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7533)
2022(6239)
2021(5508)
2020(4532)
2019(10144)
2018(10256)
2017(18253)
2016(10631)
2015(12009)
2014(12081)
2013(11751)
2012(11438)
2011(10486)
2010(10578)
2009(9275)
2008(9072)
2007(8506)
2006(7630)
2005(6832)
作者
(36034)
(30049)
(29796)
(28091)
(18999)
(14407)
(13333)
(11796)
(11714)
(10896)
(10584)
(10270)
(9995)
(9918)
(9694)
(9359)
(9074)
(9045)
(8892)
(8726)
(7811)
(7697)
(7532)
(7173)
(6890)
(6859)
(6615)
(6614)
(6469)
(6234)
学科
(37673)
经济(37615)
管理(29304)
(22014)
(17264)
企业(17264)
(14983)
方法(13783)
环境(11668)
中国(11652)
数学(11454)
数学方法(11222)
(11197)
(9294)
(9123)
地方(8305)
业经(8220)
理论(7735)
(7570)
(7478)
(7348)
农业(7243)
(7230)
金融(7222)
(7006)
银行(6953)
(6746)
资源(6030)
(5981)
贸易(5978)
机构
大学(155770)
学院(153649)
研究(64168)
(55202)
经济(53784)
管理(50288)
中国(45855)
科学(44472)
理学(42412)
理学院(41753)
管理学(40490)
管理学院(40237)
(39340)
(35943)
(35772)
研究所(33077)
农业(31656)
业大(29982)
中心(27658)
(26008)
(25784)
(23738)
北京(22587)
(22202)
(21788)
师范(21350)
技术(19955)
农业大学(19954)
财经(19864)
科学院(19862)
基金
项目(107431)
科学(82068)
基金(76083)
(71773)
研究(71427)
国家(71259)
科学基金(57186)
(42808)
社会(42166)
自然(40126)
社会科(39756)
社会科学(39742)
基金项目(39564)
自然科(39148)
自然科学(39123)
自然科学基金(38381)
(38086)
教育(32823)
资助(31602)
编号(27326)
重点(26131)
(24035)
计划(23980)
成果(23182)
(22879)
科技(21845)
(21630)
课题(21387)
科研(21310)
创新(20505)
期刊
(64923)
经济(64923)
研究(44447)
学报(37924)
中国(37127)
(36032)
科学(31099)
大学(26823)
学学(25532)
农业(24541)
教育(20188)
(19656)
管理(19523)
(13411)
技术(12619)
(12602)
金融(12602)
业大(11459)
(10485)
经济研究(10067)
业经(9741)
财经(9657)
农业大学(9574)
(8460)
科技(8244)
问题(8144)
林业(8008)
资源(7749)
图书(7378)
中国农业(6884)
共检索到241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仁杰  强久次仁  薛彦飞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分析不同大小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原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各个土层>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0.25—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对照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层平均重量直径(MWD),3个土层分别降低26.6%、38.3%和62.4%。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文静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管理措施和作物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中无机碳含量分布和无机碳储量及其与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1990-2014年),以土娄土为供试土壤,设置裸地休闲、自然撂荒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以下简称作物轮作体系)3种土壤管理措施,其中作物轮作体系设9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氮肥(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秸秆+氮磷钾(SNPK)、低量有机肥+氮磷钾(M1NPK)和高量有机肥+氮磷钾(M2NPK),共计11个处理,测定耕层(0~20CM)有机碳含量、不同土层(0~300CM)无机碳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艳文  郑圣先  廖育林  鲁艳红  谢坚  聂军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化肥以及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土壤采自湖南省望城无机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小区,各施肥处理为: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与CK处理相比,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处理能提高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可矿化氮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二者在较大粒径(2~5mm,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有机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军  杨基峰  彭保发  崔京珍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也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固存场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分形特征及其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双季稻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为平台(1986—2013),运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析对照(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4种处理影响下耕作层(0—20 cm)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轩敬  梁涛  赵亚南  张跃强  石孝均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特性,为系统了解施肥管理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重庆市北碚区中性紫色水稻土2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对照(CK,不施肥)、氮磷钾(NPK)、稻草还田(S)、氮磷钾+稻草还田(NPK+S)4个处理,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采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研究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呼吸代谢熵等微生物特性。【结果】连续22年定位试验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哲  孙增慧  张瑞庆  
【目的】探明添加水稻秸秆对潮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外源秸秆降解过程中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温培养箱内用潮土进行对比培养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不添加秸秆处理(对照组,CK)和土壤添加1%13C秸秆处理(试验组,Str),培养周期为120 d,通过室内对比培养试验,运用湿筛法得出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然后测定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对照组中>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差,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团聚(P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增加了595.8%,水稳性大团聚体(>250μm)含量达到70.4%,成为优势粒级。添加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了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和分形维数(D)值,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MWD、GMD与R0.25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培养时期试验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水稳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结论】采取秸秆添加的方式对耕地进行保育,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强了潮土的有机碳稳定性和固持能力,改善了潮土肥力和土壤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秀芝  李强  高洪军  彭畅  朱平  高强  
