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7)
- 2023(14070)
- 2022(12378)
- 2021(11535)
- 2020(9850)
- 2019(22950)
- 2018(22714)
- 2017(44123)
- 2016(23888)
- 2015(26730)
- 2014(26739)
- 2013(26428)
- 2012(24119)
- 2011(21851)
- 2010(21976)
- 2009(20461)
- 2008(20197)
- 2007(17763)
- 2006(15737)
- 2005(14281)
- 学科
- 济(92804)
- 经济(92673)
- 管理(72729)
- 业(69020)
- 企(57846)
- 企业(57846)
- 方法(41885)
- 数学(35807)
- 数学方法(35313)
- 财(27038)
- 中国(26308)
- 农(23756)
- 制(22919)
- 业经(21011)
- 学(20317)
- 地方(17724)
- 银(17295)
- 银行(17254)
- 务(17213)
- 财务(17135)
- 财务管理(17097)
- 理论(16834)
- 行(16363)
- 企业财务(16255)
- 贸(16093)
- 贸易(16083)
- 融(15948)
- 金融(15945)
- 易(15622)
- 农业(15409)
- 机构
- 大学(339964)
- 学院(334549)
- 管理(134123)
- 济(133391)
- 经济(130381)
- 理学(115265)
- 理学院(113999)
- 研究(112368)
- 管理学(111988)
- 管理学院(111362)
- 中国(87020)
- 京(72983)
- 科学(68076)
- 财(66904)
- 所(56214)
- 财经(52262)
- 农(51358)
- 研究所(50707)
- 中心(50522)
- 江(49663)
- 业大(48466)
- 经(47412)
- 北京(46569)
- 范(43389)
- 师范(43010)
- 院(41004)
- 农业(39926)
- 经济学(39876)
- 州(39847)
- 财经大学(39038)
- 基金
- 项目(225795)
- 科学(177512)
- 研究(166074)
- 基金(164540)
- 家(142722)
- 国家(141558)
- 科学基金(121838)
- 社会(104514)
- 社会科(99005)
- 社会科学(98982)
- 基金项目(87123)
- 省(86914)
- 自然(79316)
- 自然科(77431)
- 自然科学(77414)
- 教育(76003)
- 自然科学基金(76001)
- 划(73450)
- 资助(68235)
- 编号(67538)
- 成果(55973)
- 重点(50290)
- 部(50251)
- 发(46711)
- 创(46640)
- 课题(46471)
- 制(44058)
- 创新(43503)
- 教育部(43468)
- 科研(43031)
- 期刊
- 济(147803)
- 经济(147803)
- 研究(105803)
- 中国(67551)
- 学报(52131)
- 财(51954)
- 管理(50592)
- 科学(48180)
- 农(46468)
- 大学(40122)
- 教育(38280)
- 学学(37392)
- 融(34041)
- 金融(34041)
- 农业(31356)
- 技术(28848)
- 财经(25706)
- 经济研究(22840)
- 业经(22609)
- 经(21765)
- 问题(18907)
- 图书(17650)
- 理论(17405)
- 业(16061)
- 技术经济(16003)
- 实践(15853)
- 践(15853)
- 科技(15770)
- 版(15302)
- 现代(15094)
共检索到50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曼 韩丽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逆向选择 替代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福云
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规模大增,成为备受社会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解决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我国开始尝试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本文分析了当前试点城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提出将其纳入民生保障范畴,构建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要强调政府和个人责任,推动居家与机构照护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民生保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长期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手段。长期护理服务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体系内容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体系。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0年又新增14个城市,就试点的情况看,存在参保对象不一、基金筹措渠道及义务不一及保险待遇差异较大等问题。德国福利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和日本社会化的制度构造路径对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两国的教训也应当汲取。对于我国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不是转移家庭责任,而是弥补家庭护理能力的缺陷。因此,要构建全国统一性的护理保险制度,参保对象上应不分年龄,面对城乡所有居民。基金筹措上,建立参保人自行缴纳为主、政府承担为辅的机制。保险待遇方面,给付对象应先从重度失能者循环渐进到其他失能者,并完善给付对象认定标准;给付方式应让参保人在实物给付和现金补贴中自由选择,并不断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为主导的护理体系及家庭成员无薪休假照护制度;给付标准上,现金补贴采取定额支付规则,实物给付按照比例限额支付,但居家护理、缴费年限长可以适当提高支付比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国营 韩丽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事业新的增长点。本文认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是保险模式,而不是福利模式;应以社会保险为主导,以商业保险为补充;遵循"路径依赖"原则,依托于已有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而不是单独建立一套系统;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其筹资来源主要是参保人缴费,而不是依靠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应该出台《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条例》。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萍 覃秋蓓
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由家庭矛盾向社会矛盾转移,如何高质量、高效率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结合我国各试点城市的试点现状,总结出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充分、参保和保障对象覆盖面较小、筹资机制不健全、等级评定体系不完善、待遇给付与现实需求不匹配、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其次,选取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三个国家制度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最后,从制度建构的六方面提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逐步扩大参保群体,完善多元筹资机制;统一失能评估标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适度扩大群体受益面,待遇支付体现适度;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快长期护理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国兵
在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及争议性假说做出理论综述、简要评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静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动态问题,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复杂多样,而这些因素本身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又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由此,根据现实中各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多因素差异性与互动性,笔者否定了中间空洞论假说,继而提出了多种汇率制度形式并存与相互转换假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江崇光 沈澈 刘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企业费率过高,需要"供给侧"改革。相互制保险具有成本低、会员互济性好的优势,是减轻中国社会保险负担、增进人民福祉的有益尝试。法国相互制健康险历史悠久、市场份额高,其长期护理保险也受到了会员的广泛参与及认同。中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将相互制长护险纳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个人健康计划,完善立法,实现相互制保险与股份制保险的良性互动,并尝试拓展互联网长护险。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相互制 制度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常兴华 苑艺馨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老龄化带来了高龄化和失能化并存,而长期护理保险是积极应对高龄化和失能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吉林省作为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省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在参保对象的确定、缴费标准、基金筹资、支付方式和护理服务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吉林省可通过精细设定参保对象和保障对象、实行差别缴费的模式、多渠道筹资、混合给付方式、构建多元服务供给体系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吉林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人口老龇化 吉林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戴卫东
有庞大的老龄人口存在就必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长期护理照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法案。但是通过对德国与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考察,可以看出两个制度之间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具有制度覆盖面悬殊、护理保险的缴费率一高一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更为详尽、严格等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乃建制理念迥然相异、建制动因不尽相同的结果。
关键词:
德国 日本 LTCI 建制理念 建制动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陈树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失能人群的护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人口老龄化早于中国的日本在2000年就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项制度至今已经实施二十余年,数次改革着眼于控制护理保费的支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有成效也有挑战。系统研究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带来有益参考。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莫骄 李新平
护理保险源自西欧。荷兰最早在1968年建立了护理保险,1993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实施了地域护理改革,引入了护理服务,1994年德国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国家护理保险的对象既包括失能老年人也包括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儿童。这些国家实施护理保险的宗旨是通过细心周到的护理服务,保持人有尊严的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长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超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虽已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达到增进老年人福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