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0)
- 2023(6530)
- 2022(6002)
- 2021(5544)
- 2020(4754)
- 2019(11293)
- 2018(11261)
- 2017(22204)
- 2016(12369)
- 2015(13962)
- 2014(14287)
- 2013(14368)
- 2012(13783)
- 2011(12543)
- 2010(12853)
- 2009(12061)
- 2008(12173)
- 2007(11193)
- 2006(9582)
- 2005(8514)
- 学科
- 济(58183)
- 经济(58138)
- 管理(32657)
- 业(30408)
- 方法(28066)
- 数学(25500)
- 数学方法(25315)
- 企(22511)
- 企业(22511)
- 农(16343)
- 地方(14928)
- 学(14198)
- 财(13483)
- 中国(13063)
- 环境(12478)
- 农业(11137)
- 贸(10167)
- 贸易(10164)
- 业经(9996)
- 易(9822)
- 和(8981)
- 制(8821)
- 地方经济(8647)
- 融(8250)
- 金融(8247)
- 银(8178)
- 银行(8137)
- 务(8001)
- 财务(7987)
- 财务管理(7960)
- 机构
- 大学(185096)
- 学院(185075)
- 济(77844)
- 经济(76274)
- 管理(67683)
- 研究(67360)
- 理学(58022)
- 理学院(57219)
- 管理学(56170)
- 管理学院(55831)
- 中国(50547)
- 科学(44613)
- 京(40066)
- 农(37747)
- 所(36603)
- 财(34230)
- 研究所(33685)
- 业大(31013)
- 中心(30889)
- 农业(29931)
- 江(28093)
- 财经(27435)
- 北京(25319)
- 范(24946)
- 经济学(24774)
- 师范(24688)
- 经(24682)
- 院(23744)
- 经济学院(22730)
- 州(22292)
- 基金
- 项目(124625)
- 科学(96311)
- 基金(89633)
- 研究(86965)
- 家(80068)
- 国家(79439)
- 科学基金(65826)
- 社会(54092)
- 社会科(51210)
- 社会科学(51188)
- 省(48664)
- 基金项目(48312)
- 自然(43618)
- 自然科(42352)
- 自然科学(42337)
- 划(41780)
- 自然科学基金(41562)
- 教育(39078)
- 资助(36969)
- 编号(34829)
- 重点(29227)
- 发(28278)
- 成果(27888)
- 部(27417)
- 创(24901)
- 计划(24434)
- 科研(24309)
- 课题(24126)
- 创新(23472)
- 教育部(22588)
共检索到26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杨仁斌 毕军平 周妮笛 易敏 胡文敏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估了长株潭地区2000年、2010年两个年度的生态资产,分析了生态资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生态资产分布不均匀,株洲市最高,长沙市次之,湘潭市最低;2区域生态资产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但人均生态资产降幅较大,其中区域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7.93%、长沙市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11.20%、株洲市人均生态资产下降了5.39%、湘潭市下降了4.16%;3长株潭区域生态资产变化是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是关键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快速城市化的长株潭地区应走绿色、环保、低碳、集约、智慧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源远 沈守云 陆禹 詹文 袁滔
【目的】研究长株潭生态绿心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探讨驱动因子和发展趋势,为林地景观保护和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2003、2008、2013、2018年4期矢量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林地占区域总面积的42.70%,与耕地交错形成生态绿心的基底。林地景观以慢生阔叶树组、一般公益林、人工林、风景林为主。2)林地景观总体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2018年林地景观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了441.64 hm~2。2008—2013年减少面积206.53 hm~2,占减少总面积的46.76%。因为景观基础数量和管理政策、制度的不一致,林地中各类景观动态变化呈现不同特征。3)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由土地开发建设导致,主要受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影响。林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最终来源,必须加强林地监管与保护。4)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变化正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用地面积变化负极显著相关,与人口数量、温度、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变化负显著相关。5)林地景观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类型分维数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周长面积分维数、聚合度、连通性降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景观受耕地景观阻隔和建设用地蚕食。【结论】林地景观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景观趋于破碎化。人为干扰是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林地景观变化还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影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源远 沈守云 陆禹 詹文 袁滔
【目的】研究长株潭生态绿心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探讨驱动因子和发展趋势,为林地景观保护和长株潭生态绿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2003、2008、2013、2018年4期矢量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林地占区域总面积的42.70%,与耕地交错形成生态绿心的基底。林地景观以慢生阔叶树组、一般公益林、人工林、风景林为主。2)林地景观总体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2018年林地景观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了441.64 hm~2。2008—2013年减少面积206.53 hm~2,占减少总面积的46.76%。因为景观基础数量和管理政策、制度的不一致,林地中各类景观动态变化呈现不同特征。3)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由土地开发建设导致,主要受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影响。林地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最终来源,必须加强林地监管与保护。4)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变化正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用地面积变化负极显著相关,与人口数量、温度、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变化负显著相关。5)林地景观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类型分维数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周长面积分维数、聚合度、连通性降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地景观受耕地景观阻隔和建设用地蚕食。【结论】林地景观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景观趋于破碎化。人为干扰是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林地景观变化还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李晓青 向云波 张晔 刘利科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彩虹 郭旭文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调控支持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实现方法,并对2030年长株潭地区的农林景观格局进行了调整,实现优化调控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肖腊梅 胡文敏 易敏 谢宜章
