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7)
2023(14741)
2022(12262)
2021(11379)
2020(9605)
2019(21657)
2018(21163)
2017(41744)
2016(22073)
2015(24429)
2014(24215)
2013(23343)
2012(21047)
2011(18728)
2010(18565)
2009(17215)
2008(16680)
2007(14453)
2006(12336)
2005(11017)
作者
(58082)
(48722)
(48341)
(46146)
(31070)
(23009)
(22006)
(18890)
(18533)
(17155)
(16509)
(16353)
(15269)
(15118)
(15059)
(15054)
(14565)
(14184)
(14014)
(13953)
(11786)
(11694)
(11512)
(11131)
(11009)
(10909)
(10556)
(10374)
(9529)
(9415)
学科
(84386)
经济(84257)
管理(70795)
(67894)
(55404)
企业(55404)
方法(39555)
数学(35290)
数学方法(34820)
(28459)
中国(24323)
(24034)
(22232)
业经(19543)
(17371)
财务(17316)
财务管理(17275)
(16994)
银行(16983)
(16673)
贸易(16664)
企业财务(16422)
(16290)
(16117)
农业(15503)
(15390)
金融(15385)
地方(14707)
(14357)
(14206)
机构
学院(301145)
大学(299849)
(130288)
经济(127779)
管理(123178)
理学(106334)
理学院(105334)
管理学(103713)
管理学院(103122)
研究(93420)
中国(75894)
(66673)
(59609)
财经(52047)
科学(51804)
(47486)
中心(45531)
(44581)
(43163)
经济学(41312)
(41036)
业大(39263)
财经大学(39060)
研究所(38674)
经济学院(37360)
北京(36623)
(35923)
师范(35600)
(34769)
(34501)
基金
项目(205977)
科学(165956)
研究(154501)
基金(153789)
(131663)
国家(130599)
科学基金(115327)
社会(102269)
社会科(97216)
社会科学(97196)
基金项目(80852)
(78719)
自然(73021)
教育(71545)
自然科(71410)
自然科学(71390)
自然科学基金(70118)
(66215)
资助(62134)
编号(61883)
成果(49691)
(47404)
重点(45771)
(44268)
(43888)
国家社会(43299)
(43261)
教育部(42032)
课题(42000)
人文(41304)
期刊
(137693)
经济(137693)
研究(91379)
中国(55718)
(52379)
管理(45987)
科学(38128)
学报(38069)
(36801)
(35384)
金融(35384)
大学(31394)
学学(29891)
教育(28222)
技术(26567)
财经(25656)
农业(24502)
业经(22625)
经济研究(22533)
(21971)
问题(17839)
(14965)
理论(14822)
技术经济(14144)
财会(13699)
统计(13584)
现代(13572)
实践(13344)
(13344)
(13064)
共检索到44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飞   王若同  
长期护理保险是健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增收”与“分配”两大维度探讨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单一家庭决策理论构建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并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会引起试点地区家庭收入水平显著上升。其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通过挤出家庭照护、创造就业岗位发挥了增收效应,具体表现为延长劳动时间和拓宽就业渠道。上述效应在收入损失和医疗支付风险程度越高的家庭中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风险分担功能发挥了显著的分配效应,能够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荆涛  闫勇  武颢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明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置于共同富裕目标下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初步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角度剖析了重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约束。对此,基于国际经验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一段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想,旨在促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融入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通过适当的制度重塑,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薇  
大病保险制度在解决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原则把握不明、分类保障不科学等问题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难题,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2012年8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基本医疗保障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易焕欢  
【目的/意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设计/方法】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落后和发达两个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就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农业保险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非农就业是农业保险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通过提升农业效率加速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因非农就业水平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比非农就业低水平地区,农业保险在非农就业中、高水平地区,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景日泽  章湖洋  方海  
目的:通过介绍几种国际上常用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我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通过搜索国外关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提取和总结,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建议和借鉴。结果:文章总结国际上通用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有四种模式:私营长期照护社会保险,例如荷兰;公营长期照护社会保险,例如德国,日本;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例如美国;以及国家负责长期照护保险,例如英国。我国可以借鉴各种模式的优点,形成我们的制度。结论:荷兰、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巍巍  刘一姣  
随着全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长期照护服务的意义由于其使用者需求和支出上的增长而日趋重要,德国实行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尝试。本文分析了德国实行这一制度的初衷与成因,系统阐述了这一制度的内容及实施结果,以期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设计及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新平  
长期照护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在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失能状况严重及医疗费用上涨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各个计划、赔付状况、照护保险运营的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参保人、政府补贴、筹资渠道及经营状况等内容,以深化对实施长期照护保险的理解,对我国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文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建议紧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设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和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持适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完善项目体系,改进制度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文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建议紧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设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和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持适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完善项目体系,改进制度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越倩   葛佳楠  
共同富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共富型社会形态是共同富裕制度建设的动力、依据和方向。建构共同富裕制度,一是要在尊重社会发展现实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设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关系,围绕组织、规范、政策、机制等要素完成对制度建构的框架构建,把握主体多元性、规范约束性、政策工具性和机制动力性等基本特征;二是要充分重视制度理论设计与地方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场域,观察地方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法保障改革创新、政策制衡社会发展、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等机制性创新探索。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构可以打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话语体系,这不仅可以保持稳定、持续、适当速度的经济增长,还能以新发展理念增进福祉,同时促进全社会成员的福利总量不断提高,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丰富的制度资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晓全  骆帝涛  王奇  
在传统文化和习俗保存相对较好的农村,人们更重视社会关系和人情往来。当农户面对外来不确定的经济冲击时,往往会依靠社会关系网络等非正式保险制度来进行互助和分担风险。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对社会网络在我国农村的风险分担功能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平滑消费和分担风险,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不完全的。本研究启示我们,要重视儒家传统文化在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保险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卫东   德勒格尔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决策。研究发现,目前长护险已经试点7年,成绩与问题并存。基于此,提出“十四五”期间长护险建制在从一开始就需要厘清多元复杂的相关关系,不能因循守旧,应该统领全局,提前谋划长护险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老年和残疾人福利以及低保和特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从分配对象、分配内容、服务输送和资金运作4个维度做好长护险与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整合,在人才培育发展机制、定点机构遴选机制、服务购买机制、激励机制、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机制、质量监督机制等方面做到与公共服务多主体机制的协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惠及民生的“第六险”制度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