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6)
- 2023(17642)
- 2022(14993)
- 2021(13844)
- 2020(11760)
- 2019(26859)
- 2018(26633)
- 2017(51299)
- 2016(27946)
- 2015(31471)
- 2014(31320)
- 2013(31262)
- 2012(28846)
- 2011(25799)
- 2010(26073)
- 2009(24465)
- 2008(24437)
- 2007(22027)
- 2006(19623)
- 2005(17353)
- 学科
- 济(123167)
- 经济(123020)
- 业(103309)
- 管理(90218)
- 企(84995)
- 企业(84995)
- 方法(55789)
- 农(49011)
- 数学(45943)
- 数学方法(45288)
- 业经(34820)
- 财(32944)
- 农业(32587)
- 中国(32231)
- 地方(24924)
- 学(23112)
- 务(22731)
- 财务(22648)
- 财务管理(22618)
- 制(22548)
- 理论(21584)
- 企业财务(21396)
- 技术(21312)
- 和(20126)
- 贸(20110)
- 贸易(20097)
- 易(19399)
- 策(18803)
- 划(18652)
- 环境(17775)
- 机构
- 学院(406786)
- 大学(402765)
- 济(164875)
- 管理(164326)
- 经济(161351)
- 理学(142100)
- 理学院(140590)
- 管理学(138019)
- 管理学院(137288)
- 研究(131748)
- 中国(100920)
- 京(85768)
- 科学(82042)
- 农(77894)
- 财(73997)
- 所(66025)
- 业大(64631)
- 江(61511)
- 中心(60880)
- 农业(60044)
- 研究所(59758)
- 财经(59214)
- 经(53838)
- 北京(53414)
- 范(51589)
- 师范(51121)
- 州(49479)
- 经济学(48628)
- 院(47286)
- 经济管理(44050)
- 基金
- 项目(273748)
- 科学(216343)
- 研究(199839)
- 基金(199262)
- 家(172844)
- 国家(171276)
- 科学基金(148834)
- 社会(127412)
- 社会科(120531)
- 社会科学(120499)
- 省(108329)
- 基金项目(105708)
- 自然(97020)
- 自然科(94872)
- 自然科学(94853)
- 自然科学基金(93135)
- 教育(90857)
- 划(88990)
- 资助(82082)
- 编号(81797)
- 成果(64953)
- 重点(60272)
- 部(59945)
- 发(58519)
- 创(57778)
- 课题(55463)
- 创新(53433)
- 国家社会(52225)
- 科研(51627)
- 教育部(51315)
- 期刊
- 济(188243)
- 经济(188243)
- 研究(117088)
- 中国(78459)
- 农(76275)
- 学报(63726)
- 管理(62033)
- 科学(59490)
- 财(57267)
- 农业(51732)
- 大学(49148)
- 学学(46518)
- 教育(41834)
- 技术(37397)
- 业经(35261)
- 融(35195)
- 金融(35195)
- 财经(28755)
- 经济研究(27792)
- 业(26714)
- 问题(26318)
- 经(24711)
- 技术经济(22291)
- 版(20312)
- 图书(19911)
- 统计(19547)
- 现代(19516)
- 科技(19429)
- 理论(18406)
- 商业(18217)
共检索到602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匡远配
边缘效应能使边缘区汇聚城乡的经济优势,并且能够产生整合增殖效益,促进城乡综合效益的实现,有利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开发的适宜度和城乡布局的统筹优化。负熵是边缘区作为耗散结构系统与外界进行物流、能流交换,产生边缘效应的基础。协同能够使边缘区各子系统之间彼此协调,同步作用,这是边缘效应产生的根本。要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边缘效应,有力地促进"两型农业"建设,措施如下:对生态环境优化进行总体规划、保护生态资源,建立资源节约体系;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和土地市场,宏观调控土地规划;大力发展城镇网络、优化总体布局、实现城乡统筹等。
关键词:
两型农业 边缘效应 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锋 彭晨曦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欲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两型社会和信息化大都市,就必须抓紧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障碍。建议采取诸如信息产业先行,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发展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文化环境,加强信息共建共享体系设计,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等措施,努力推进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程。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长株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荣朝 苗长虹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笔者在阐释"边缘效应"、边缘区、边缘区类型的基础上,从边缘效应、通道条件、经济地位、基础设施、文教科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南襄城市群构建条件。同时,对南襄边缘区的未来发展给出了消除"行政区经济"束缚、突出互补优势、加速南襄边缘区要素流动、促进边缘区升级、构建南襄城市群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边缘效应 边缘区 南襄城市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芬
长株潭城市群品牌建设是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湖南经济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湖南省及长株潭三市政府在长株潭城市群品牌建设的公关战略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品牌建设的政府公关战略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长株潭 城市群品牌建设 政府公关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红玲
按照国务院有关批示精神,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平楼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枝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传玲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信息化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景涛
