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4)
- 2023(10891)
- 2022(9655)
- 2021(9191)
- 2020(7722)
- 2019(17990)
- 2018(17996)
- 2017(35261)
- 2016(19108)
- 2015(21402)
- 2014(21537)
- 2013(21267)
- 2012(19322)
- 2011(17441)
- 2010(17263)
- 2009(15851)
- 2008(15604)
- 2007(13478)
- 2006(11690)
- 2005(10391)
- 学科
- 济(73772)
- 经济(73678)
- 业(57384)
- 管理(56809)
- 企(48325)
- 企业(48325)
- 方法(36681)
- 数学(31154)
- 数学方法(30789)
- 财(21922)
- 中国(20624)
- 农(17974)
- 学(16838)
- 业经(16507)
- 务(15658)
- 财务(15596)
- 财务管理(15573)
- 理论(14966)
- 企业财务(14889)
- 制(14248)
- 地方(14097)
- 银(13683)
- 银行(13649)
- 行(12891)
- 融(12586)
- 金融(12585)
- 贸(12561)
- 和(12555)
- 贸易(12555)
- 易(12165)
- 机构
- 大学(270190)
- 学院(266208)
- 管理(110367)
- 济(103846)
- 经济(101433)
- 理学(95656)
- 理学院(94666)
- 管理学(93062)
- 管理学院(92601)
- 研究(84842)
- 中国(66692)
- 京(57538)
- 科学(52669)
- 财(50190)
- 所(41854)
- 财经(40424)
- 中心(38831)
- 业大(38419)
- 农(38386)
- 研究所(38168)
- 江(37220)
- 经(36769)
- 北京(36717)
- 范(34469)
- 师范(34183)
- 州(30877)
- 院(30830)
- 经济学(30808)
- 财经大学(30413)
- 农业(30028)
- 基金
- 项目(182959)
- 科学(143557)
- 研究(134881)
- 基金(133026)
- 家(114627)
- 国家(113655)
- 科学基金(98394)
- 社会(83781)
- 社会科(79243)
- 社会科学(79223)
- 基金项目(71179)
- 省(70568)
- 自然(64811)
- 自然科(63258)
- 自然科学(63243)
- 自然科学基金(62092)
- 教育(61259)
- 划(59502)
- 编号(55737)
- 资助(55475)
- 成果(45178)
- 部(40343)
- 重点(40189)
- 创(37806)
- 发(37704)
- 课题(37368)
- 创新(35150)
- 科研(35071)
- 项目编号(35042)
- 教育部(34898)
- 期刊
- 济(110618)
- 经济(110618)
- 研究(81593)
- 中国(47040)
- 学报(40222)
- 管理(39163)
- 财(38003)
- 科学(37435)
- 农(34037)
- 大学(30602)
- 教育(29222)
- 学学(28613)
- 融(27082)
- 金融(27082)
- 农业(23792)
- 技术(22290)
- 财经(19194)
- 业经(17154)
- 经济研究(17151)
- 经(16117)
- 图书(14876)
- 理论(14773)
- 问题(13941)
- 实践(13658)
- 践(13658)
- 技术经济(12723)
- 科技(12536)
- 现代(12226)
- 业(11744)
- 版(11497)
共检索到382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阚清泉 曹信邦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长期护理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言而喻,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可行性的研究也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筹资模式,论证财务可行性。文章通过梳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相关文章,总结目前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而总结分析各筹资模型下的缴费率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进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筹资理论 缴费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洁 蒋悦竹
筹资机制作为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高效稳健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剖析的基础上,依照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整体流程对筹资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要素框架,借助此框架对典型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国家以及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设先行地区实践进行探讨,借由国外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建设的共同点与改革趋势,提出
关键词: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 筹资机制 筹资要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汤薇 粟芳
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程度加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的背景下,探究不同筹资模式对于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长期护理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多期微观跟踪调查数据,刻画了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换的规律,并基于"七普"数据和年龄移算法,测算了2020-2040年失能老年群体的规模和结构。文章进一步基于社会保险精算平衡理论,构建了筹资模式为现收现付制和三种混合制下的动态精算模型,模拟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未来20年的均衡费率和缴费额。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筹资模式下,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均衡费率低于城乡居民,但缴费额高于城乡居民。均衡费率较低的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更适合采用具有一定积累功能的混合制,以应对人口失能化高峰时期可能出现的支出缺口;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则更适合采用现收现付制,现阶段各筹资主体的缴费压力较小,且制度运行成本较低,在推广初期比较容易被接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精算研究,对于正在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筹资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海波 邵英杰 周桐
长期护理保险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迄今为止,全国15个试点地区陆续颁发了相应的试点方案。各地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指导下,建立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比较各地区筹资方案后不难发现,各地在筹资方式、筹资标准、缴费方式以及筹资渠道等方面均有其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有必要在构建动态筹资标准和独立筹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化筹资的补充作用,以此建立与社保、商保相衔接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敏敏 段娜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现象逐渐上升为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为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试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依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德国自1994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已有26年,其成熟的筹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本文从参保对象、受益对象、筹资责任、筹资渠道、筹资水平、筹资模式及护理服务的费用结构七个方面介绍德国长护险筹资机制;并在与德国的比较中,阐述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借鉴德国经验,完善我国长护险筹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保险筹资机制 德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海珍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加,导致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老年人对专业化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长期护理状态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护理费用的攀升,使得长期护理风险愈加突出,并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风险。因此,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在我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本文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定价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保险需求 定价 运作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曼 韩丽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逆向选择 替代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海燕
