045)
- 融(10896)
- 金融(10888)
- 体(10685)
- 务(10668)
- 财务(10634)
- 财务管理(10603)
- 理论(10596)
- 行(10527)
- 机构
- 学院(240517)
- 大学(240246)
- 济(91954)
- 经济(89762)
- 研究(86666)
- 管理(85633)
- 理学(73261)
- 理学院(72298)
- 管理学(70679)
- 管理学院(70236)
- 中国(63897)
- 科学(58036)
- 农(52595)
- 京(52559)
- 所(46624)
- 江(43609)
- 财(43411)
- 研究所(42787)
- 业大(42534)
- 农业(41823)
- 中心(40326)
- 财经(34076)
- 州(33208)
- 范(32319)
- 北京(31856)
- 师范(31846)
- 院(31001)
- 经(30718)
- 省(30045)
- 技术(28628)
- 基金
- 项目(162248)
- 科学(124837)
- 基金(114943)
- 研究(112900)
- 家(103036)
- 国家(102208)
- 科学基金(84742)
- 社会(68288)
- 省(66241)
- 社会科(64481)
- 社会科学(64458)
- 基金项目(61054)
- 自然(57183)
- 自然科(55786)
- 自然科学(55760)
- 划(55529)
- 自然科学基金(54765)
- 教育(52595)
- 资助(47941)
- 编号(45713)
- 成果(37981)
- 重点(37886)
- 部(35325)
- 发(35269)
- 课题(33313)
- 创(32899)
- 计划(32328)
- 科研(31920)
- 创新(30934)
- 性(29704)
- 期刊
- 济(101950)
- 经济(101950)
- 研究(66290)
- 中国(49905)
- 学报(48484)
- 农(47056)
- 科学(39945)
- 财(35331)
- 大学(34821)
- 学学(33124)
- 农业(31390)
- 管理(29298)
- 教育(26751)
- 融(21859)
- 金融(21859)
- 技术(20809)
- 业(17219)
- 业经(17145)
- 财经(16971)
- 经济研究(16087)
- 经(14475)
- 版(14116)
- 问题(13824)
- 业大(12858)
- 资源(11624)
- 科技(11594)
- 图书(11375)
- 统计(11356)
- 技术经济(11230)
- 理论(10786)
共检索到358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川 郭劲松 祁俊生 潘杰 程聪
按照河床形态、水文条件、排污口分布、支流状况等特点从长江万州段及长江支流苎溪河选取8个断面进行采样,对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日立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长江水、普通自来水和纯水在紫外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水样、不同取样点的水体DOM的荧光特性和三维荧光光谱图。结果表明:长江水在波长290 nm左右的紫外光激励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荧光峰是350~550 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450 nm左右。但是不同取样点水样的荧光峰强度明显有差异,在4号、5号、2号取样点的水样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取样点,这与采样点...
关键词:
长江 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文良 罗固源 许晓毅 朱虹 杜娴
应用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矩阵(EEMs)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吸收指数E2/E3、荧光指数f450/f500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指纹等参数,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以类胡敏酸为主,其他的类富里酸、水体微生物代谢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均有检出,陆源输入为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主要来源,并且荧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芳 翟端端 郭劲松 李哲 周红 杨艳
为了解三峡水库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特征及来源,以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对象,对其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了荧光强度与DOC、CODMn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显示:小江回水区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主要表现出3个峰,类腐殖质荧光峰A、类蛋白荧光峰B和C;DOM荧光强度与DOC、CODMn相关性较好,表明荧光溶解有机物质的含量可以较好反映水体中有机碳和可被氧化有机物的含量;在8月份非水华暴发时期荧光强度和叶绿素a相关性较差,表明DOM荧光物质主要不是由浮游植物产生。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小江回水区DOM的来源既有外源输入,也有内源输入,且外源输入对DOM荧光物质的贡献大于内源输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荣琴 刘辰 李夏浩祺 杨剑锋 李会科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关键词:
腐解 溶解性有机物 光谱分析 黄土高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文 姜广甲 孔繁翔 马荣华 段洪涛 谢健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水体中的光学活性物质,其光化学变化对水体中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评价分析不同纬度、不同营养状况下内陆水体的CDOM吸收特性,对建立不同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太湖、石头口门水库、巢湖和鄱阳湖的现场CDOM吸收系数,分析aCDOM(412)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波段拟合光谱斜率S,利用SA/aCDOM(412)判断了研究区CDOM的不同来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不同营养状况的CDOM吸光特性差异显著,高纬度水体的CDOM含量高于低纬度水体,而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的富营养化水体的CDOM吸收大于贫瘠营养水平的水体。受藻类的影响,巢湖部分样点的CDOM吸...
