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285)
2022(3748)
2021(3573)
2020(2927)
2019(6621)
2018(6693)
2017(12497)
2016(7245)
2015(8337)
2014(8429)
2013(8346)
2012(8239)
2011(7368)
2010(7792)
2009(7205)
2008(7449)
2007(6769)
2006(6154)
2005(5426)
作者
(22220)
(18450)
(18329)
(17599)
(11941)
(8876)
(8449)
(7151)
(7125)
(6666)
(6309)
(6285)
(5892)
(5891)
(5798)
(5754)
(5568)
(5515)
(5318)
(5207)
(4693)
(4552)
(4516)
(4246)
(4199)
(4094)
(4079)
(4062)
(3998)
(3660)
学科
(34191)
经济(34148)
管理(20380)
(14565)
方法(13294)
中国(12315)
(11775)
企业(11775)
数学(11592)
数学方法(11343)
地方(9973)
(7944)
(6875)
(6444)
城市(6159)
(5892)
理论(5712)
地方经济(5334)
环境(5264)
业经(5175)
(4436)
城市经济(4431)
(4331)
(4271)
(4141)
贸易(4136)
(4082)
金融(4081)
(4077)
银行(4058)
机构
大学(105956)
学院(105588)
(40561)
经济(39327)
研究(39229)
管理(36254)
理学(30356)
理学院(29882)
管理学(29143)
管理学院(28953)
中国(28785)
科学(25153)
(24321)
(20268)
(19091)
研究所(18182)
中心(17852)
(17367)
(16863)
(15398)
业大(15366)
北京(15248)
师范(15237)
财经(14679)
(14656)
(13888)
农业(13736)
(13185)
经济学(12831)
技术(12445)
基金
项目(67796)
科学(52824)
基金(48337)
研究(47487)
(42721)
国家(42356)
科学基金(36065)
社会(29943)
社会科(28362)
社会科学(28352)
(26352)
基金项目(25392)
自然(23538)
自然科(23036)
自然科学(23030)
(22880)
自然科学基金(22574)
教育(22325)
资助(20424)
编号(18830)
成果(16141)
重点(15281)
(14390)
(14229)
课题(14223)
(12943)
计划(12633)
国家社会(12539)
科研(12366)
大学(12343)
期刊
(48051)
经济(48051)
研究(34037)
中国(24041)
学报(17941)
科学(16382)
(15648)
(15391)
管理(14196)
教育(13543)
大学(13378)
学学(12581)
农业(10328)
技术(9618)
(8154)
金融(8154)
问题(8061)
城市(7498)
财经(7442)
经济研究(7344)
(6810)
(6605)
统计(6282)
业经(6134)
(5667)
(5531)
(5473)
现代(5473)
图书(5365)
资源(5211)
共检索到16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万涛  
长株潭自古一体,但1951年以来成为了3个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发展,已发展成为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处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严重影响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长株潭地区发展。消化或解除这种影响,必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一是保持3个市格局的小调整,二是与3个市市制有关的大调整,大调整优于小调整。大调整有3个市合并,省管县制、3个市市区合并为1个市,省管县制、缩小的3个市之上设立联合政府3种方案,第二方案最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曲夫  史卫东  胡德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内以长沙为核心包括株洲、湘潭的一个典型的城市群,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矛盾和问题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区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在行政区经济还将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发挥其正面效应,削弱其负面效应着手,针对长株潭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用行政区划手段和非行政区划手段来进行协调,并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措施和设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梦洁  陈黎  林庶民  王慧  
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对区域的城镇体系和经济体系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县级以上境界面状数据,使用ArcGIS软件,通过ArcMap ArcToolbox中的自带工具、ArcMap VBA和Google Maps API编程计算长三角城市群2000—2009年的城市群分形维数,分析研究期内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群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相关性的影响。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主要包括市辖区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上海和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不断增强,而杭州市的影响相对削弱;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逐渐趋向均衡;此外,交通网络一体化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与作用,推动了长三角的整体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毛蒋兴  何力  欧阳东  徐彬  
在分析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引入数学分析方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格局研究,寻求符合城市群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城市群最大增长极的规模效应的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宏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贤彬  聂海峰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1997年重庆从四川独立出来设立直辖市这一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项目评价文献中最新出现的合成控制法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相关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庆地区,对新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这种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考虑了中央的优惠政策与资金输入支持后,重庆行政区划升格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仍然存在。本文从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地方官员政治激励与地区竞争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合理解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是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快速的城市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分权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将逐步减少,代之以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手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王妙英  
京津冀在历史上行政归属发生了很多次变化,从明代的京师(北直隶)到清代的直隶再到民国时期的河北省,继而目前的河北省,行政沿革的变化证明了该区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鉴于此,城市化进程中该区域应该实施的发展对策是: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以京津为核心的包括很多中小城市在内的城市群;通过统筹考虑,让京津冀在互补中得到发展,在此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唐山与保定的发展势头;通过构建"大保定"、"大天津",促进"大北京"发展,让保定和唐山逐渐发展为京津周围的专业化城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玲玲  孙海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域调整非常频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是其重要动机。本文整理了全国1992~2012年间2245次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行政区划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1992~2012年整个时间段内全国行政区划调整对经济增长仅有微弱的正效应,东部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1~2012年间表现为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在1992~2000年间表现为负面效应。可见行政区划调整并不总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期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增长。换言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薛华培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沿江沿海经济发展轴交汇处,是省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部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江苏省江海联运的枢纽和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在国内率先实现人均产值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开泳  陈田  
在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和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以广州市近年来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如保持历史文脉,相似相融;小区合并、大区分解;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对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等。分析了现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国有资产的流失、行政设施的浪费、缺少经济推动的引导、行政区划面状蔓延而缺少长远规划和整体协调,并就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