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0)
- 2023(14633)
- 2022(12795)
- 2021(12057)
- 2020(10105)
- 2019(23463)
- 2018(23104)
- 2017(45120)
- 2016(24430)
- 2015(27418)
- 2014(27327)
- 2013(27014)
- 2012(24755)
- 2011(22245)
- 2010(22692)
- 2009(21390)
- 2008(19954)
- 2007(17672)
- 2006(15799)
- 2005(13906)
- 学科
- 济(101016)
- 经济(100823)
- 管理(72031)
- 业(65751)
- 企(55911)
- 企业(55911)
- 方法(47510)
- 数学(40579)
- 数学方法(39945)
- 中国(33415)
- 融(27485)
- 金融(27483)
- 银(26018)
- 银行(25973)
- 财(25777)
- 农(25674)
- 行(25017)
- 地方(23887)
- 学(22900)
- 业经(22370)
- 环境(20767)
- 制(19855)
- 理论(18972)
- 农业(17207)
- 和(17141)
- 务(16868)
- 财务(16788)
- 财务管理(16755)
- 贸(16069)
- 贸易(16054)
- 机构
- 大学(343681)
- 学院(342648)
- 管理(136217)
- 济(136050)
- 经济(132884)
- 理学(117876)
- 理学院(116530)
- 研究(114696)
- 管理学(114176)
- 管理学院(113570)
- 中国(90301)
- 京(73479)
- 科学(71755)
- 财(63079)
- 所(57542)
- 中心(53426)
- 农(53005)
- 研究所(52313)
- 财经(50706)
- 业大(50163)
- 江(49589)
- 北京(46883)
- 经(45882)
- 范(45617)
- 师范(45234)
- 院(41532)
- 州(41504)
- 经济学(41160)
- 农业(41106)
- 财经大学(37705)
- 基金
- 项目(235051)
- 科学(184962)
- 基金(170781)
- 研究(170737)
- 家(148183)
- 国家(146915)
- 科学基金(126856)
- 社会(108944)
- 社会科(102635)
- 社会科学(102601)
- 省(91932)
- 基金项目(90727)
- 自然(82886)
- 自然科(80933)
- 自然科学(80918)
- 自然科学基金(79397)
- 教育(78006)
- 划(77051)
- 资助(71375)
- 编号(69126)
- 成果(55933)
- 重点(52543)
- 部(51112)
- 发(49917)
- 创(48182)
- 课题(47660)
- 创新(44888)
- 科研(44802)
- 国家社会(44194)
- 教育部(43975)
- 期刊
- 济(148204)
- 经济(148204)
- 研究(102345)
- 中国(63909)
- 学报(53324)
- 科学(49340)
- 管理(48881)
- 农(47827)
- 财(47136)
- 融(40701)
- 金融(40701)
- 大学(40332)
- 学学(38040)
- 教育(36479)
- 农业(32331)
- 技术(28451)
- 财经(24533)
- 业经(23373)
- 经济研究(22931)
- 经(20891)
- 问题(20604)
- 图书(17852)
- 理论(17355)
- 统计(16509)
- 技术经济(16432)
- 科技(16204)
- 资源(15863)
- 实践(15838)
- 践(15838)
- 业(15739)
共检索到506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晓强 侯加林 尹侠
本文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运 许涤龙
为了综合统计与测度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文章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得到构成金融生态指数灵敏度最高、代表性最强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法测量了该地区2006—2015年金融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该地区与国内其他典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整体波动趋势,这与该地区各时期所处的经济背景及相关应对举措是相关的;此外,与沿海经济区相比,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金融生态环境 评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平楼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枝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红玲
按照国务院有关批示精神,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传玲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信息化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景涛
"两型社会"建设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也是一项重要的"集体行动",因为不同建设主体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而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因此,这就必然引发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省政府、相关地级市政府、企业和公民构成了博弈的主体,这四个主体的博弈行为直接决定了"集体行动"的结果。通过设置博弈规则,模拟相关主体在不同联盟情况下的支付矩阵,并确定"最优解"是论文的研究主题。论文通过解释"最优解"可以为决策者优化利益协调机制,诱导建设主体开展合作博弈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博弈 最优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欣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1)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2)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3)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认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依托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对称的最大空间规模效益的现代化城市群;而构建"两型社会"城市群的关键措施,又在发展能够满足该城市群需求且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的"两型产业"。这样,在宏观上促使城市群制造业实现投入产出效率的最大化,通过生产方式集约化与技术现代化,带动生活消费方式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即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获得最大发展、最大节约、最大环保的"两型社会"建设合意的财富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联芳 谭勇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锋 彭晨曦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欲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两型社会和信息化大都市,就必须抓紧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障碍。建议采取诸如信息产业先行,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发展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文化环境,加强信息共建共享体系设计,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等措施,努力推进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程。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长株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风劲 易浪波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核心议题。本文指出,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城市并举,有机整合制度、技术、人力、资金和物质资源等要素,合理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其他部门组织等多方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程中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进而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匡远配
边缘效应能使边缘区汇聚城乡的经济优势,并且能够产生整合增殖效益,促进城乡综合效益的实现,有利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开发的适宜度和城乡布局的统筹优化。负熵是边缘区作为耗散结构系统与外界进行物流、能流交换,产生边缘效应的基础。协同能够使边缘区各子系统之间彼此协调,同步作用,这是边缘效应产生的根本。要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边缘效应,有力地促进"两型农业"建设,措施如下:对生态环境优化进行总体规划、保护生态资源,建立资源节约体系;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和土地市场,宏观调控土地规划;大力发展城镇网络、优化总体布局、实现城乡统筹等。
关键词:
两型农业 边缘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薄湘平 付净 孙文浩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一溥 郑伯红
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2017年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及其耦合的UCM对夏冬两季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建成区人为热排放增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长株潭2017年人为热排放总量为3.49×10~(17)J/a,平均人为热排放强度为14.22 W/m~2,工业、建筑、交通和人体新城代谢对人为热的贡献率分别为48.15%、40%、11.3%和0.55%。(2)人为热的引入使得城市群主城区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升高了约0.7℃和1.5℃;冬季增温效果是夏季的2倍。(3)不同密度分区人为热排放导致的增温效果不同,总的来说,工业/商业区>高密度住宅区>低密度住宅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