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2)
2023(6696)
2022(5761)
2021(5404)
2020(4517)
2019(10174)
2018(9812)
2017(19068)
2016(10427)
2015(10962)
2014(10776)
2013(10568)
2012(10091)
2011(9228)
2010(9415)
2009(8611)
2008(8541)
2007(7520)
2006(6752)
2005(5860)
作者
(31158)
(26597)
(26400)
(24943)
(16620)
(12816)
(11733)
(10086)
(10004)
(9432)
(9158)
(9038)
(8772)
(8465)
(8283)
(8251)
(7777)
(7735)
(7655)
(7560)
(6726)
(6560)
(6448)
(6080)
(5997)
(5920)
(5847)
(5541)
(5335)
(5312)
学科
(48901)
经济(48868)
管理(24135)
(22718)
方法(21385)
数学(18109)
数学方法(17846)
(17561)
企业(17561)
地方(13874)
(12199)
(12074)
中国(11134)
业经(9502)
(9305)
农业(8477)
(8278)
贸易(8272)
(7900)
地方经济(7684)
(7250)
环境(7248)
理论(7204)
产业(6420)
(6245)
金融(6242)
(5784)
(5765)
结构(5715)
(5633)
机构
学院(152835)
大学(151599)
(58835)
经济(57593)
研究(56659)
管理(53315)
理学(46438)
理学院(45652)
管理学(44536)
管理学院(44262)
中国(39388)
科学(38532)
(32259)
(29514)
(27629)
研究所(27459)
(26079)
(23964)
中心(23917)
业大(23875)
师范(23704)
(22606)
农业(21723)
财经(21540)
(21027)
北京(20237)
师范大学(19529)
(19480)
经济学(18466)
(18388)
基金
项目(106680)
科学(84229)
基金(78605)
研究(72070)
(71036)
国家(70524)
科学基金(59367)
社会(46819)
社会科(44511)
社会科学(44497)
基金项目(42581)
(41778)
自然(40425)
自然科(39413)
自然科学(39396)
自然科学基金(38714)
(35862)
教育(32766)
资助(32654)
编号(26704)
重点(24843)
(24351)
(22607)
(21224)
计划(20790)
成果(20702)
科研(20532)
创新(19996)
国家社会(19748)
课题(19741)
期刊
(66914)
经济(66914)
研究(41753)
学报(28135)
科学(27368)
(25007)
中国(24299)
大学(20551)
学学(19829)
管理(18433)
(17360)
农业(17282)
教育(11960)
业经(11386)
经济研究(11057)
技术(10538)
财经(10059)
(10011)
金融(10011)
资源(9460)
问题(9202)
(8917)
(8767)
(8179)
(8080)
商业(7542)
业大(7464)
科技(7073)
统计(7006)
(6991)
共检索到21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世敏  廖珍杰  
根据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旅游景区群落的概念,探讨旅游景区群落结构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关联。以长株潭为例,分析景区群落空间结构现状,并从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集群结构三个方面探索区域旅游景区群落空间结构优化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世敏  廖珍杰  
基于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旅游景区群落的概念,运用群落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长株潭景区的群落结构,并从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探索了区域旅游景区群落结构的优化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恒  李悦铮  
构建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结合G IS技术,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发现其存在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大、北部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等问题;利用基于拓扑和度量的空间分析方法,从α指数、β指数、γ指数,以及平均路径长等几个方面,对大连市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旅游网络尚存在连通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实施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政   朱翔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拟步骤,深入归纳其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结果表明:长株潭都市圈中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域的“低-高-低”趋势。旅游景区对高速公路依赖显著,轨道交通作用发挥不足,各类交通之间接驳不畅,部分景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文章据此提出宏观交通规划、中观交通组织、微观交通设计3方面的优化措施。文章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前端、中端、末端环节全过程分析,构建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框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优化都市圈的旅游交通系统具有规划和管理的启发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于伟  
北京市自2001年认定首批A级旅游景区以来,其发展势头在空间上已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当前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城区和远郊区密集、近郊区稀疏的"哑铃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受资源和市场两大因素共同驱动;通过对不同阶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具有沿交通干道演化、沿重要水系与公共绿地演化和沿旅游集散中心与集散镇演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明,资源本底、水系和公共绿地条件、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在A级旅游景区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雯萱  谢双玉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龚勤林  邹冬寒  周沂  朱晟君  
打造高品质旅游集聚地并构建多站点景区游览环线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论文基于2006—2018年288个城市评选的最高级别景区——“5A”景区的数据,将“5A”景区划分为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3类,借助ArcGIS、Stata等工具探索了“5A”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探讨了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国“5A”景区存在“东中集聚、区域失衡、禀赋不一”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类景区数量严重不足。其次,高级别景区能显著推动本城市的旅游发展,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效应。其中,同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竞争效应,且主要表现为对同类型景区间的竞争,竞争范围为0~400 km;跨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合作效应,且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景区间的合作与互补,最优合作范围为200~400 km。最后,对比各省域内部景区空间分布发现,同一省域内城市多以自然类或人文类“5A”景区中的某一类景区为主,即同一省域内部可能存在针对同类景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研究结论将为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春晓  黎巧  
红色旅游具有共生发展属性,探索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空间特征是一个揭示其本质特征的基础性工作,学术价值明显,实践意义重大。本文运用集聚水平和联系水平两大指标描述红色旅游共生发展的空间特征,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密度权数和品质权数、交通线的通达性权数,定义质量集聚度指数和通达性指数,形成一套多元主体空间特征的描述方案。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水平高,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中共生共荣,运用该方案对长株潭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多元主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呈现集聚分布特点,其中又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测算与分析空间关联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的无标度特性和遵循的进化过程,认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形研究是可行的。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景点系统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在地理区域分布上表现为景点空间分布较集中的特性。同时认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仿射性分形特征,景点系统从中心向外围有递变的趋势,且在不同方向上递变的比率是不同的,在地理区域上表现为景点的空间分布越往外围越集中(或均衡),且不同方向上的集中性程度是不同的;具体到南京市来说是递减的,向南部递减的较慢,向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章馨  夏赞才  唐月亮  刘涵妮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旅游点逐步嵌入所属城市或相邻城市建成区;(2)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呈现从离散到集聚的演进过程,并形成一核独大、多核并存的空间格局;(3)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调控应采用分区调控和要素调控相结合的调控策略,因地制宜地构建既响应城市增长需要,又促进乡村旅游引导城乡融合的地域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祥利  宋保平  范彬彬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西部呼伦贝尔旅游区景区(点)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空间布局具有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区域五种典型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效用表现为从中心集散地向周围同方向递减、同方向先递增后递减、异方向变化和无相关等四种类型并产生相应的旅游流空间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恒  
本文以大连市国家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系统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复合研究,结果发现其系统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二元化趋势,各景区间旅游吸引力不平衡;系统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的特征,旅游开发空间布局不平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胡静  
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具有沿河流、交通、城市分布的特征,集聚态分布格局明显。运用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无标度区,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中心性较为明显,多分形结构凸出,空间结构较为复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以武汉、咸宁、黄冈、麻城等主要城市为节点,通过系统内部的长江、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等线状要素进行能量传递而展开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轴线分布特征,空间相互作用较强,旅游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现状分析和分形刻画的基础上,认为"K"形空间发展结构是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凌  孙根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全省层面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呈集中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层面看,五大经济区内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同,且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亦显著差异;从地市层面,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的面积均衡比、人口均衡比和经济均衡比显著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