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9)
- 2023(6214)
- 2022(5175)
- 2021(4892)
- 2020(4289)
- 2019(9367)
- 2018(9347)
- 2017(18079)
- 2016(9717)
- 2015(10671)
- 2014(9917)
- 2013(9758)
- 2012(9105)
- 2011(7821)
- 2010(8448)
- 2009(8248)
- 2008(8665)
- 2007(8008)
- 2006(7186)
- 2005(6665)
- 学科
- 管理(39231)
- 济(38831)
- 经济(38775)
- 业(37951)
- 企(35434)
- 企业(35434)
- 方法(17295)
- 财(16937)
- 数学(15059)
- 数学方法(14879)
- 制(12994)
- 务(12803)
- 财务(12790)
- 财务管理(12765)
- 企业财务(12270)
- 技术(12055)
- 银(10211)
- 银行(10203)
- 行(9705)
- 中国(9382)
- 技术管理(9375)
- 融(9372)
- 金融(9372)
- 体(9006)
- 业经(8856)
- 农(7818)
- 体制(7759)
- 学(6014)
- 理论(5915)
- 地方(5804)
- 机构
- 大学(132964)
- 学院(130972)
- 济(56223)
- 经济(55007)
- 管理(53954)
- 理学(45075)
- 理学院(44702)
- 管理学(44090)
- 管理学院(43814)
- 研究(40038)
- 中国(35714)
- 财(32843)
- 京(27165)
- 财经(24738)
- 经(22392)
- 江(21872)
- 科学(20153)
- 中心(20047)
- 所(19103)
- 财经大学(18490)
- 北京(17566)
- 州(17438)
- 经济学(16826)
- 研究所(16239)
- 商学(15895)
- 商学院(15770)
- 农(15466)
- 经济学院(15044)
- 院(14803)
- 业大(14744)
- 基金
- 项目(78281)
- 科学(62975)
- 研究(59103)
- 基金(58606)
- 家(49737)
- 国家(49290)
- 科学基金(43737)
- 社会(39333)
- 社会科(37487)
- 社会科学(37474)
- 基金项目(30381)
- 省(29523)
- 自然(27516)
- 教育(26972)
- 自然科(26969)
- 自然科学(26961)
- 自然科学基金(26524)
- 划(24463)
- 资助(23762)
- 编号(23004)
- 成果(19724)
- 创(19025)
- 创新(18022)
- 部(17990)
- 重点(16821)
- 制(16550)
- 国家社会(16497)
- 教育部(16200)
- 人文(15959)
- 性(15934)
共检索到216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彦锋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是会计实务中的难点,我国现行准则发布以来,先后有准则解释、监管办法等出台以完善该法。本文主要讨论证监会2011年第一期监管问题解答中有关权益法核算的问题,从理论及逻辑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基于该种交易是资本交易的本质,建议不应确认由此引起的投资损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昌荣
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将原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第四类投资排除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之外,规定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持股比例上升,使得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20%,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将金融资产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本文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讨论从金融资产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是否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 追溯调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建伟 张娴 叶建芳
权益法应被视为单线合并还是一种计量基础,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是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在讨论的项目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未清晰说明权益法应传达的信息,无论将权益法视作单线合并还是一种计量基础,都存在理论上的漏洞或是实务中的矛盾之处。本文以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联想控股为例,针对其联营企业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分析当前实务中的处理方法、可能的替代方法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提高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对IASB正在讨论的权益法提出建议和意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艳红
本文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以下简称《解答(三)》),对于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成本的确认、股权投资差额的分摊方面会计处理和税法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说明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宗萍 王燕 羊婷 唐建
一、引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来实现多元化经营以减少行业风险或取得能够持续的投资收益来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企业间的长期投资对于企业愈发重要,这就要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投资业务的实际变化情况。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决定了其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信息披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英会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重大影响四种情况,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形成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对其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一、初始投资成本及其调整(一)初始确认影响程度为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为非控股合并形成的,其初始入账成本表达为"为取得该长期股权投资所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直接费用"更容易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争艳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能够取得并意图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股份的投资,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包括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以及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宗萍 王燕 羊婷 唐建
一、引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来实现多元化经营以减少行业风险或取得能够持续的投资收益来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企业间的长期投资对于企业愈发重要,这就要求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投资业务的实际变化情况。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决定了其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信息披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东晓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与旧准则相比,权益法部分变化较大,不仅运用公允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苏明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第8条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下称"《指南》")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下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蔡旺清 蔡旺 蔡成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若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记录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递延所得税存在"法外开恩"的条款,这给企业合法、合规和合理避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留下了可供选择的空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钰 李举达
当前使用的权益法规定,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而对于被投资单位明确不发放现金股利的这部分收益,很难让人相信这部分收益"很可能流入"投资企业,即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有违谨慎性原则。对策是:引进递延投资收益概念,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为递延投资收益,待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或者当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用以弥补应分担的净损失的份额。实际操作方面,可在资本公积账户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递延"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的递延投资收...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洁慧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适用范围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成本法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蓓
利用股权质押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监管新规对股权质押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监管新规显著抑制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对非效率投资发挥显著抑制作用;机制分析显示,监管新规引起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下降、盈余管理减少,由此弱化两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减少公司非效率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监管规则变化对抑制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作用更为显著。据此,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股权质押行为监管,限制高比例质押和连续质押;强化信息披露监管,重视发挥独立审计机构作用;质权人也应加强股权质押业务事前调查与事后监督。
关键词:
监管新规 股权质押 投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