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5)
- 2023(8258)
- 2022(6889)
- 2021(5951)
- 2020(4844)
- 2019(10700)
- 2018(10355)
- 2017(19036)
- 2016(10794)
- 2015(11653)
- 2014(11099)
- 2013(11040)
- 2012(10416)
- 2011(9230)
- 2010(8847)
- 2009(7694)
- 2008(7283)
- 2007(6604)
- 2006(5684)
- 2005(4936)
- 学科
- 济(38969)
- 经济(38920)
- 管理(31942)
- 业(28430)
- 企(22329)
- 企业(22329)
- 方法(17592)
- 数学(15815)
- 数学方法(15662)
- 学(13404)
- 环境(12128)
- 农(11799)
- 财(10785)
- 中国(10115)
- 贸(9135)
- 贸易(9133)
- 易(8934)
- 业经(8782)
- 农业(8130)
- 划(7458)
- 制(6973)
- 务(6631)
- 财务(6625)
- 财务管理(6612)
- 技术(6509)
- 地方(6374)
- 企业财务(6307)
- 和(6265)
- 银(5959)
- 银行(5899)
- 机构
- 大学(153327)
- 学院(151643)
- 济(59610)
- 研究(59003)
- 经济(58500)
- 管理(54287)
- 理学(47783)
- 理学院(47178)
- 管理学(46086)
- 管理学院(45870)
- 农(42862)
- 科学(42349)
- 中国(42297)
- 农业(34757)
- 业大(33560)
- 京(32878)
- 所(32505)
- 研究所(30442)
- 中心(26130)
- 财(24791)
- 农业大学(22950)
- 江(22485)
- 院(21817)
- 省(20573)
- 财经(20181)
- 北京(20087)
- 室(19714)
- 科学院(19148)
- 业(18816)
- 经(18589)
- 基金
- 项目(114468)
- 科学(88074)
- 基金(84567)
- 家(80346)
- 国家(79766)
- 研究(70680)
- 科学基金(65442)
- 自然(47264)
- 自然科(46173)
- 自然科学(46148)
- 自然科学基金(45381)
- 基金项目(45160)
- 社会(45096)
- 省(44910)
- 社会科(42818)
- 社会科学(42804)
- 划(39654)
- 资助(34049)
- 教育(31049)
- 重点(27018)
- 计划(26542)
- 发(24742)
- 编号(24451)
- 部(24258)
- 科技(24149)
- 创(24091)
- 科研(23807)
- 创新(22748)
- 业(22327)
- 农(20027)
共检索到215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尚杰 耿增超 王月玲 陈心想 赵军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娄)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娄)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陈聪 张淑红 王中魁 陈志霞
为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菜田-蔬菜生产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站中选取5个代表性处理,模拟了蔬菜施肥的不同生产体系:维持平衡体系(BN0)、肥力破坏体系(BN2)、逐年减产体系(AN0)、高肥中产体系(AN2)、高产稳定体系(ANK),对土壤微生物变化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盛果期达到最高峰,不同酶的活性受季节及番茄生育时期影响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并且不同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差异显著。高产稳定体系(ANK)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为26.10mg.10g-1.72h-1,脲酶活性为29.06mg.100...
关键词:
定位施肥 生产体系 菜田 土壤生物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玲玲 李渝 蒋太明 秦松
为黄壤旱地合理施肥与养分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壤旱地可持续利用,以选择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M)、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和常量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分析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18年后的旱地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量C和N均有增加作用,并且影响趋势一致,含量依次为M+NPK>M>NPK>CK。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碳、全氮的利用率,其中全氮的利用率提高最明显,M+NPK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对氮利用
关键词:
黄壤 微生物量C 微生物量N 长期施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晓晖 刘守龙 童成立 苏以荣 吴金水 胡荣桂
【目的】土壤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MBN)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并对土壤质量演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MBN和酸解有机氮(AHON)及其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和桃江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解-蒸馏法分别对土壤的MBN及AHON进行了测定。【结果】不施肥处理(对照)土壤的MBN含量分别为30mg·kg-1(新化)和28mg·kg-1(桃江)。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MBN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N的含量。AHON占土壤全氮的69%~89%,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雪 谷洁 车升国 高华 秦清军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定位试验,于2009年7月15至2009年9月30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和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零氮(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主成分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
关键词:
红壤 施肥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恩科 梅旭荣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氮素 褐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轩敬 梁涛 赵亚南 张跃强 石孝均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特性,为系统了解施肥管理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重庆市北碚区中性紫色水稻土2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对照(CK,不施肥)、氮磷钾(NPK)、稻草还田(S)、氮磷钾+稻草还田(NPK+S)4个处理,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采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研究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呼吸代谢熵等微生物特性。【结果】连续22年定位试验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刘兴斌 韩晓日 杨劲峰 李娜
为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风沙土质量的影响,以风沙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9年)为平台,研究连续5年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MNPK)处理耕层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其中MNPK处理效果最好,比CK分别增加104.1%,201.2%,68.9%,34.2%,57.5%;并且其3种酶与土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树 汪景宽 高艳梅
采用培养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和长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提高102.6%和60.1%,使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提高107%和41.2%;施氮肥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降低30.8%,使微生物量氮平均降低1.46%。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影响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覆膜后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对照、N4及M4N2P1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覆膜后平均升高20.4%、44.6%和12.9%,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升高22.9%、12.7%和56.5%;而M4处理土壤微生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