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9)
- 2023(7820)
- 2022(6420)
- 2021(5859)
- 2020(5059)
- 2019(11022)
- 2018(10767)
- 2017(21132)
- 2016(11220)
- 2015(11477)
- 2014(11017)
- 2013(10563)
- 2012(9608)
- 2011(8488)
- 2010(8364)
- 2009(7781)
- 2008(7618)
- 2007(6708)
- 2006(5692)
- 2005(4991)
- 学科
- 济(40346)
- 经济(40285)
- 业(34123)
- 管理(28758)
- 企(23925)
- 企业(23925)
- 方法(20147)
- 数学(18526)
- 数学方法(18422)
- 中国(14360)
- 农(13415)
- 财(11789)
- 险(10859)
- 保险(10768)
- 贸(9824)
- 贸易(9822)
- 易(9652)
- 银(9442)
- 银行(9403)
- 制(9242)
- 农业(9069)
- 行(8870)
- 融(8461)
- 金融(8461)
- 业经(8312)
- 务(7360)
- 财务(7356)
- 财务管理(7340)
- 学(7311)
- 企业财务(6992)
- 机构
- 大学(150579)
- 学院(148828)
- 济(65276)
- 经济(64274)
- 管理(59082)
- 理学(51656)
- 理学院(51136)
- 管理学(50251)
- 管理学院(50007)
- 研究(49753)
- 中国(41278)
- 农(31197)
- 科学(30872)
- 财(30602)
- 京(30258)
- 业大(25908)
- 所(25051)
- 财经(24973)
- 农业(24933)
- 中心(23486)
- 研究所(23197)
- 经(23046)
- 经济学(21119)
- 江(20478)
- 经济学院(19366)
- 财经大学(19084)
- 北京(18629)
- 院(17519)
- 农业大学(16906)
- 商学(16603)
- 基金
- 项目(107276)
- 科学(84794)
- 基金(81586)
- 家(74498)
- 国家(73460)
- 研究(71685)
- 科学基金(62258)
- 社会(49335)
- 社会科(46834)
- 社会科学(46818)
- 基金项目(43595)
- 自然(41724)
- 自然科(40825)
- 自然科学(40806)
- 省(40206)
- 自然科学基金(40147)
- 划(34757)
- 资助(32782)
- 教育(31783)
- 编号(26167)
- 重点(23987)
- 部(23852)
- 创(22646)
- 国家社会(21605)
- 发(21564)
- 科研(21532)
- 创新(21277)
- 计划(20839)
- 教育部(20466)
- 业(19900)
共检索到21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艾静怡 彭希哲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劳动力数量与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而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上述挑战。本文基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经验,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考察长护险对失能人群家庭成员劳动供给的外溢性影响。结果发现,长护险会使失能老人子代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升7.9个百分点,同住比例显著下降7.1个百分点,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子代女性中,而对失能老人配偶的劳动参与率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失能老人子代更易受替代效应影响,而失能老人配偶更易受收入效应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护险改善了失能老人配偶在闲暇和健康方面的福利;还从多个方面增强了代际之间联系,弥补了同住比例下降带来的陪伴缺失。本文为全面评估长护险的总体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供给 非正式照料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煜正 杨再贵 王乃琦
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代际资源分配效应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数据库(CLIP)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和事件研究法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带来了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家庭代际向上转移支付没有明显变化;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改善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从而增加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且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是由失能老人的利他动机驱动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使参保家庭的经济资源增长。上述结果揭示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及优化家庭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代际转移支付 家庭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震宇
如何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弥补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短缺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2018年数据,并与相应年份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匹配形成四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照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挤出了家庭提供的老年照料时间,使试点地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日均照料时间下降44.8%,显著缓解了家庭照料服务的压力。(2)从动态效应看,长护险的政策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3)长护险对缓解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压力更为显著,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农村地区。(4)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伴随着家庭转移支付的显著下降,但减少了子女提供的陪伴和情感联络。(5)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以损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代价,且降低了其医疗服务的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文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家庭照料功能的支持,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的陪伴和情感联络。随着长护险制度不断扩面,着重推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专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家庭照料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畅红琴 董晓媛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时间分配 性别差异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箴薇 宋德玲
