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0)
- 2023(7459)
- 2022(5468)
- 2021(4546)
- 2020(3534)
- 2019(7732)
- 2018(8013)
- 2017(15265)
- 2016(8708)
- 2015(9702)
- 2014(10075)
- 2013(9787)
- 2012(9001)
- 2011(8097)
- 2010(8312)
- 2009(7326)
- 2008(7077)
- 2007(6482)
- 2006(6156)
- 2005(5826)
- 学科
- 济(43092)
- 经济(43036)
- 管理(24531)
- 业(18579)
- 中国(16768)
- 地方(13572)
- 企(13178)
- 企业(13178)
- 方法(12492)
- 环境(11956)
- 农(11779)
- 数学(11055)
- 数学方法(10937)
- 学(9906)
- 业经(9350)
- 发(8426)
- 农业(8020)
- 城市(7840)
- 制(7827)
- 财(7792)
- 划(6567)
- 银(6475)
- 银行(6455)
- 发展(6365)
- 展(6346)
- 地方经济(6336)
- 行(6222)
- 城市经济(5911)
- 融(5909)
- 金融(5908)
- 机构
- 大学(122042)
- 学院(121454)
- 济(52273)
- 经济(50946)
- 研究(45975)
- 管理(42962)
- 理学(35693)
- 理学院(35247)
- 中国(34615)
- 管理学(34593)
- 管理学院(34384)
- 科学(27494)
- 京(26992)
- 财(24232)
- 所(22538)
- 中心(21485)
- 江(21248)
- 农(21084)
- 研究所(20238)
- 财经(18252)
- 范(17715)
- 师范(17532)
- 业大(17384)
- 院(17111)
- 经济学(17094)
- 北京(16825)
- 经(16484)
- 州(16436)
- 农业(16092)
- 省(15628)
- 基金
- 项目(80182)
- 科学(63881)
- 基金(58628)
- 研究(58284)
- 家(51335)
- 国家(50925)
- 科学基金(43902)
- 社会(39408)
- 社会科(37423)
- 社会科学(37416)
- 省(31470)
- 基金项目(30692)
- 自然(27093)
- 划(26516)
- 自然科(26476)
- 自然科学(26470)
- 教育(26089)
- 自然科学基金(25968)
- 资助(22694)
- 编号(22461)
- 发(19023)
- 重点(18477)
- 成果(18319)
- 部(17100)
- 国家社会(17057)
- 课题(16818)
- 创(15647)
- 发展(15630)
- 展(15403)
- 创新(14884)
共检索到196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娅娇 谭丹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中,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城镇化的对策,为实现"两型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可行性 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志伟 汤放华 易纯 宁启蒙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曼 彭蝶飞
目前,长株潭三市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酒店业2005-2020年城市用地情况,以城市用地数量作为研究因变量,夜间灯光数据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城市化与酒店业的数据模型,对理解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droni协整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在没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酒店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系数为0.46;在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酒店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系数为0.214。酒店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系统协调度基本呈现一致增高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正向相互影响。酒店业发展将会逐步带动城市餐饮、购物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城市综合体。在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时,更要做好酒店业规划与布局,增强规模效应对酒店业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酒店业 新型城镇化 多源数据 长株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水域生态系统外,其它生态系统均有所下降,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减少。2)2005—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间为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有所下降;2010—2014年间为平稳响应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较为稳定;2015—2018年间为稳步上升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明显增加,旅游业与城市化能够共同发展。3)研究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在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沙市出现轻度失调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宁启蒙 胡广云 汤放华 曾志伟
科技创新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性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迅速;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有显著影响,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科技创新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等方面指标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水域生态系统外,其它生态系统均有所下降,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减少。2)2005—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间为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有所下降;2010—2014年间为平稳响应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较为稳定;2015—2018年间为稳步上升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明显增加,旅游业与城市化能够共同发展。3)研究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在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沙市出现轻度失调状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 杨灿 童晶 蒋晓娉 蔺向宇 欧阳婳
【目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方法】基于2010、2015和2018年三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和统计年鉴数据,测度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和E_(SV)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相关特征,进一步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空间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视角出发,诊断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E_(SV)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1)长株潭城市群平原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山地区域,研究期内E_(SV)显著下降,空间上总体呈“中心低、四周高”分布特征,二者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2)除社会城镇化以外,其他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与A_(ESV)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且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性;3)通过对比发现,空间误差模型被证明能更好的解释二者的空间关系,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是引发E_(SV)空间分异的显著因子,且其作用方向均为负向,作用强度空间城镇化最强;4)地理加权回归揭示了各因子的效应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结论】经济城镇化对A_(ESV)产生负向影响,且空间上由中部向南北部逐渐递减;空间城镇化对A_(ESV)的影响最大,空间异质性最强,且呈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梯度递减态势,说明在西北地区单位空间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引起A_(ESV)的下降幅度最大;生态城镇化与A_(ESV)也呈全局负相关关系,总体上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态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欢芳 胡振华
低碳经济将是今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而低碳产业集群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组织载体。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低碳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重点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低碳化问题进行整体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一个中心,实施五大战略"的产业集群低碳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并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层面进行了低碳化路径的具体设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张文举 余报楚
北部湾城市群低碳城镇化存在经济发展和城镇水平与其他主要城市群差距较大,城镇化建设宏观协调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产业竞争高碳特征明显,生态环境保护和减排压力大等问题。应通过完善低碳城镇化统筹规划和城镇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同城化、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及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等措施推进北部湾城市群低碳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低碳城镇化 北部湾城市群 同城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平楼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枝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调查组 吴大庆 王定芳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平台,而建设长株潭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支持这一长期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长株潭城市群 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阳煌
经过多年酝酿和论证,我国正式开征环境税的脚步日渐临近。总体看,环境税开征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已日渐成熟,中央可以考虑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再稳步在全国推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宾津佑 李民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3个市县区,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二者耦合度介于0.78200.9986之间,二者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耦合协调度介于0.10620.5301之间,表明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态势;全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琪
走低碳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化发展现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建设仍显迟缓,低碳能源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利用等方面相对薄弱。然后,采用实证的手段,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群低碳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原因,发现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扩大是制约低碳化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增加、技术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也是低碳城镇化迟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琪
走低碳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化发展现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低碳城镇化建设仍显迟缓,在低碳能源建设、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利用等方面相对薄弱。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扩大是制约低碳化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增加、技术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也是低碳城镇化迟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