中国公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作为一项新险种,筹资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共长期护理保险的稳定性。当前中国公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尚未定型,探索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是中国公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典型国家公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运行经验。其次,从筹资对象、筹资渠道、筹资标准、筹资责任分担等维度全面评析中国首批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最后,基于镜鉴和适应的原则,尝试探寻公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的"中国方案"。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盈华
长期护理保险中长期测算的理论依据不足,预测效果差别大。本文提出“保障适度”分析框架,解析参保密度、受益广度、保障充分度、待遇慷慨度和居民保障度等五个核心要素,采用财务平衡模型,预测筹资率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各参数“低方案”下筹资率不高,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1%~0.17%,但受益面过窄;受益广度“高方案”对筹资率的影响最大,2023~2042年筹资率为0.47%~0.64%;多个参数同时“高方案”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74%~1.24%,移除受益广度后筹资率为0.16%~0.33%;延长受益广度向“高方案”的过渡期,可明显降低筹资率上升幅度,“20年过渡”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6%~1.24%,“50年过渡”下筹资率为0.16%~0.66%。据此建议尽快形成“保障适度”共识,注重提待扩面的优先次序,并平衡好扩大受益面与筹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保障适度 财务平衡 筹资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凯 赵娜 焦阳
针对青岛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筹资责任优化及财政补贴动态调整问题,本文以灾难性支出发生率为参照指标,结合适度保障理论,首先构建了目标保障水平测算模型;进而构建了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责任分担动态调整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测算了保障范围扩大过程中筹资责任分担动态调整情况,得出了一系列有政策参考价值的调整结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筹资水平则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关键。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益人数增长快于缴费人数增长将导致长期护理缴费率的上升。本文根据一定的政策情景测算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所需缴费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在2014—205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所需的缴费率会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实际所需的缴费水平并不高,可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划拨国有资产等多种途径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的现实,长期护理保险还应从低水平起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口状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月娥 明庭兴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日益严峻的老年人护理问题,人社部于2016年6月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青岛、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对各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分析,发现试点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参保人群覆盖面偏窄、过度依赖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地区差异大、财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为主的护理保障体系、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统一筹资标准、逐步实现独立筹资、控制支出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所益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长远 钱雁星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路径。文章从筹资方式、筹资渠道、筹资标准、参保对象、给付水平、给付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了全国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着筹资责任分担不明确、对医保基金依赖较大、各筹资标准不一、参保对象尚不统一、给付水平参差不齐、待遇给付内容单一化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落实筹资主体责任、健全多元化筹资机制、提高长护险统筹层次、逐步拓宽覆盖范围、建立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因地制宜丰富服务形式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慧文 刘辉
全面分析我国近年来工伤保险研究相关著作,重点结合代表性的期刊论文,发现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是从经济管理、法学和国际比较三个角度来展开。迄今为止,我国工伤保险理论基本上是以制度设计为重点,就参保对象、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工伤预防、监督检查等制度要素展开研究,为我国工伤保险研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研究框架,又为工伤保险立法提供了急需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较全面的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等代表性国家的工伤保险制度,为我国提出了有价值的参照对象,对于我国工伤保险事业起到了较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工伤保险 工伤预防 工伤事故 工伤处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冼青华
国外关于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行机制与基金管理和金融市场条件、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多支柱模式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则主要是对有关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多支柱模式的实践与可行性、各支柱的协调发展以及针对某些特殊群体或者某一支柱的分析。国外的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关于多支柱模式适应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我国相关研究应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上不断拓展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