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
- 2023(683)
- 2022(565)
- 2021(516)
- 2020(479)
- 2019(1073)
- 2018(1110)
- 2017(1774)
- 2016(1167)
- 2015(1286)
- 2014(1288)
- 2013(1231)
- 2012(1260)
- 2011(1147)
- 2010(1215)
- 2009(1157)
- 2008(1062)
- 2007(1029)
- 2006(887)
- 2005(818)
- 学科
- 法(3076)
- 济(2738)
- 经济(2737)
- 管理(2507)
- 学(1551)
- 业(1528)
- 法令(1172)
- 理法(1124)
- 管理法(1124)
- 农(1061)
- 融(1042)
- 金融(1042)
- 企(1017)
- 企业(1017)
- 中国(812)
- 制(797)
- 及其(795)
- 农业(755)
- 金融法(718)
- 财(710)
- 业经(685)
- 方法(634)
- 经济管理(575)
- 水产(562)
- 银(557)
- 策(545)
- 银行(544)
- 物(542)
- 行(541)
- 桃(508)
- 机构
- 大学(17149)
- 学院(16997)
- 研究(7555)
- 农(7101)
- 科学(6827)
- 农业(5690)
- 中国(5606)
- 业大(5036)
- 所(4997)
- 研究所(4546)
- 京(4058)
- 省(3869)
- 农业大学(3722)
- 室(3563)
- 济(3551)
- 经济(3436)
- 实验(3334)
- 实验室(3232)
- 中心(3156)
- 管理(3131)
- 业(3119)
- 重点(3075)
- 江(2964)
- 院(2951)
- 技术(2780)
- 科学院(2765)
- 北京(2598)
- 部(2550)
- 法学(2476)
- 理学(2453)
共检索到26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泉 陈俊兴 敖敦 包洪胜 王丽丽 张淑宁 张裕 白玉娥
【目的】测定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解析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方法】以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仪法测定种子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确定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特点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结果】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变化模式,可将油脂累积期分为3个阶段,即油脂缓慢累积期(花后15至50 d)、油脂快速累积期(花后50至78 d)和油脂减缓累积期(花后78至106 d)。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烯酸,随着种子发育硬脂酸、棕榈酸和二十碳烯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长,成熟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64%,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5.61%,亚油酸含量达到18.20%。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和二十碳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递减趋势;油酸和亚麻酸与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柄扁桃种子发育期约为100 d,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模式,根据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将油脂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是复杂的脂肪酸组分转化过程,累积过程中先后出现7种脂肪酸组分。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柄扁桃种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升长柄扁桃种子油脂产量、改善油脂品质和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新桥 王伟 褚建民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坚果核仁的营养品质特点,尤其是脂肪酸的组成变异规律,为长柄扁桃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坚果表型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代表坚果质量和核壳厚度以及出仁率多样性的31个长柄扁桃优良单株坚果核仁为样本,利用索氏提取法和AOAC996.06脂肪酸分析方法提取分析样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采用SPSS13.0等统计分析软件对粗脂肪和脂肪酸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个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坚果核仁中粗脂肪含量在46.08%~61.61%之间,平均为54.58%。坚果核仁油中脂肪酸鉴定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关键词:
长柄扁桃 毛乌素沙地 脂肪酸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关键词:
印加果 发育过程 脂肪酸 油料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建 刘辰露 庆军 王琦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杜兰英 王璐
【目的】研究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油体动态变化与种仁含油率的相关性,探讨种仁中脂肪酸变化特征以及各脂肪酸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油用杜仲果实的适时采收和高油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华仲8号’杜仲种仁为研究对象,采用尼罗红染色技术与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种仁内油体;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1)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5月底—7月初)、缓慢生长期(7月初—8月底)和种仁成熟期(9月初以后);2)随着种仁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多,并不断向细胞中央扩散,种仁含油率与含油体率呈正相关关系,其增长速率均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种仁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随着种仁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并在9月初达到最大值(91.64%),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25%;相关性分析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麻酸与棕榈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种仁内含油体率与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优势显著。
关键词:
杜仲种仁 油脂 油体 脂肪酸 油料植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花生 种子发育 脂肪酸 相对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4个地区的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种仁油含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亚麻酸(C18∶3)、廿碳二烯-11,14酸(C20∶2)、山俞酸(C22∶0)、“蜜”酸(C20∶3)、木焦油酸(C24∶0)、神经酸(C24∶1)等1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适合生产生物柴油。亚油酸、“蜜”酸、亚麻酸、廿碳二烯-11,14酸、山俞酸、木焦油酸、神经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经...
关键词:
文冠果 种仁油 脂肪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牛卉颖 杨磊 张琳 李晓薇 刘玉 祖元刚
旨在建立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种子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长春花种子油,然后将油样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组分。从分离出的9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9.91%。主要脂肪酸油酸(C19H36O2)、亚油酸(C19H34O2)、棕榈酸(C17H34O2)和花生酸(C21H42O2)的相对含量分别是73.92%,16.93%,5.58%和3.40%。表1参1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石从广 李因刚 朱光权 柳新红 杨柳 盛卫星
通过对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多年的观察,其果实成熟期一般在9-10月。为了探索白花树果实成熟期内脂肪酸和含油率的累积变化规律,自2011年8月中旬(10日)起至2011年10月下旬(21日),对标记的白花树果实定期取样(12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测定百粒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9月下旬(27日)至10月上旬(9日)是白花树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拐点时期,这段时期果壳开始干燥脱水,果实内含物迅速累积;随着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亚油酸显著下降,其他脂肪酸相对含量均缓慢上升。这些结论对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藏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关键词:
苹果籽 苹果籽油 脂肪酸组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海鞘 大洋纵列海鞘 多不饱和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锦蓉 殷丽君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萃取了喜树种子油 ,研究了该种子油的理化性质 ,并采用GC MS联机技术测定了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喜树种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油酸、亚油酸及α 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2 .5 173%、2 8.2 6 39%和 4 5 .6 84 4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的喜树种子油中喜树碱的质量分数为 0 .12 5 9‰ ;其他感官和理化特性良好。
关键词:
喜树油 α-亚麻酸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黄高山 刘仲华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关键词:
蔗糖酯 油茶籽油 表面活性剂 酯交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长缨 雷朝亮 宗良炳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蝇蛆油、蛹油、成蝇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十五碳酸(C15∶0)、十七碳酸(C17∶0),其中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是2种不多见的奇数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对于不同虫态,其脂肪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
家蝇 脂肪酸 气相色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