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1)
2023(4311)
2022(3604)
2021(3035)
2020(2316)
2019(5617)
2018(4793)
2017(9192)
2016(4937)
2015(5228)
2014(5382)
2013(5339)
2012(4899)
2011(4148)
2010(4257)
2009(4005)
2008(4254)
2007(4030)
2006(3370)
2005(3282)
作者
(14703)
(12029)
(11997)
(11544)
(7720)
(5693)
(5572)
(4663)
(4533)
(4314)
(4193)
(4114)
(3965)
(3823)
(3817)
(3759)
(3676)
(3620)
(3558)
(3294)
(3020)
(2895)
(2891)
(2862)
(2805)
(2773)
(2751)
(2572)
(2432)
(2327)
学科
(20314)
经济(20300)
管理(19573)
(18404)
(14729)
企业(14729)
方法(9924)
(9338)
数学(9083)
数学方法(9008)
(7782)
财务(7765)
财务管理(7755)
企业财务(7554)
(5960)
中国(5827)
(5113)
金融(5111)
(5025)
银行(5020)
(4927)
(4607)
农业(4261)
业经(4079)
市场(4077)
(4030)
贸易(4020)
(3894)
环境(3613)
(3307)
机构
大学(73846)
学院(73065)
(33706)
经济(33065)
管理(29765)
理学(24840)
理学院(24654)
管理学(24286)
管理学院(24152)
研究(24106)
中国(21988)
(19607)
(15274)
财经(15067)
(13737)
科学(11758)
(11726)
中心(11633)
财经大学(11427)
(11064)
经济学(10958)
(10668)
北京(10028)
研究所(9939)
经济学院(9906)
(9418)
金融(9216)
(8997)
业大(8993)
商学(8846)
基金
项目(44956)
科学(36189)
基金(34322)
研究(32859)
(29948)
国家(29736)
科学基金(26207)
社会(21755)
社会科(20894)
社会科学(20888)
基金项目(17270)
自然(17086)
自然科(16660)
自然科学(16656)
自然科学基金(16401)
(15970)
教育(15132)
资助(14675)
(13705)
编号(12655)
(10595)
成果(10100)
重点(10068)
国家社会(9606)
教育部(9397)
(9086)
(9007)
(8943)
人文(8873)
(8731)
期刊
(35755)
经济(35755)
研究(24860)
(18075)
中国(15643)
(12568)
金融(12568)
管理(11640)
学报(9814)
科学(9158)
(8790)
财经(8286)
大学(7823)
学学(7487)
(7011)
经济研究(6241)
教育(6000)
技术(5719)
农业(5601)
财会(5537)
会计(5536)
业经(5025)
问题(4489)
理论(4396)
(4356)
国际(4051)
统计(3996)
实践(3847)
(3847)
(3793)
共检索到118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丁方飞  伍中信  
对2001~2006年旧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实施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所产生的应计盈余明显地降低了会计盈余的质量。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所构建的逆向套利组合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报酬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应计盈余与超额回报负相关,说明市场不能识别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支持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倩  刘斌  杨茵  
准则弹性的增加是否会诱致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核算办法,为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弹性。文章以此为契机,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该准则弹性来进行利润操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市场反应。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利用了准则变化带来的弹性的增加进行了相应的利润操纵;投资者对企业这种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市场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一涵  周咏梅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加速计提、少计提或不计提、巨额计提、非正常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然后探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虚构财务状况、粉饰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等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代冰彬  
本文考察了减值政策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动机对减值信息市场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值政策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动机都会显著降低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但减值政策变更前,主要是扭亏、大清洗和管理层变更动机在显著降低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而减值政策变更后,则主要是平滑和大清洗动机在显著降低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咏梅  杨阳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盼旭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原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需求动机,因此成为上市公司盈余调节的重要工具。2007年是上市公司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针对上市公司采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又或者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慧  李锦龙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资产减值规定,资产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不得转回,这一会计政策减少了企业通过减值转回操纵利润。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变化与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比例关系,分析准则变化前后企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动机的变化。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比例增大,企业更倾向于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将利润转向以后年度,增大以后的盈利空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蕴英  唐菊香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实施前后亏损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生年  
本文在新会计准则颁布的制度背景下,选用2001-2006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修正的Jonse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研究了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2)新增减值准备与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转回减值准备则与操控性应计利润正相关;(3)新准则颁布前后减值准备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比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更为显著,支持了新准则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歆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审计委员会对通过资产减值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行为。尽管从总体上看,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并不显著,但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财务背景和兼职委员对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妍  李永凤  
新资产减值准则中"(长期)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能转回"的规定,是否会影响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文章以沪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长期资产减值并没有因为新规定而减少计提额,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与宏观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变化,但是长期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总体不高。另外,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中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比重最大,其次是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春光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big bath);同时有较弱的证据说明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利润平滑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盈余增长。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姜崧  
上市公司执行新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能够更加谨慎地确认当期收益,夯实资产价值,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另一方面,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企业完全可以相对主观地决定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和动机。因此资产减值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成为上市公司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操纵盈余的工具之一,因此,进一步发展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必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敏  甄颖  
本文重点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扭亏为盈、洗大澡动机的公司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金额和幅度高于其他公司;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最后一年(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情况与2004年和2005年没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韩道琴  卢相君  沈向国  
上市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原来四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基础上又增加四项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的是为了挤出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化解其投资风险。通过对吉林省上市公司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吉林省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