关键词:
Ⅱ类水体 CDOM 光谱斜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一荃 薛力铭 李秀珍
2018年7月大潮期间于崇明东滩典型潮沟采集表层水体测定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和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结合平行因子分析与统计分析,探讨涨落潮期间盐沼湿地水体溶解有机质来源、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汐过程中355 nm处的紫外吸收系数a(355)与DOC浓度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表征DOC浓度与行为;表征芳香性的光谱斜率Sg及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均表明盐沼水体芳香性强于河口水体,暗示了陆源输入的重要作用。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揭示了其中含有陆源类腐殖质、类蛋白及海源类腐殖质,且均与潮汐变化显著相关,其中来源于陆地高等植被的C2成分与潮汐高度变化一致。受河口水域潮汐作用影响,采样水体荧光指数(FI)1.19~1.40,腐殖化指数(HIX)1.71~2.75,生物源指数(BIX)<1,水体中溶解有机质多为陆源输入,但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荧光特征分析可知,来自高等植物或土壤有机物的陆源有机质在CDOM来源上占主导地位。盐沼溶解有机质受局地再悬浮、孔隙水释放及潮汐横向输运的共同作用,成分复杂多变,后续需拓展时间与空间对比,以探明CDOM的产生、消亡与运动轨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一奇 王电站 颜成 张华生 周立祥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厌氧过程中猪场废水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从微观变化分析沼液难于生化处理的深度原因,对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方法]采集猪场实际废水,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对其进行厌氧发酵,探究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溶解性和颗粒态有机物组成与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厌氧消化对猪场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时间的延长,沼液水相的比紫外吸光度从初始值0.057提高到0.104 L·mg~(-1)·cm~(-1)。同时,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从初始的69.8%下降到16.2%。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厌氧消化的进行,可溶性有机物中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特征峰增强,而易降解的蛋白类有机物特征峰明显减弱。不同厌氧时间的猪场沼液无论稀释与否,其颗粒态有机物(以化学需氧量衡量)水解率或溶解率(经12 h曝气处理)均较低,仅为-33.3%~28.6%。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吸附絮凝共沉降去除率也较低(-22.5%~19.4%)。[结论]猪场沼液中颗粒态有机物难于降解或靠活性污泥颗粒吸附絮凝共沉降而去除,且沼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结构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趋于稳定,这2种因素是除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后氨氮含量较高、C/N严重失衡外,导致猪场沼液难以生化处理的另外重要原因。因此,适当缩短厌氧消化时间并在生化单元前端增加深度去除悬浮物(SS)单元是提高沼液后期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毅青 吴根义 许振成 邵继海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60、90、120 mg/L(分别记为CK、T1、T2、T3、T4、T5)。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色素含量和藻毒素含量,研究DOM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aeruginosa F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刘毅 王新萌 杨珺 冯旭 康秦梓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碳的重要来源,其光学性质可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波长为355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之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中底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②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③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鄂爽 巴浩楠 马瑞洁 陈东雨 刘璐 高冬笑 黄顺朝
为深入探讨谷子秸秆热解工艺的过程和机理,采用热重分析仪(TGA)对比分析了谷子秸秆在5个(5,10,15,20,25℃·min-1)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使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谷子秸秆在13个(15%75%)转化率下的活化能值及其偏差,同时选取不同终止温度(半纤维素反应后、峰值以及纤维素反应后所对应的温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谷子秸秆热解剩余物的有机结构。结果表明:谷子秸秆的热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瑶 高建民 樊永明
为探讨木材的受热变色机理,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了二氧六环抽提物加热处理前后的发色体系结构变化;并对抽提前后木粉在模拟干燥条件下、加热处理前后进行了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①抽出物含有黄酮类、可水解鞣质、香豆素等成分;加热后结构中羰基、羧基以及不饱和双键等发色基团数量增加,共轭发色体系电子跃迁能量降低,光谱吸收带延伸至可见光范围。②木粉中多酚类物质鞣质以及黄酮受热后易发生结构改变,这是木材受热后颜色变化的重要原因。③二氧六环抽提可除去部分具有醛、酮羰基等使木粉受热后颜色变深的物质,抽提后木粉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降低。
关键词:
刺槐 热变色机理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疆 王果 林志亮 陈晓婷
草炭有机质提取物胡敏酸、富里酸、水溶解态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研究显示 ,三者的含氧官能团组成相似 ,但基团含量差异较大 .胡敏酸、富里酸、水溶解态有机质与金属离子 (Cu2 +、Cd2 +、Pb2 +、Zn2 + )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 ,除 -COOH外 ,-OH、C=O、-NH2 等官能团也参与了对金属离子的络合 ,但不能很好地揭示哪种金属离子具有形成络合物的最大倾向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质 金属离子 络合物 红外光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林 张旭博 任凤玲 孙楠 徐梦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重要因子。探讨在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土壤pH等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氮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0—2019年已发表文献72篇,获得相对独立数据(510组DOC和208组DON),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H下施肥对DOC和DO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DON含量,其中施有机肥(单施或配施)的提高幅度(60%和93%)是化肥(13%和29%)的4.6倍和3.2倍。不同利用方式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DOC和DON含量,且旱地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DOC和DON的幅度显著高于水旱轮作。不同熟制比较,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后DOC含量提高85%,显著高于一年两熟(38%);不同pH土壤比较,碱性土壤(pH>7.5)上施用有机肥后DOC和DON含量分别提高了85%和162%,显著高于6.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商帅帅 郭璠 邱景琮 王鑫晴 王诗淇 王春梅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土壤冻融格局的改变,而冻融作用又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深刻的影响。【方法】以高寒泥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式开展了两种冻融条件下(日冻融:-3℃/5℃,12 h/12 h,30次;深度冻融:-24℃/5℃,20 d/10 d,1次)的试验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探究土壤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结果】(1)经过30 d培养后,两种冻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日冻融和深度冻融条件下土壤样品的DOC含量分别为183.26和187.06mg/kg,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80%和21.26%(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哲 吴瑞平 刘蕊杰 许向东 樊永明
采用自制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对麦草碱木素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通过对光照、氧气和光敏剂这3个因素进行不同组合,考察了木素光催化降解途径。通过分析木素紫外吸收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探讨了木素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因素在木素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初步研究了木素发生光催化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光照条件下,木素直接发生降解较少;氧气对木素光催化降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氧条件下光降解实验表明,木素结构中苯环大量开裂,联接木素单元结构间的醚键打开;自由基、单线态氧对木素光催化降解的贡献很大;三重态的光敏剂虽不能直接与木素反应,但在有氧气通入的条件下,三重态光敏剂与分...
关键词:
麦草碱木素 光催化降解 氧气 光敏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