基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制度,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女性退休对其配偶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退休会导致其配偶退休概率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女性的自身健康状况在女性退休对配偶劳动供给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考察延迟退休年龄对家庭劳动供给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男性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对女性的退休及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因此,延迟退休年龄能够促进家庭劳动供给、增加家庭财富积累,但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应充分考虑在家庭内部的溢出效应,立足于家庭,渐进式逐步实施。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年龄 配偶 劳动供给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Probit和Tobit回归为基准模型,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已婚女性参与劳动会降低家庭参与风险市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家庭风险资产比例;(2)健康水平、金融知识、城乡背景、自有房及风险爱好等特征不同,会使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可以通过自有房、风险偏好渠道降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通过社会互动渠道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华山 吕文慧 张运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中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首先,家庭未婚成员人数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家庭储蓄率。其次,分性别研究表明,尽管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都有正向影响,但未婚男性的影响程度比未婚女性更大。进一步分年龄段的研究表明,家庭为未婚成员所作的储蓄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16-30岁、31-40岁未婚男性和16-30岁未婚女性人数都对家庭储蓄率有正向影响,其余年龄段的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无显著影响。最后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未婚家庭成员人数对低储蓄率家庭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未婚 储蓄率 竞争性储蓄 性别 年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家庭储蓄率 劳动参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捷 林宇洁
本文基于家庭需求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及双驱动变量的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不仅减少了受益人自身的劳动供给,还会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劳动供给产生间接影响。此外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的"性别效应",男性老人领取养老金将会减少自身的劳动供给而增加配偶的劳动供给,而女性老人领取养老金会同时减少自身和配偶的劳动供给。本研究有助于明晰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机制,为探究人们面对小额非劳动收入时的劳动供给平滑行为、提升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本文利用1990—2001年我国四川省沐川县、安徽省金寨县480户农户的数据,采用Translog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在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非农业的影子工资进行估算,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资、影子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等因素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的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负向关系,闲暇对于农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来说是劣质品;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非常明显;农户家庭劳动力存在主次之分,该结论对于说明农户家庭内
关键词:
林业主产区 影子工资 农户家庭劳动供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天宇 唐雪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4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起到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刺激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作用,此结论在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下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中老年家庭储蓄率的主要渠道是预期效应,而不是收入效应或支出效应。这意味着大多数中老年家庭在没有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下,就已经产生了足以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的预期效应,说明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低成本的促消费政策。要更大程度上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鼓励居民实际使用长期护理保险,以全方位发挥收入效应、支出效应和预期效应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储蓄率 消费 预期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家庭照料 劳动参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性在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增加13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降低47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和60岁,则51-60岁女性提供家庭照料的概率将分别下降12和29个百分点。随着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需要权衡劳动供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家庭照料 劳动参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张雯涵
"银发浪潮"的来临和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转变使得现阶段家庭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家庭对保险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在影响家庭参与保险市场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结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以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研究家庭结构对家庭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赡养压力、中年人的收入效应、青年人的抚养负担都会影响家庭在保险市场的参与程度。家庭中各代际人数差异对家庭选择各类保险的影响取决于其他代际人数的数量,并且,对不同的保险类别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家庭青年人的数量对家庭保险选择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昇轩
本文构建金融素养度量体系,运用2010—2011年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形成以及已婚人群中配偶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偶的学历和风险偏好直接显著影响个人金融素养,配偶学历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高,个人金融素养越高。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理财建议和家庭分工在配偶学历和个人金融素养之间存在多重遮掩效应。家庭分工在配偶风险偏好与个人金融素养之间也存在遮掩效应。而配偶计算能力完全通过家庭分工间接影响个人金融素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时,个人金融素养、配偶的学历、风险偏好和计算能力显著影响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本文研究了配偶对居民金融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金融素养提升的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