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9)
2023(279)
2022(303)
2021(289)
2020(274)
2019(649)
2018(670)
2017(1519)
2016(778)
2015(889)
2014(903)
2013(968)
2012(997)
2011(935)
2010(961)
2009(849)
2008(799)
2007(699)
2006(599)
2005(474)
作者
(2257)
(1977)
(1922)
(1878)
(1225)
(904)
(856)
(775)
(772)
(703)
(694)
(661)
(645)
(641)
(605)
(593)
(586)
(571)
(525)
(522)
(515)
(474)
(468)
(460)
(455)
(436)
(432)
(419)
(409)
(402)
学科
(7967)
经济(7964)
方法(4193)
数学(4148)
数学方法(4143)
地方(2732)
地方经济(2425)
中国(1464)
(1324)
管理(1216)
经济学(952)
(915)
金融(915)
(909)
环境(787)
(776)
(768)
贸易(767)
(740)
(701)
(679)
(679)
银行(674)
(667)
(628)
农业(569)
发展(538)
(538)
财政(497)
收入(489)
机构
大学(12531)
学院(12226)
(7803)
经济(7749)
研究(4538)
管理(4203)
理学(3732)
理学院(3706)
管理学(3664)
管理学院(3648)
中国(3146)
经济学(3100)
经济学院(2899)
(2864)
科学(2479)
财经(2416)
(2312)
(2287)
(2217)
研究所(2155)
中心(1988)
(1869)
财经大学(1797)
业大(1581)
(1539)
农业(1519)
(1500)
科学院(1455)
经济研究(1452)
研究中心(1436)
基金
项目(8188)
科学(6503)
基金(6315)
研究(5564)
(5512)
国家(5476)
科学基金(4590)
社会(4236)
社会科(4071)
社会科学(4071)
基金项目(3284)
(3150)
资助(2861)
自然(2684)
自然科(2626)
自然科学(2626)
教育(2595)
自然科学基金(2585)
(2491)
(2151)
经济(2147)
(2064)
国家社会(2012)
(1990)
重点(1962)
发展(1795)
(1782)
教育部(1782)
人文(1750)
编号(1691)
期刊
(7590)
经济(7590)
研究(3825)
学报(2007)
(1927)
科学(1798)
经济研究(1702)
管理(1656)
大学(1511)
学学(1498)
(1486)
财经(1405)
中国(1341)
(1253)
统计(1210)
问题(1207)
技术(1070)
(1010)
决策(986)
技术经济(966)
农业(965)
(912)
金融(912)
(836)
世界(771)
经济问题(771)
业经(732)
商业(706)
经济管理(634)
国际(601)
共检索到16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龙  吴鑫  
从2004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来,中部经济快速启动和爬越的局面初现端倪。与“中部崛起相呼应”,“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位于江西省的萍乡市紧邻长株潭,与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经济高度关联。萍乡市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增强长株潭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推动赣西经济的发展。双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协调机制体系化,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体系、产业政策、能源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如果萍乡市能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形成的长株潭萍经济区必将成为湘赣两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的经济增长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若愚  邹玲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何仁伟  赵中花  史文涛  
建立了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2-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域的经济综合得分,后用标准差和聚类分析法、ESDA结合SPSS和ArcGIS软件等分析其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发现在时间上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差异同步波动缩小,但前者远大于后者。并指出在空间上高、低水平县域分别向中心和外围区域集中,呈现"凸"字形空间格局;低水平县域占多数,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外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低,高水平县域一般是地级市市区。全域自相关分析的Moran’s I值从1992年的0.183963上升至2010年的0.417067,这说明空间结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许多难题,贯穿“东盟方式”的“10+3”合作是东亚目前的主导形式,但这一合作的诸多缺憾使东亚区域合作很难沿这一方向深入下去。2002年初,小泉纯一郎在新加坡描述了一个称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实际是鼓吹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东亚的区域合作。的确,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的方式不但符合东盟强调自立的合作原则,也迎合了外部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易为各方接受,却从根本上堵住了东亚通往更具机制化合作的道路。笔者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虽然需要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但却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保障东亚各国利益的惟一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爱军  方学芹  
20世纪末,以“地缘优势”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亚地区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10+3”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本文具体分析了“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参与新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福建社科院课题组  张帆  方彦富  李鸿阶  单玉丽  林在明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为了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更好地为咨询决策服务,福建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课题组,开展《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开放研究》。编辑部现刊载一组研究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大庆  
文章对构建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进行设想,特别是在金融基础建设、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四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寻立祥  
本文认为,长株潭区域物流产业集群体系的构建是以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为活动范围,以交通区位为轴线,通过分工合作来构筑合理化区域物流系统,是对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集成。因此研究的切入点是长株潭区域物流的战略规划,重点是区域物流设施与产业布局、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物流信息的共享,以及区域物流协同管理方法体系的构建,难点是根据区域产业分工、区位优势和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物流系统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分别建立一个区域物流协同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新颖  邓子纲  
长株潭城市群在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应该着力探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逐步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实现长株潭新特区的资源整合。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框架内,以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群来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战略并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小梅  
首先介绍长株潭经济发展现状,然后分析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对长株潭发展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加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杨仁斌  毕军平  周妮笛  易敏  胡文敏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估了长株潭地区2000年、2010年两个年度的生态资产,分析了生态资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生态资产分布不均匀,株洲市最高,长沙市次之,湘潭市最低;2区域生态资产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但人均生态资产降幅较大,其中区域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7.93%、长沙市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11.20%、株洲市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5.39%、湘潭市下降了4.16%;3长株潭区域生态资产变化是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是关键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快速城市化的长株潭地区应走绿色、环保、低碳、集约、智慧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荣中  杨敏华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1996-2008年长株潭区域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8年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分析可知:林地、果园、桑园、交通用地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李臻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圈核心文化产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长株潭地区核心文化产业即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产业、休闲娱乐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这种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金龙  周宏骞  史文立  
区域合作治理是长株潭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从多中心治理的角度论述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治理结构的四个要素,讨论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实现长株潭区域合作治理的路径依赖: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