以长株潭城市群中开发强度最大的长株潭核心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计量分析工具分析长株潭核心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从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产业驱动、人口增长等六大维度,以及城市交互作用等方面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各地类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耕地减少324.96 km2、林地减少855.47 km2,建设用地增长1 161.87 km2,草地与水体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变动。(2)2000—2008与2008—2018年两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3)自然环境(DEM、河流水系)是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基础条件,从根本上决定着三种地类变化的空间形态;区位交通中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延伸,扩大了三种地类变化的范围;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产业发展、人口增长加快了三种地类变化的速度。(4)城市交互作用强度有效反映了各种地类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变化的趋势,这表明城市交互作用强度是除六大维度外的第七大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林 黄田 李黎武 文彤 曹永卿 曾敏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区位优势,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绿心地区现状环境数据、国土二调数据等为基础,借助GIS软件对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四个等级并划分出四个区域,可为长株潭三市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对维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长株潭 绿心 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惠
长株潭地区雾霾现象日趋严重,其治理将经历一个长期复杂而艰难的历程,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行动,给社会合理的期盼,又要冷静分析,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雾霾成因 治理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云梅 刘琼 祁爽 童述明
梳理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情况,基于PEST方法分别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分析了长株潭地区智慧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总结出长株潭地区智慧物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后互联网、区块链等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因素,为后期构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效、智能、协同、精准、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智慧物流 PEST分析 长珠潭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顺石 彭雨龙 秦建新 谭子芳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地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原始植被生长环境。文章采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植被指数产品、MD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城市夜间灯光时间序列等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植被生长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城市群扩张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情况良好,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多年平均值在0.4~0.6之间,整体上植被生长向良好态势发展;研究区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并具有两个明显阶段:2001—2009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2017年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受城市群扩张影响,长沙、株洲、湘潭3个城市周边区域NDVI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较为缓慢;MDSPOLS城市夜间灯光序列数据变化趋势可有效指示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扩张过程;长株潭城市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87.46%城市扩张区域NDVI保持较低水平的显著性上升趋势,仅有7.13%城市扩张区域NDVI呈显著性下降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力 谢宜章 向平安
【目的】科学评价与测度城市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内城市群生态空间量化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人均生态空间面积"(PCES)与"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CWWD)两个基准指标,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区的12个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法和无量纲对比法对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价值标准和绿地建设规划数量进行测度分析,以回归方程测算出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数量和要求。【结果】长株潭PCES和CWWD与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城区改造状况、产业发展布局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1)生态空间建设与分布状况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区位导向性;2)由于生态空间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方面,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高低必然同步影响到人均生态空间面积;3)生态空间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导向性和人口分布导向性;4)人口密度也是引导现状生态空间分布(覆盖比率)的主导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按照本研究配置要求,2025年长株潭城市完全能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即人均生态空间面积≥12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38%。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忠诚 胡曰利
城市生态建设是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与显性标志。文章从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城市绿地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生态制约因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城市生态建设一体化的思想观念、完善区域生态建设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改进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等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生态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国英 叶翠
文章选取了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六所乡村小学,从政府、学校、家庭三大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目前乡村小学图书室在推动小学生阅读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藏书质量不高、藏书更新不及时、专职图书管理员缺乏等因素,让乡村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提出应从提高图书室经费投入、加大图书室审核力度、强化图书室管理职责等方面出发,加强乡村小学图书室建设,进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旭鹏 陈彩虹 郭霞 周丹华 胡焕香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SR模型,依据研究区具体情况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0年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6186增长至3.9040,总体水平都处于"一般"状况;由于受到冰雪灾害和森林火灾的严重影响,2008年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最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贤军 李铌 李志学
城乡生态空间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威胁,如何做到一方面促进城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是新时期城乡规划所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城乡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长株潭绿心为例,从城乡生态空间的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推进机制等方面对城乡生态空间规划进行探索,解决了绿心地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和设施生态空间格局的重构问题,兼顾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期对类似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