"两型社会"建设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也是一项重要的"集体行动",因为不同建设主体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而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因此,这就必然引发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省政府、相关地级市政府、企业和公民构成了博弈的主体,这四个主体的博弈行为直接决定了"集体行动"的结果。通过设置博弈规则,模拟相关主体在不同联盟情况下的支付矩阵,并确定"最优解"是论文的研究主题。论文通过解释"最优解"可以为决策者优化利益协调机制,诱导建设主体开展合作博弈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博弈 最优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晓强 侯加林 尹侠
本文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政 朱翔
对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用地损失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有助于准确归纳其损失的趋势和机制,为农业用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遥感影像图的收集与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库、方格网系统、十二向玫瑰图和三维山丘图的构建,对城市群扩张和农业用地损失的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通过离心模型归纳导致农业用地损失的动力机制,并对2020、2025年的农业用地损失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城镇建成区扩张是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用地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伴随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农业用地损失经历了"中心区主导—中心区与产业园区共同主导—连绵式损失"的过程。如不加以控制,至2025年,一个总面积达1 500 km~2,呈连绵状分布的超大型都市区将在长株潭城市群形成,现有中心城区、产业园区之间的农业用地将逐渐消失殆尽,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环境损失。从空间规划上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式,从政策法规上对侵占行为进行严格控制,是保护农业用地的关键所在。研究有望为我国城市群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方法论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农业用地损失 动态模拟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认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依托最大供给半径与最大需求半径对称的最大空间规模效益的现代化城市群;而构建"两型社会"城市群的关键措施,又在发展能够满足该城市群需求且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的"两型产业"。这样,在宏观上促使城市群制造业实现投入产出效率的最大化,通过生产方式集约化与技术现代化,带动生活消费方式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即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获得最大发展、最大节约、最大环保的"两型社会"建设合意的财富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江江 王晓红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面临着三市大气叠加污染、林业用地却在被侵占、绿地系统压力过重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绿地面积中增加碳汇,是实现长株潭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长株潭特殊的气候、绿地结构与分布、绿地类型,引入C4植物,并分析了C4植物在高速公路绿地、岩石园绿地、屋顶花园、草坪等四种典型环境绿地中的应用前景,从而实现C4植物在长株潭绿地建设中减少水耗、高效率光合作用等功效。C4植物的推广应用将对减少长株潭大气中的碳浓度,降低温室效益,创建低碳型长株潭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国华 陈炉 唐承丽 贺艳华 冉钊
在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近年来的研究较为活跃。文章梳理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在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城市群形成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演化、城市群的产业优化与园区发展、城市群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研究内容较为传统、过程机理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对复杂性科学方法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包括: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两型"城市群空间发展研究;创新、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网络对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全球及全国城镇体系重构背景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研究;大数据、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机理,运用DEA方法测算2001—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进步水平,利用Moran系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证实: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技术扩散与空间邻近紧密相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市场化制度和人均资本是重要促进因子,且存在滞后现象,但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级人力资源作用不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薄湘平 付净 孙文浩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