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5)
2023(11315)
2022(9944)
2021(9379)
2020(7870)
2019(18227)
2018(18446)
2017(35663)
2016(19648)
2015(22212)
2014(22615)
2013(21955)
2012(19843)
2011(17739)
2010(17564)
2009(15912)
2008(15138)
2007(13112)
2006(11386)
2005(9719)
作者
(56725)
(46911)
(46577)
(44463)
(29746)
(22444)
(21182)
(18647)
(18061)
(16703)
(16144)
(15690)
(14885)
(14866)
(14522)
(14450)
(14021)
(14016)
(13352)
(13286)
(11809)
(11555)
(11322)
(10644)
(10547)
(10446)
(10402)
(10310)
(9563)
(9418)
学科
(75363)
经济(75269)
管理(53764)
(49092)
(40606)
企业(40606)
方法(35360)
数学(30851)
数学方法(30461)
中国(20659)
(20078)
(18527)
(18341)
地方(17321)
业经(15823)
(13971)
理论(13447)
农业(13138)
(12132)
(12069)
贸易(12063)
(11669)
环境(11638)
技术(11156)
(11095)
银行(11037)
教育(11022)
(10882)
财务(10801)
财务管理(10781)
机构
大学(270725)
学院(269759)
管理(107496)
(102041)
经济(99628)
理学(93459)
理学院(92407)
研究(90824)
管理学(90721)
管理学院(90252)
中国(65224)
科学(58972)
(57911)
(46454)
(46083)
(45960)
业大(43146)
研究所(42246)
中心(40613)
(38913)
财经(37113)
农业(36546)
北京(36349)
(36213)
师范(35817)
(33775)
(33460)
(31677)
技术(30373)
经济学(29716)
基金
项目(191437)
科学(148870)
研究(138966)
基金(137004)
(120132)
国家(119108)
科学基金(101459)
社会(84981)
社会科(80335)
社会科学(80313)
(76017)
基金项目(73227)
自然(67184)
自然科(65586)
自然科学(65567)
自然科学基金(64352)
(63846)
教育(63808)
编号(57379)
资助(56806)
成果(46577)
重点(42442)
(41274)
(40514)
课题(39847)
(39473)
创新(36791)
科研(36700)
项目编号(35311)
大学(35189)
期刊
(110930)
经济(110930)
研究(77950)
中国(50498)
学报(46809)
(42506)
科学(41428)
管理(38903)
大学(34687)
(33387)
学学(32678)
教育(32490)
农业(29493)
技术(23845)
(19834)
金融(19834)
业经(18726)
经济研究(17646)
财经(17061)
图书(15361)
(14459)
问题(14444)
(14368)
科技(13869)
理论(13406)
(13097)
技术经济(12498)
实践(12421)
(12421)
业大(12396)
共检索到38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华  朱翔  唐承亮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市群 ,它的优化建设不仅受到湖南省的关注 ,而且受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世界银行的重视。这一区域现有 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8个县城、158个一般建制镇及 362个集镇。其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等级为首位型分布 ,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征。按综合实力 ,7个设市城市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首位城市规模偏小、城镇等级体系不完整、小城镇数量多而规模小是该区城镇等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应以长株潭 3个核心城市的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 ,加强城镇体系的中心化趋势 ;应积极促进浏阳、醴陵、湘乡等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规模升级 ;应将宁乡、攸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国华,朱翔,肖卓  
长株潭地区城镇职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职能同构、第三产业落后、工业主导行业层次低、高新技术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少是该区城镇职能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作为城镇职能升级的突破口 ;应合理分工 ,科学选择设市城市的优势社会经济职能 ;应突出特色 ,科学定位小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文章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含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做出了合理界定。并借助这一指标体系,监测长株潭2005~2007年间的"两型社会"建设现状情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寅康  徐梦洁  彭补拙  
本文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城镇类、等、级及基准地价的城镇土地等级体系,为兵团农垦城镇不同层次的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阳军  周建  芦娟  
分析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在充分探究长株谭区域物流业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地区绿色物流产业需求特征,提出了建设长株潭城市绿色物流体系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思洛  陈湘杰  
通过对长株潭区域信息资源分布现状调研,分析该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经验,从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模式、共享规则等方面对长株潭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进行构建。提出以网络框架和资源框架为基础搭建共享平台,并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资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人才体系以保障平台的有效运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华  于洋  陈利  甘静静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城市群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攀高,催生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本研究应用3S技术以及城市规划、景观生态理论,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和生态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景观格局逐步破碎化和多样化,城市组团摊大饼式发展明显,具有明显融城趋势,生态福利空间分布不均,人们不能平等共享生态福利等问题。同时根据当前城市群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案例与经验,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结果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优化以及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为国内同类型城市群生态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志伟  汤放华  易纯  宁启蒙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磊  佘国强  
文章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构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测度,判断长株潭新型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以便提出加快推进长株潭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娅娇  谭丹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中,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城镇化的对策,为实现"两型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进中  韩峰  张文静  徐荻迪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省、对全国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作为"两型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必然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进而在对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与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株潭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现出先平稳,然后急剧上升的倒"L"型变化趋势;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志,武友德,赵波  
滇中高原区是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其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体系是否完善,不仅对云南省的发展,而且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滇中高原区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剖析,研究其优化对策,并对滇中城市群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玲  郭志富  张竟竟  李治国  贺振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体系呈现城镇密度分布不均、中心指向性集聚等特征。其次,从豫中、豫北、豫西、豫东、豫南五大区域层面,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析区域间城镇化差异,探讨土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的优化调控。最后,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等发展契机与机遇,提出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自身优势、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等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玲  郭志富  张竟竟  李治国  贺振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体系呈现城镇密度分布不均、中心指向性集聚等特征。其次,从豫中、豫北、豫西、豫东、豫南五大区域层面,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析区域间城镇化差异,探讨土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的优化调控。最后,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等发展契机与机遇,提出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合理调整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