【目的】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期揭示化肥和有机肥长期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黑土合理培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依托37年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采集CK(不施肥)、NPK(化肥)、M_2(常量有机肥)、M_2NPK(常量有机肥配施化肥)、M_4(高量有机肥)、M_4NPK(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以及施高量有机肥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比例,提高微团聚体比例。长期施用化肥及常量有机肥并未明显改变团聚体的分布。M_2NPK、M_4NPK、M_4处理的大团聚体比例较CK处理分别降低32.7%、45.8%和55.4%,而微团聚体的比例较CK处理分别提高73.2%、102.5%和123.9%。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及高量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为CK的1.12—2.06倍,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有机碳含量增加更为显著。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各处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各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这表明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大团聚体中。长期施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大了微团聚体的贡献率,即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大团聚体,而其他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于微团聚体。【结论】黑土长期施用化肥对团聚体的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的比例,进而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及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量有机肥及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有机碳贡献率的优势粒级为微团聚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婷婷  汪景宽  李双异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进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湿筛法分离团聚体,通过测定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析施肥对棕壤团聚体分布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作引起了富碳的大团聚体减少,贫碳的微团聚体增多,自然土壤>250μm的团聚体显著高于施肥(OM和CK)处理,单位土壤团聚体的含量增加了约20%,而施肥处理微团聚体含量与自然土壤相比增加了约18%,微团聚体占绝对优势。(2)团聚体碳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微团聚体碳含量增加9~28g.kg-1。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有机肥(OM)增加了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数量,促进了大团聚体的形成,并且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刘明  江春玉  吴萌  李忠佩  
【目的】在已有团聚体碳氮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包括9个处理: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氮钾肥(NK)和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运用湿筛法得到>2 mm、1—2 mm、0.25—1 mm、0.053—0.25 mm和1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前期快速下降,之后逐渐降低至稳定状态,而2 mm和1—2 mm团聚体中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低。与对照相比,施磷肥处理(NP和NPK)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平均提高17.0%—62.1%,施有机肥处理(C、NC和NPKC)则平均提高25.0%—80.5%。>2 mm和0.25—1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分别为21.0%—42.5%和20.6%—32.7%。>0.25 mm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转化酶活性均高于0.25 mm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其中NC处理大团聚体转化酶活性最高,较对照提高46.0%—135.0%。团聚体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转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有机碳的相关性最大。【结论】大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矿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最主要因素;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促进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是提高红壤性水稻土供肥能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华  李华  郜春花  张强  靳东升  卢晋晶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以晋东南黄土区采煤沉陷复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8年施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数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化肥(NPK)、低量有机肥化肥配施(LOF)和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HOF)。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 0. 25 mm的大团聚体数量,HOF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比例,其中对2~1 mm和0. 50~0. 25 mm团聚体影响最大。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D),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HOF与LOF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PK对复垦土壤的团聚体分形维数无显著影响。> 0. 25 mm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 0. 25 mm的各粒径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OC与R0. 25、MWD、GMD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上,高量有机肥化肥配施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有效施肥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佟小刚  徐明岗  张文菊  卢昌艾  
【目的】为阐明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不同大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持续利用培肥模式。【方法】采集17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后的红壤和潮土,通过物理分组方法得到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黏粒及细黏粒,观测了不同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状况。【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用有机肥(M、NPKM)和秸秆还田(NPKS)均可显著增加红壤和潮土总有机碳及不同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为明显。施化肥有利于增加细黏粒的有机碳含量。各级颗粒中以砂粒的有机碳(POC)含量增幅最高,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增加1.7~3.8倍和1.9~2.8倍,对施肥最敏感。施肥使红壤和潮土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